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衰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马永兴,俞卓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236065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407页
- 文件大小:550MB
- 文件页数:1468页
- 主题词:衰老-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衰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健康老龄化与保健、抗衰老1
第一章 全球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其与保健、抗衰老的关系 马永兴 俞卓伟 陆佩芳1
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老龄化指标2
第二节 “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3
第三节 全球人口老龄化4
第四节 全国的老龄化概况18
第五节 上海市老龄化概况22
第六节 上海市百岁老人概况26
第七节 争取健康老龄化与老年保健及抗衰老的关系27
第二章 全球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陶立群36
第一节 背景36
第二节 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世纪37
第三节 全球性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37
第四节 老龄问题引起全球的关注43
第五节 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45
第六节 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对老龄问题的研究46
第七节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目标48
第八节 制定新世纪老龄行动计划,应对全球老龄化挑战49
第九节 积极健康的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50
第三章 人口老龄化对发展中地区的挑战和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 邬沧萍52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对发展中地区的挑战52
第二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的战略选择55
第三节 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质56
第四节 现阶段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重点——发展方面57
第五节 现阶段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重点——关于老年人方面59
第四章 站在历史的新高度审视我国人口“未富先老”的命题 邬沧萍61
第五章 人口老龄化发展与医学模式转变 汤哲64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64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68
第三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卫生服务模式的影响69
第六章 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评价于普林 石婧71
第一节 生活质量的定义及构成72
第二节 生活质量的测评73
第三节 生活质量在一般老人中的应用76
第七章 中国百岁老人状况及其长寿经验的研究 刘汴生 沈 凯 刘 浩 樊玲93
第一节 中国百岁老人的动态分布93
第二节 中国百岁老人的地区分布94
第三节 百岁老人健康状况的研究97
第四节 百岁老人长寿因素的研究102
第八章 国内长寿老人某些统计、研究结果及其启示 马永兴俞卓伟 竺越106
第一节 一般资料107
第二节 个人健康史、患病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110
第三节 体格检查、发育营养状况及握力112
第四节 体重、身高等与长寿及衰老114
第五节 长寿老人吸烟、饮酒及锻炼、劳动情况115
第六节 长寿与生命支撑系统116
第七节 长寿老人血液生化、内分泌、微量元素、红细胞血型测定结果116
第八节 基因(HLA、 ApoE)、抗氧化能力(SOD)及染色体检测结果118
第二篇 衰老概论及衰老组织学、细胞学改变124
第一章 衰老概论 赵增翰124
第一节 简单的历史回顾124
第二节 衰老的定义125
第三节 寿命与衰老126
第四节 寿命与环境130
第五节 衰老的不同水平132
第二章 衰老的主要特征、定义及衰老学说的分类 马永兴139
第一节 衰老的主要特征、定义的讨论139
第二节 衰老学说分类的讨论141
第三节 关于某些衰老学说的讨论146
