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1585768.jpg)
- 黄和斌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译林出版社
- ISBN:780657171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概述1
第一章 典型国家的外语教学1
二 美国外语教学的根本性改革3
(一) 新式多媒体教材3
(二) 外语教学方案的制定6
三 日本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8
四 俄罗斯的开放型欧洲学校11
五 乌克兰的外语教育机构改革13
六 韩国外语教育中的“市场竞争原理”16
七 外语教育的研究课题17
第一节 外语教学与语言学及语言教育学19
一 对“应用语言学”的反思19
第二章 外语教学本体论19
二 关于语言教育学24
(一) 语言教育学的特征与地位24
(二) 语言教育学的分类28
(三) 语言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特别是语言学学科的关系29
(四) 目前语言教育学的研究特点35
三 几种语言观以基础外语教学中的影响37
(一) 结构语言观及其影响37
(二) 交际语言观及其影响39
(三) 交互语言观及其影响42
第二节 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学45
一 语言·文化·跨文化45
(一) 文化的内涵45
(二) 跨文化能力的内涵与界定46
(三) 跨文化能力的构成与培养48
(四) 语文与文化的关系50
二 跨文化教学53
(一) 一般现状53
(二) 跨文化教学的再认识54
(三) 跨文化交际意识59
三 外语教育学与文化交际学63
(一) 外语教学与外语教育学63
(二) 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64
(三) 交际的本质、修正、目的64
(四) 外语教育学与跨文化交际学之间的关系67
第三节 外语教学与教育学74
一 教育学于外语教学的作用74
二 批判教学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76
(一) 批判教学论的特征77
(二) 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81
第四节 外语教学与心理学86
一 几种心理范式的语言观86
(一) 行为主义的语言观86
(二) 认知主义的语言观88
二 心理学的理论范式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93
第三章 外语教学实践论96
第一节 外语能力的培养96
一 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97
二 外语能力的内涵97
三 外语能力培养中的几个误区99
(一) 注意语言能力的培养104
四 培养外语能力的几个重要方面104
(二) 针对学生的需求组织教学105
(三) 强调从交际活动中学会交际106
(四) 注重文化的了解和表达107
(五) 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108
第二节 外语课堂教学109
一 听力教学110
(一) 听力理解机制解析110
(二) 听什么118
(三) 怎么听119
(四)记忆三阶段与听力理解122
(一) 什么是阅读?127
二 阅读教学127
(二) 几种学说对阅读教学的揭示130
(三) 阅读教学的原则、方法与环节145
(四) 阅读材料的选择150
三 语法教学151
(一) 什么是传统语法?152
(二) 地道英语的语法性154
(三) 教学中的英语语法161
(四) 英语语法教学回顾与点评163
(五) 英语专业独立语法课的教育173
四 写作教学186
(一) 一般评述186
(二) 影响写作的若干因素以及教学对策188
(一) 翻译和翻译教学释义200
五 翻译教学200
(二) 翻译教学实施的基础与原则205
(三) 翻译教学的方法211
六 文学教学214
(一) 教学目的214
(二) 教学手段215
(三) 教学中的几个关系219
第三节 外语能力的检测223
一 测试的种类223
(一) 以用途分类224
(二) 以评分的性质分类225
(三) 以分数的解释方法分类225
(四) 以试题的设计技巧分类226
二 测试的质量标准227
(五) 其他分类方法227
(一) 可靠性228
(二) 有效性229
(三) 公正性231
(四) 全面性231
(五) 区分性231
(六) 可行性232
(七) 测试的正面影响232
三 多项选择题的编制232
(一) 理论依据233
(二) 编制原则234
四 外语测试中的常用方法236
(一) 语音测试236
(二) 语法测试237
(四) 听力测试238
(三) 词汇测试238
(五) 口语测试239
(六) 阅读测试240
(七) 写作测试240
第四节 外语教材的编写241
一 教材编写的原则242
(二) 以理论为指导243
二 课文选材的标准244
(一) 语言的真实性244
(二) 题材的广泛性、趣味性和实用性245
(三) 体裁的多样性246
(四) 内容的可思性247
三 教材难度的把握247
(一) 练习编排要形式多样248
(二) 练习量的控制248
四 练习的编写248
五 注释的编写249
六 配套材料249
(三) 练习难度的控制249
第一节 关于“方法”251
一 “方法”的概念251
第四章 外语教学方法论251
二 “方法”的优劣252
三 外语教学法的产生253
第二节 外语教学法流派256
一 以哲学程序分256
(一) 经典人文主义256
(二) 重建主义257
(三) 渐进主义257
二 以教学模式分257
(一) 翻译法257
(二) 直接法260
(三) 听说法263
(四) 交际法264
(五) 全身反应法268
(六) 共同学习语言法269
(七) 沉默法270
(八) 暗示法270
(九) 整体语言法272
(十) 自然法272
第三节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275
一 概述275
二 计算机多媒体外语教学276
(一) 多媒体276
(二) 多媒体的基本特性278
(三) 多媒体的外语教学功能279
(四) 多媒体外语教学软件The Rosetta Stone280
三 网络外语教学283
(一) 因特网283
(二) 因特网与教学286
(四) 关于未来的展望——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290
(三) 网络与外语教学290
(五) 外语教学相关网址301
第五章 外语学习论305
第一节 外语沉闷与母语学习305
一 外语与第二语言305
二 母语习得理论及其启示307
(一)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及其启示307
(二) 先天论及其启示308
(三) 功能论及其启示310
三 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的差异及其启示312
(一) 学习者主体的差异313
(二) 语言学习关键期或学习语言最佳年龄的差异313
(三) 学习者大脑发育的差异314
(四) 学习者认知模式的差异315
(五) 语言输入和学习环境的差异315
(七) 结论317
(六) 学习时间的差异317
第二节 语言输入理论与外语学习318
一 有关语言输入的述评319
(一) 克拉早的“输入假设”319
(二) 朗氏输入理论321
(三) 乔氏的论述322
二 语言输入的基本特征323
三 从语言输入到语言吸收324
(一)第一步:信息模式325
(三) 第二步:认知实践模式326
第三节 学习者主体328
一 学习者的自主性与外语学习行为的监控328
(一) 学习者自主性的界定329
(二) 几种价值取向330
(三) 学习者自主性生成的心理机制及其对外语学习行为的监控332
二 学习者主体的若干方面336
(一) 年龄336
(二) 智力341
(三) 语言学能341
(四) 认知方式343
(五) 动机与态度344
(六) 性格347
第四节 学习者策略350
一 什么是学习者策略?350
二 学习者策略的分类351
三 成功个语学习者的共性353
四 学习者策略讨论于外语教学的意义356
第五节 学习过程357
一 中介语357
(一) 中介语的特点358
(二) 对中介语成因的解释359
二 语言负迁移364
(一) 语间负迁移364
(二) 语内负迁移367
(三) 话语规则的负迁移370
主要参考文献375
后记398
(一) 依据大纲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