图书介绍

励精图治五十秋 中国地质大学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励精图治五十秋 中国地质大学简史
  • 赵鹏大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51712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励精图治五十秋 中国地质大学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掠影1

一、亲切关怀2

二、历史沿革16

三、名师荟萃26

四、党建工作40

五、教学改革51

六、科学研究63

七、“211工程”76

八、桃李芳菲83

九、国际交流98

十、大体育观117

十一、精神文明135

十二、支撑体系148

第二部分 地苑耕耘160

上篇 北京地质学院时期 艰苦奋斗 共创基业 励精图治 铸就辉煌161

第一章 初创时期(1952—1956)——继承传统,借鉴苏联,适应急需,大力培养高级地质专门人才161

一、院系调整,北京地质学院应运成立161

二、名师荟萃,狠抓教师队伍建设162

三、纲举目张,倾力学科专业建设164

四、注重实践,建立基地培养能力166

五、积极参与,为重大经济建设项目服务166

六、继承传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67

七、辛勤耕耘,喜结硕果168

第二章 探索发展时期(1956—1966)——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探索,北京地质学院大发展169

八、无私奉献,做“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169

九、坚持方向,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69

十、狠抓教改,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教学实践171

十一、学习雷锋,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174

十二、文化体育,丰富多彩成绩卓著175

十三、共铸校魂,形成有特色的优良校风176

十四、励精图治,14年探索铸就辉煌177

十五、十年浩劫,学校蒙难被迫外迁179

第三章 十年浩劫(1966—1975)——十年浩劫,历经磨难,矢志地学,忠贞不渝179

十六、忠贞不渝,排除干扰苦心育人180

十七、矢志地学,自强不息瞄准前沿搞科研181

中篇 武汉地质学院时期 众志成城 二次创业 深化改革 多科发展183

第四章 重建时期(1975—1982)——楚天大地,二次创业,众志成城,重新崛起183

十八、迁址武汉,众志成城二次创业183

十九、春满校园,科学大会献厚礼185

二十、小平关怀,研究生教育的新阶段186

二十一、众星捧月,五教授荣登学部榜188

二十二、乘势而上,部特批新建11个研究室188

二十三、接受援助,建立北京中心实验室188

二十四、开阔视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189

二十五、坚持改革,构建新的办学模式191

第五章 崛起时期(1982—1987)——突破单科性院校格局,构架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科性学科体系,中国地质大学顺势成立191

二十六、夯实基础,全面加强教学“基建”工程192

二十七、迈新台阶,跻身全国33所研究生院之列196

二十八、团结拼搏,科学研究成绩斐然197

二十九、世行贷款,改善教学科研条件201

三十、适应需要,武汉、北京两干院相继成立201

三十一、联合办学,北京地质教育中心成立206

三十二、再展雄风,学校体育重现辉煌206

三十三、弘扬传统,校风学风建设谱新篇210

三十四、争创一流,第六次党代会召开211

三十五、高瞻远瞩,共创现代型高水平地质学府213

第六章 统一振兴时期(1987—1992)——把握历史机遇,形成联合办学整体优势,京汉齐心协力,创建现代型高水平地质学府213

下篇 中国地质大学时期 抓住机遇 跻身“211” 面向未来 再创辉煌213

三十六、审时度势,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19

三十七、“两个中心”,充分发挥“三项功能”221

三十八、面向社会,职教和成教蓬勃发展224

三十九、统筹规划,优化美化育人环境227

四十、加强党建,相继召开第六、七次党代会227

四十一、四十不惑,增强凝聚力和使命感229

第七章 转型发展时期(1992—1997)——进入“211工程”建设前列,完善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大学”办学模式,建设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地矿类世界一流大学230

四十二、抓住机遇,力争进入“211工程”建设前列230

四十三、交叉渗透,院系学科专业结构大调整232

四十四、春华秋实,研究生教育上新台阶239

四十五、集中优势,办好地质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班242

四十六、以德治校,精神文明结硕果243

四十七、增强活力,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244

四十八、面向未来,党代会上展宏图245

第八章 迈向新世纪(1997—2002)——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出标志性创新成果,“211工程”建设中的中国地质大学更具创造力、竞争力、贡献力和影响力247

四十九、大众教育,办学规模急剧增长247

五十、重在创新,“211工程”建设成果显著248

五十一、面向市场,“产学研”三结合成绩突出254

五十二、重在建设,精神文明再上新台阶255

五十三、迎接挑战,融入国际教育大市场255

五十四、改变隶属,学校“十五”大发展256

五十五、英才辈出,“四化”大业做贡献259

五十六、五十华诞,与时俱进谱新篇260

第三部分 历史辑录263

一、中国地质大学历届校领导任职时间一览表(表Ⅲ-1)264

二、中国地质大学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一览表(表Ⅲ2)268

三、中国地质大学科技成果、专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统计表(表Ⅲ-3)272

四、1981—2002年中国地质大学学位授权点及博士生导师一览表(表Ⅲ-4)274

五、中国地质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与结构调整一览表(表Ⅲ-5)279

六、中国地质大学学生情况一览表(表Ⅲ-6)280

七、中国地质大学历年教授名单(表Ⅲ-7)281

八、中国地质大学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任职一览表(表Ⅲ-8)285

九、中国地质大学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民主党派任职情况一览表(表Ⅲ-9)288

后记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