第三章 衰老机制及其学说童坦君 张宗玉155
第一节 历史回顾与衰老机制相关学说155
第二节 现代理论的建立156
第三节 展望与挑战158
第四章 寿命学的历史使命 李文彬160
第一节 寿命学的成熟160
第二节 寿命学重大课题研究进展162
第三节 发展寿命学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纲要166
第五章 动物与人类的寿命 田清涞 田枫168
第一节 有关寿命的一些基本概念168
第二节 动物的寿命170
第三节 人类的寿命175
第四节 人口老龄化184
第六章 人类衰老科学研究与实验动物 田 枫 田清涞190
第一节 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实验中的地位190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分类193
第三节 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应用196
第四节 人类某些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201
第五节 实验动物环境与营养205
第七章 国内应用寿命试验和衰老动物模型研究抗衰老中药的近20年概况 李春生 侯荣先 张婉兰216
第一节 细胞寿命试验216
第二节 整体寿命试验217
第三节 衰老动物模型218
第四节 评述与展望219
第八章 衰老组织学的改变——感觉系统 舒加221
第一节 视觉系统221
第二节 听觉系统226
第三节 嗅觉227
第四节 味觉228
第五节 本体感觉229
第九章 衰老组织学的改变——呼吸系统 舒加231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形态结构变化231
第二节 呼吸系统的功能变化232
第十章 衰老组织学的改变——心血管系统秦 杰 钟翠平234
第一节 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235
第二节 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236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系统的衰老239
第十一章 衰老组织学的改变——泌尿系统 舒加244
第一节 肾244
第二节 排尿管道247
第三节 肾衰老对水和电解质的分布以及酸碱平衡的影响248
第十二章 衰老组织学的改变——生殖系统 舒加249
第一节 男性249
第二节 女性250
第十三章 衰老组织学的改变——血液系统 舒加252
第一节 骨髓253
第二节 血容量与血浆253
第三节 血细胞254
第十四章 衰老组织学的改变——消化系统 舒加256
第一节 口腔257
第二节 咽257
第三节 食管257
第四节 胃258
第五节 小肠258
第六节 大肠259
第七节 胰腺260
第八节 肝脏260
第九节 胆囊261
第十五章 衰老组织学的改变——皮肤与附属结构 舒加262
第一节 表皮和真皮263
第二节 皮下组织264
第三节 皮肤的血管和神经264
第四节 皮肤附属结构265
第十六章 衰老组织学的改变——肌肉骨骼系统 黄显奋 舒加266
第一节 骨骼266
第二节 骨关节268
第三节 骨骼肌269
第十七章 衰老组织学的改变——内分泌系统 黄显奋 舒加270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功能271
第二节 性激素271
第三节 其他272
第十八章 衰老组织学的改变——免疫系统 张新华 秦 杰 钟翠平274
第一节 免疫器官274
第二节 免疫细胞276
第三节 免疫分子279
第四节 免疫遗传280
第十九章 衰老组织学的改变——神经系统 张新华 马丽香 钟翠平283
第一节 神经元在衰老过程中的形态和功能改变283
第二节 脑老化过程中突触与树突的形态学286
第三节 神经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其他方面的改变291
第二十章 细胞的衰老 李质怀 李东风295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95
第二节 细胞的衰老变化298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衰老301
第四节 体外培养细胞的衰老303
第五节 单细胞动物的衰老305
第二十一章 线粒体与生命的衰老 刘树森306
第一节 线粒体的基本结构306
第二节 线粒体生物能力学基础308
第三节 线粒体“漏电”问题——活性氧生成及其作用310
第四节 线粒体的能量耗散——质子回漏和产热312
第五节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能量转换的调节机制315
第六节 线粒体遗传学316
第七节 线粒体与衰老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18
第八节 线粒体在衰老研究中的重要地位320
第二十二章 线粒体DNA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进展 田枫325
第二十三章 细胞衰老的端粒理论 谭铮329
第三篇 衰老时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增龄性改变333
第一章 免疫老年医学 刘俊达 李玉梅333
第一节 人体免疫系统的随龄变化及其衰退表现334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及其衰老时的异常变化346
第三节 衰老时免疫功能失调而导致对疾病的易感性348
第四节 老年人及老年性疾病的免疫检测及免疫调控353
第五节 老年免疫学的研究方向及展望355
第二章 T细胞及其因子的表达与衰老 李电东357
第一节 T细胞在老化机体中的变化357
第二节 胸腺在老化中的作用359
第三节 衰老对IL-2和IL-2R表达的影响362
第三章 细胞凋亡与老年性疾病 李电东366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普遍性367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征367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老年性疾病368
第四节 细胞凋亡与衰老371
第四章 老年内分泌功能的增龄变化 黄稚曼 许志文 沙宝康 陈 芳 尤传一373
第一节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373
第二节 交感肾上腺系统375
第三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375
第四节 生长激素轴376
第五节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377
第六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379
第七节 下视丘一垂体-甲状腺轴380
第五章 老年人血液系统的变化 胡允平384
第六章 老年人心血管的改变 许志文 沙宝康386
第一节 心脏血管的结构386
第二节 心血管功能388
第三节 老年人休息时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概念390
第四节 心血管对应激的反应390
第五节 老年人心肌的舒张功能393
第六节 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93
第七节 老年人体力活动对心血管的作用394
第七章 衰老时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任振义 白春学395
第一节 老年人呼吸系统结构变化395
第二节 肺功能变化396
第三节 气体交换功能变化399
第四节 呼吸调节变化400
第八章 老年肾与肾脏疾病 叶志斌 王群献 严震文402
第一节 老年肾脏的特点402
第二节 老年肾脏病的特点405
第九章 增龄相关胃肠功能变化 顾同进407
第一节 增龄相关的口咽和食道功能改变408
第二节 增龄相关的胃的功能改变408
第三节 老年人的小肠功能改变409
第四节 老龄对结肠功能的影响409
第五节 增龄相关的肝功能和胆道功能改变410
第六节 老龄对胰腺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410
第七节 老年与消化系统的药物代谢410
第八节 老年相关的胃肠黏膜免疫力的改变411
第十章 老年人口腔衰老的生理性改变 孔新民 李 静 陈开祥412
第一节 老年人颜面部衰老的生理性改变412
第二节 老年人牙齿衰老的生理改变412
第三节 老年人唾液腺的改变415
第四节 老年人味觉衰退的生理变化415
第十一章 眼的衰老及其病变 王诚忠416
第一节 眼的生理性衰老416
第二节 老年性眼病418
第十二章 听觉的增龄性改变 喻红之422
第一节 一般病因422
第二节 听力损失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的相关性423
第三节 听力老化的临床评价424
第四节 听力老化的听力学评价425
第五节 听力老化的康复425
第十三章 前庭系统的增龄性改变 巍崴426
第一节 简介426
第二节 前庭系统增龄过程中的形态学改变427
第三节 老年前庭功能的临床评价428
第四节 老年眩晕、平衡障碍的病因429
第五节 老年人眩晕的康复429
第十四章 皮肤衰老及其干预 何芳德431
第一节 皮肤衰老431
第二节 皮肤衰老的干预435
第十五章 衰老的代谢及生化改变 吴伟康438
第一节 核酸代谢438
第二节 蛋白质代谢440
第三节 糖代谢442
第四节 脂代谢443
第五节 水、电解质代谢及微量元素代谢445
第六节 维生素代谢448
第七节 能量代谢449
第八节 老年代谢变化的特点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452
第四篇 衰老指标及其测定与评价454
第一章 衰老的表现与类型 方永奇454
第一节 衰老的表现454
第二节 衰老的类型469
第二章 人体衰老的指标及其评价 刘汴生470
第一节 衰老的特征与特点470
第二节 衰老度的测定472
第三节 常用的衰老指标473
第四节 衰老指标的评价479
第三章 衰老度的测定方法 方永奇482
第一节 衰老的指标482
第二节 健康问答488
第三节 身体机能和体力的自我测验488
第四节 脑老化及心理老化的自我检测492
第四章 人类抗衰老效果的判断 王永雁495
第一节 要抗衰老必须对人的衰老程度进行准确定量495
第二节 如何对人的衰老程度进行准确的定量测定496
第三节 人类抗衰老效果仪497
第四节 如何用人类抗衰老效果判断仪判断药物的抗衰老效果501
第五篇 衰老、长寿机制总论——研究最新进展并兼论衰老、长寿机制的多因性、综合性及复杂性504
第一章 遗传与衰老、长寿的关系 马永兴504
第一节 遗传与衰老、长寿的关系504
第二节 基因与衰老、长寿的关系506
第三节 人类“长寿基因”(或生命基因)512
第四节 果蝇、酵母、线虫的衰老与长寿基因514
第五节 关于“衰老基因”516
第六节 基因断裂、丧失与重组及微小RNA与衰老528
第七节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多态性529
第二章 细胞、端粒、端粒酶与衰老 马永兴533
第一节 细胞衰老533
第二节 端粒与端粒酶535
第三节 衰老与细胞凋亡及其他536
第三章 自由基、氧化损伤、糖基化、甲基化、羰基毒害与衰老 马永兴 王赞舜538
第一节 自由基和糖基化应激与衰老540
第二节 自由基学说、氧化损伤学说540
第三节 蛋白质、DNA甲基化与衰老及老年病547
第四节 关于衰老分子生化中的羰基毒害547
第五节 铁与羟基及成功老龄化548
第六节 相同寿命表型的长寿果蝇548
第七节 限食与体内自由基产生减少及氧化损伤减轻548
第四章 应激、心理因素、性格类型与衰老及长寿的关系 俞卓伟 马永兴 孔琤琦550
第一节 应激、心理因素、性格类型与衰老及长寿550
第二节 性格类型与寿限的关系551
第三节 人的心理状态与寿命552
第四节 交感神经系统对应激、免疫调节的机制552
第五节 性格调控及心理调节552
第五章 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与衰老 马永兴553
第一节 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衰老学说553
第二节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衰老554
第三节 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改变与衰老及长寿555
第四节 垂体-肾上腺皮质醇功能557
第五节 下视丘-垂体-性腺轴功能改变557
第六章 免疫功能状态与长寿、衰老的关系 马永兴558
第一节 免疫功能或主要免疫指标随增龄而减退558
第二节 自身免疫与衰老560
第三节 天然杀伤细胞(NK)活性与衰老560
第四节 心理神经调节、条件反射与免疫功能562
第五节 血清半胱胺酸增加与免疫功能减退562
第六节 组织衰老与自身免疫562
第七章 微循环、微血流状态与长寿及衰老 马永兴563
第一节 微循环与长寿及衰老563
第二节 微血流状态与长寿及衰老564
第八章 动脉氧分压与衰老 马永兴564
第一节 衰老机制之器官学说564
第二节 动脉氧分压与衰老的关系565
第九章 关于动脉硬化与衰老的关系 马永兴566
第十章 代谢失调学说、蛋白质转换、微量元素及某些维生素与衰老及长寿的关系马永兴567
第十一章 蛋白酶体功能与衰老及长寿 马永兴569
第十二章 “自由基-线粒体-金属”脑衰老学说——铜、铁、锌离子等有毒物质与衰老发病 马永兴机制的探讨570
第十三章 影响寿命及衰老的某些其他因素 俞卓伟 马永兴571
第一节 体重、身高与寿命571
第二节 某些其他因素与寿命573
第三节 女性寿命较男性长的可能机制575
第四节 基因网络、环境因子与衰老576
第十四章 百岁老人长寿机制探讨 马永兴俞卓伟 竺越577
第一节 人类正常寿限问题及关于世界超级百岁老人的统计577
第二节 中国百岁老人长寿因素的调查及长寿机制的研究583
第三节 上海百岁老人概况及长寿机制研究589
第四节 国外百岁老人情况及其长寿机制探讨591
第十五章 衰老机制多因性、综合性及其与系统复杂性 马永兴 竺 越 孔琤琦互为关联的讨论596
第六篇 衰老长寿机制分论616
第一章 衰老相关基因 童坦君 张宗玉616
第一节 “长寿基因”616
第二节 “衰老基因”——利用模式生物获显著成果617
第三节 人类衰老相关基因618
第四节 老年病相关基因——多种基因与老年性痴呆有关620
第二章 衰老与长寿基因及相关生物学标志的探讨 夏寿萱624
第一节 寿限624
第二节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624
第三节 长寿和衰老基因624
第四节 抗衰老网络系统626
第五节 长寿和衰老基因的研究途径627
第六节 长寿和衰老的生物学标志627
第七节 近年的研究进展634
第三章 自由基致衰老学说简介 郑荣梁637
第一节 活性氧是衰老的决定性因素639
第二节 防御活性氧的能力与衰老负相关641
第三节 人为提高抗氧化能力可延寿642
第四节 妇女抗氧化能力强所以高寿643
第五节 活性氧与老年性疾病的关系644
第四章 羰基应激——生物体衰老的主要生化过程 印大中 李国林651
第一节 衰老及相关的防御系统651
第二节 自由基衰老理论及有害不饱和醛酮652
第三节 脂类的过氧化及DMCs的生物毒性652
第四节 DMCs及与美拉德反应有关的衰老现象653
第五节 羰基毒害,老年色素形成中的一个重要过程654
第六节 自由基衰老学说与糖基化衰老学说的差异655
第七节 羰基群的生物解毒系统655
第八节 DMCs的毒害可能是生物衰老的核心过程656
第五章 广义衰老机制:生化副反应损变的失修性积累 印大中 陈可冀658
第一节 衰老的生理性特征和潜藏的分子杀手659
第二节 自由基氧化与非酶糖基化衰老学说的互补660
第三节 从老年色素的生化组成(下游衰老现象)看衰老机制661
第四节 生命如何被熵增毁灭663
第五节 生物体积累性损变的内因与外因663
第六节 衰老的起因、机制与失修性损变累积664
第七节 广义衰老学说665
第六章 衰老与营养 潘碧霞667
第一节 人体衰老的主要变化667
第二节 合理营养延缓衰老670
第七章 老年营养 史奎雄679
第一节 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其对营养素的需要680
第二节 老年人的营养需681
第三节 老年人的膳食保健措施692
第八章 生活方式与衰老 杨蕊敏 杨秉辉693
第一节 吸烟693
第二节 嗜酒695
第三节 睡眠696
第四节 体力活动697
第五节 营养698
第九章 职业环境与衰老 周志俊 崔红梅 马来记 薛寿征699
第一节 不同职业类型与机体衰老关系700
第二节 职业环境因素对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700
第三节 衰老综合指标的研究与应用702
第四节 职业环境影响机体衰老的机制708
第五节 今后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709
第十章 中医理论对衰老的研究与探讨 刘占文 张玉萍712
第一节 中医对衰老机制的探讨712
第二节 中医对延缓衰老的认识719
第十一章 衰老的生理性变化 刘汴生722
第一节 衰老的分子水平改变722
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改变727
第三节 物质代谢的老化改变732
第四节 胶原组织的增龄改变735
第五节 酶的增龄改变736
第六节 整体水平的老化改变737
第七节 组织器官的老化改变737
第十二章 松果体素与衰老及阿尔茨海默病 刘雅静 周江宁739
第一节 松果体与松果体素739
第二节 松果体素水平与衰老及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744
第十三章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与衰老研究进展 郭晓强 郭振清749
第十四章 SIRT6:一个新的哺乳动物抗衰老因子 郭晓强 张如春753
第十五章 抗衰老蛋白Klotho研究新进展 郭晓强755
第七篇 衰老病理生理及长寿生理基础第一章 衰老病理生理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马永兴 王赞舜 李开沪 竺越761
第一节 老年人血凝、纤溶、血液流变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761
第二节 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微血流状态及动脉硬化776
第三节 老年人动脉血液酸碱度和气体的增龄变化及动脉氧分压降低与衰老的关系781
第四节 正常及老年人某些心功能及心率随增龄的变化788
第五节 中、老年人记忆及认知功能改变792
第六节 关于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改变793
第二章 老年性高黏综合征 唐 ? 王鸿利797
第一节 发病原因及机制797
第二节 临床表现799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799
第四节 治疗799
第三章 血栓前状态 王鸿利804
第一节 发病机制804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807
第三节 遗传性易栓症810
第四节 获得性易栓症814
第五节 防治措施815
第四章 老年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管思明 戚本玲822
第一节 心脏解剖结构的老化822
第二节 老年人血脂代谢及其病理、生理变化824
第三节 心血管老化的功能改变824
第五章 老年人呼吸系统增龄相关性改变与疾病 朱惠莉828
第一节 老年人呼吸系统结构的增龄相关性改变828
第二节 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病理和生理830
第三节 老年人增龄相关性肺功能改变831
第四节 老年人动脉血气分析833
第五节 老年人呼吸系统增龄改变与呼吸系统疾病835
第六章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增龄性改变与免疫 陆佩芳 马永兴 韩瑞萍841
第一节 老年甲状腺功能的增龄性改变843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免疫(院内感染及NK细胞活性)845
第三节 增龄性甲状腺生理的改变846
第七章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增龄性改变与衰老 陆佩芳 马永兴 韩瑞萍848
第一节 简述某些观察结果848
第二节 老年及极端老年甲状腺功能的增龄性改变851
第三节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852
第四节 非甲状腺疾患853
第五节 百岁老人的甲状腺功能853
第六节 TSH与高龄老人认知功能854
第七节 TSH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855
第八节 低T3与低T4状态及高T4状态855
第八章 老化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与衰老、长寿的关系 何 维 张建民857
第一节 老化免疫学概述858
第二节 老化免疫研究的最新进展859
第三节 老化免疫学研究的展望871
第九章 长寿的某些生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竺 越 马永兴874
第一节 微循环状态与长寿生理基础875
第二节 心功能与长寿生理基础876
第三节 肝、肾功能与长寿生理基础876
第四节 免疫功能与长寿生理基础877
第五节 血脂水平与长寿生理基础877
第六节 重要内分泌功能状态与长寿生理基础878
第十章 老年临床药理学 季闽春 耿晓芳880
第一节 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的特点880
第二节 老年人药效学的特点883
第三节 老年人用药特点884
第四节 给老年人开药时应注意的事项885
第十一章 老年人重要脏器功能改变与麻醉 郭乃良 杨旅军888
第一节 老年人重要脏器功能改变的特点888
第二节 老年人麻醉前准备892
第三节 老年人麻醉处理895
第十二章 老年人心血管等脏器功能改变与心血管危重症 胡 敏 焦青萍900
第一节 老年人心血管等脏器改变900
第二节 老年人心血管危重症902
第十三章 衰老对重要器官、系统的影响 李燕芹 陆惠华刘文忠 郑迪辉 倪兆慧罗邦尧 苗 玲 鲍春德 汤希伟 王益鑫909
第一节 衰老对呼吸系统的影响909
第二节 衰老对循环系统的影响910
第三节 消化系统老化的生物学改变912
第四节 衰老对血液系统的影响913
第五节 衰老对泌尿系统的影响915
第六节 衰老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917
第七节 衰老对神经系统的影响918
第八节 衰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920
第九节 衰老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921
第十节 衰老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923
第十四章 衰老与老年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应对策略 陆惠华924
第十五章 衰老与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 陆惠华927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中若干基本概念927
第二节 病因928
第三节 临床表现928
第四节 诊断930
第五节 治疗931
第十六章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病理生理与营养 郑松柏顾同进934
第一节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病理生理934
第二节 老年人营养缺乏性疾病937
第十七章 血管老化的研究进展 阮云军 吴赛珠940
第八篇 保健总论与一般保健问题研究进展——兼论保健与抗衰老相互促进问题949
第一章 联合国和我国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 王赞舜 马永兴 俞卓伟949
第二章 老年常见慢性病患病率与保健及抗衰老的关系 马永兴 陆佩芳 竺越953
第三章 老年保健总论及其与抗衰老的关系 马永兴 俞卓伟 陆佩芳957
第一节 老年保健的主要目标、老年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及其效果957
第二节 保健延长预期寿命问题959
第三节 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960
第四节 生活方式干预对老年保健的益处964
第五节 自我保健是抗衰老、延长寿命的前提965
第六节 保健与抗衰老的相互关系966
第七节 老年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问题968
第四章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与保健及抗衰老 马永兴 俞卓伟 王赞舜 王传馥970
第一节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970
第二节 能量摄人问题976
第三节 维生素摄人问题978
第四节 微量元素摄人问题980
第五节 铁、钠、钾补充981
第六节 补钙间题982
第七节 水摄人量及膳食纤维983
第八节 健康饮食问题984
第九节 膳食建议986
第十节 食物主要营养成分993
第五章 适量运动与保健及抗衰老 俞卓伟 马永兴 王传馥1000
第六章 戒烟、戒酒与保健及抗衰老 俞卓伟 马永兴 陆佩芳1003
第一节 吸烟的危害性及戒烟1004
第二节 大量饮酒的危害性及饮酒间题1008
第七章 心理平衡与保健及抗衰老 马永兴 陆佩芳 俞卓伟1010
第一节 老年人心理及心理健康问题1011
第二节 老年心理的调适1015
第八章 老年健康“四大基石”的灵活运用及老年保健问题马永兴 俞卓伟 陆佩芳1016
第九篇 某些重点保健问题研究进展(一)1027
第一章 必须重视劳逸结合 陆佩芳 马永兴 俞卓伟1027
第二章 老年睡眠问题 俞卓伟 马永兴 陆佩芳1028
第三章 超重及肥胖症 俞卓伟 马永兴 陆佩芳1032
第一节 老年超重及肥胖症的定义、病因及患病率1032
第二节 超重及肥胖的危害性1033
第三节 理想体重计算法及体重不足与超重的分类1035
第四节 超重及肥胖症的防治1036
第四章 老年营养不良问题 俞卓伟 马永兴 陆佩芳1038
第五章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防治 马永兴 俞卓伟 陆佩芳1041
第一节 患病率及危险因子1041
第二节 诊断问题1043
第三节 骨质疏松的防治1043
第四节 某些治疗药物1045
第六章 高血压的防治 陆佩芳 马永兴 俞卓伟 孔琤琦1050
第一节 患病率、分类、诊断及治疗目标1050
第二节 高血压的防治1052
第三节 药物治疗1054
第七章 糖尿病的防治 马永兴俞卓伟 陆佩芳1058
第一节 流行病学、病因1059
第二节 诊断标准及防治1060
第三节 治疗药物及2型糖尿病治疗目标1062
第八章 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的防治 陆佩芳 马永兴 俞卓伟1065
第一节 概述1065
第二节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及治疗目标1068
第三节 高脂血症的防治1069
第九章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防治 陆佩芳 马永兴 俞卓伟1073
第一节 患病率及其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1073
第二节 代谢综合征重要表现、诊断标准及相关研究1074
第十章 肺炎疫苗问题 马永兴 俞卓伟 陆佩芳1079
第十一章 染发问题 陆佩芳马永兴 俞卓伟1080
第十篇 某些重点保健问题研究进展(二)1087
第一章 冠心病的防治策略 朱 毅 史凯蕾1087
第一节 冠心病的易患因素1087
第二节 冠心病的临床症状1088
第三节 冠心病的防治1088
第四节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1091
第二章 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张月莉1094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1095
第二节 COPD诊断的主要依据1096
第三节 COPD的治疗1097
第三章 心身疾患的防治及其与衰老、抗衰老的关系 郑安琳1101
第一节 老年心身疾患简介1101
第二节 心身疾患易感人群及发病机制1102
第三节 广义的心身疾病的范围及常见的心身疾病1103
第四节 老年人常见心身症状、疾病在各个系统中的表现1104
第五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105
第六节 心身疾病的治疗1105
第七节 心身疾患与衰老及抗衰老1106
第四章 睡眠呼吸疾病和慢性病——综合防治从社区做起 韩德民1108
第一节 睡眠呼吸疾病的概念、危害及社区患病情况1108
第二节 OSAHS与慢性疾病的关系1110
第三节 OSAHS有哪些危险因素1110
第四节 防治OSAHS和慢性疾病,社区医生责无旁贷1111
第五章 老年人合理营养预防疾病的某些具体问题 孙建琴1116
第六章 老年心理衰老与自我心理保健 王汝展 韩春美1121
第七章 老年人性功能改变、性保健和性功能障碍 黄育万1125
第一节 老年男性的性功能改变1126
第二节 老年女性的性功能改变1136
第三节 老年人的性保健1141
第四节 老年男性性功能障碍1149
第五节 老年女性性功能障碍1155
第八章 老年人慢性肝病的防治 保志军 邱德凯1159
第一节 概述1159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1160
第三节 其他慢性肝病1161
第四节 老年人肝移植1164
第五节 肝脏实验室检查意义评价1165
第六节 老年人慢性肝病的防治1167
第十一篇 老年人保健及老年病护理1170
第一章 当代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年护理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程云1170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1170
第二节 中国老年护理发展的现状和战略性思考1171
第二章 老年人健康保健的自我管理 宫克1175
第一节 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现状分析1175
第二节 开展老年人健康保健自我管理的必要性1176
第三节 老年人健康保健的标准1177
第四节 老年人健康保健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原则1178
第五节 老年人疾病的自我管理1178
第六节 老年人运动监测的自我管理1180
第七节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1180
第八节 我国开展老年人健康保健工程所面临的困难1183
第三章 老年期心理护理及老年病护理特点 吴金球 白娇娇1184
第一节 老年期的心理护理1184
第二节 老年病人护理的特点1189
第四章 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白娇娇1192
第一节 老年高血压1192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93
第三节 老年糖尿病护理1195
第五章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吴金球1197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1197
第二节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1198
第二节 老年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1198
第四节 老年肺心病的护理1200
第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白娇娇1200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1200
第二节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1201
第三节 慢性便秘1202
第七章 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 于志臻1205
第十二篇 抗衰老、延寿问题最新研究进展——兼论综合措施抗衰老的必要性第一章 抗衰老、延长寿命的含义 马永兴 王赞舜 竺越1210
第一节 简介1210
第二节 抗衰老、延长寿命的含义1211
第二章 非药物衰老干预 马永兴 王赞舜 竺越1211
第一节 限食1212
第二节 运动与抗衰老1214
第三节 吸氧疗法1216
第四节 其他问题1217
第三章 干预衰老之药物(包括制剂)分类 马永兴 王赞舜 竺越1217
第一节 传统中药1217
第二节 现代药物1220
第四章 某些中药制剂及保健品的抗衰老作用 马永兴 竺 越王赞舜 杨震球1221
第一节 某些中药单药抗衰老作用1221
第二节 某些中药复方制剂及新研发中草药1223
第三节 某些制剂对人胚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的作用1223
第四节 复方海蛇胶囊1224
第五节 刺梨浓缩液1225
第六节 罗布麻制剂1226
第七节 “脑福来”抗衰老作用1226
第八节 茶叶与红葡萄酒1227
第五章 现代药物干预、抗衰老制剂 马永兴 竺 越 王赞舜1227
第一节 抗氧化剂1227
第二节 免疫增强与调节剂1231
第三节 激素1232
第四节 改善微血流、降低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制剂1234
第五节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及核酸制剂1235
第六节 膜稳定剂1236
第七节 其他制剂与疗法1238
第八节 基因工程、干细胞与衰老干预1239
第九节 抗衰老的某些新概念与对抗衰老及衰老干预产品的不同看法1241
第十三篇 抗衰老、延寿问题分论1256
第一章 衰老学说及药物研究 马世平 宋 宇 任鹏娇 朱维莉1256
第一节 衰老学说1256
第二节 抗衰老药物1259
第二章 抗衰老药物的合理应用 刘汴生1267
第一节 抗衰老用药的目标及必要性1267
第二节 抗衰老用药的依据1267
第三节 抗衰老用药的对象和时机1268
第四节 抗衰老用药的选择1269
第三章 自由基、抗氧化剂与衰老 赵保路1273
第一节 衰老的假设和理论1274
第二节 延长寿命最有效的方法是减食1274
第三节 天然抗氧化剂延缓衰老作用1275
第四节 天然抗氧化剂对老年退行性疾病的防治作用1276
第四章 正确评价和使用抗氧化剂 郑荣梁1286
第五章 微量元素与衰老及抗衰老 刘汴生1292
第一节 微量元素与衰老的关系1292
第二节 微量元素随增龄的改变1295
第三节 微量元素与长寿的关系1296
第四节 微量元素抗衰老的应用1299
第六章 探讨“去衰老技术学”傅文庆1301
第一节 生殖细胞必须去衰老1302
第二节 胚胎干细胞1302
第三节 诱导的多能干细胞1305
第四节 成体干细胞1306
第五节 去衰老的某些技术1307
第七章 中西医结合对衰老的研究与展望 沈自尹1309
第一节 肾虚与衰老的微观比较研究1309
第二节 淫羊藿总黄酮延缓衰老的研究1312
第三节 以药测证对肾虚证基因网络和信号转导的研究1318
第四节 以药测证绘制肾虚证(衰老)两大基因网络路线图谱1321
第五节 归纳与展望1326
第八章 抗衰老中药研究进展 马世平 钟树志 王红平 刘亚东 周劲光1329
第一节 中药复方1329
第二节 单味中药1333
第三节 中药的有效成分1334
第九章 中医药保健和抗衰老养生 刘占文 于琦1341
第一节 中药养生保健抗衰老发展简史1341
第二节 现代中药保健的规范和发展1343
第三节 中药药物调理的基本原则1344
第四节 具有抗衰老作用的单味中药1345
第五节 抗衰老复方的配伍特点1350
第六节 中药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1351
第七节 抗衰老复方的古代和现代应用1352
第十章 运动与抗衰老及保健 白玉龙 胡永善1354
第一节 运动对机体的影响1354
第二节 运动对衰老的影响1357
第三节 运动在常见老年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1359
附录: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值范围(新旧单位制对照)陈淑英1369
中文索引1381
英文索引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