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检验技术手册 第4分册 外购器材检验、无损检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检验技术手册 第4分册 外购器材检验、无损检验](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1585446.jpg)
- 李在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12637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检验技术手册 第4分册 外购器材检验、无损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篇外购器材检验1
第二十一章外购金属材料检验1
21.1 金属材料分类及牌号表示方法1
21.1.1金属材料的分类1
目 录1
26.3.4 自动洗片机 (212
25.1.1机载设备入厂验收依据 (23
25.1.2机载设备入厂检验内容和方法 (23
21.1.2常用牌号表示方法3
25.1.3机载设备库房保管………………………………………………………………………(2(4 )25.1.4机载设备出库检验 (24
21.2 金属材料半成品种类及标准号5
21.2.1钢材种类及标准号5
21.2.2有色金属种类及标准号12
21.2.3铸造炉料及金属制品种类及标准号16
21.3.1金属材料检验的目的20
21.3 金属材料检验的目的及内容20
21.3.2金属材料检验的内容20
21.3.3检查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处置23
21.3.4生产现场加工中暴露的材质问题的处置23
21.3.5金属材料常用机械性能指标及含义23
21.4 金属材料入厂检验方法24
21.4.1钢材的火花鉴别24
21.4.2金属材料的看谱分析31
21.5金属材料标志及原始记录管理36
21.5.1金属材料标志36
21.4.3金属材料的表面和尺寸检验36
21.6.1变形钢材料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37
21.6 金属材料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37
21.5.2原始记录管理37
21.6.2铝合金材料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41
第十二章外购非金属材料检验44
22.1 非金属材料分类及代号表示法44
22.1.1 非金属材料分类44
22.1.2非金属材料代号表示法47
22.2 非金属材料主要质量指标含义69
22.2.1塑料主要质量指标含义69
22.2.3涂料质量指标含义70
22.2.2橡胶材料部分质量指标含义70
22.2.5纺织品材料部分质量指标含义72
22.2.4石油燃料、润滑材料主要质量指标含义72
22.3 非金属材料验收标准73
22.3.1塑料及其制品的验收标准73
22.3.2橡胶胶料及制品验收标准74
22.3.3胶粘剂验收标准76
22.3.4密封材料验收标准76
22.3.5涂料验收标准77
22.3.6石油产品验收标准78
22.3.7纺织品材料验收标准79
22.3.8其他非金属材料验收标准80
22.4.2有方向性材料的取样81
22.5.1 非金属材料检验程序81
22.5 非金属材料检验程序和检验方法81
22.4.5涂料产品和胶粘剂的取样81
22.4.1粉状或易吸潮变质材料的取样81
22.4.3橡胶胶料的取样81
22.4.4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取样81
22.4 非金属材料取样要求81
22.5.2非金属材料检验方法83
22.7质量原始记录及管理要求84
22.6超期材料的处理原则84
22.7.1质量原始记录84
22.7.2管理要求85
22.8 非金属材料在验收和保管期间常见的缺陷85
23.1.1 半导体分立器件型号命名方法88
23.1 半导体分立器件检验88
第二十三章 电子元器件入厂检验88
23.1.2 半导体分立器件入厂检验标准94
23.1.3检验设备和仪器简介97
23.2半导体集成电路检验98
23.2.1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分类和型号命名方法98
23.2.2半导体集成电路入厂检验115
23.2.3检验设备和仪器简介117
23.3 电真空器件检验119
23.3.1 电子管型号命名方法119
23.3.2 电真空器件入厂检验……………………………………………………………………(124 )23.4 阻容元件检验125
23.4.1 电阻器电容器型号命名方法125
偏差系列128
23.4.2 电子设备用电阻器的标称阻值系列和固定电容器的标称容量系列及其允许128
23.4.3电阻器电容器标志识别方法129
23.4.4电阻器、电容器的入厂检验134
23.4.5检验设备和仪器简介137
23.5继电器检验137
23.5.1 电子设备用继电器型号命名方法137
23.5.2电磁继电器入厂检验方法及标准145
23.5.3TE001型继电器测试系统简介150
24.1 滚动轴承分类152
24.1.1按所能承受的负荷方向或公称接触角分152
24.1.2按滚动体种类分152
第二十四章轴承入厂检验152
24.1.3按工作时能否调心分152
24.1.4综合分类153
24.2滚动轴承的代号153
24.2.1轴承代号的构成及排列153
24.2.2前置代号154
24.2.3基本代号154
24.2.4补充代号173
24.3滚动轴承公差术语、符号和定义175
24.4.2轴承材料179
24.4滚动轴承的一般技术要求179
24.4.1轴承公差分级179
24.4.3轴承零件的硬度179
24.4.4轴承配合表面和端面的粗糙度180
24.4.5成套轴承的检查181
24.4.6轴承的互换性181
24.4.7轴承标志181
24.4.8轴承的检验规则181
24.5.2检查水平的确定182
24.5.3检查项目182
24.5.1 可接收质量水平AQL值的确定182
24.5滚动轴承及其商品零件检验规则182
24.4.10保证防锈期182
24.4.9轴承的防锈、包装182
24.5.4硬度及商品零件表面粗糙度、压碎负荷或压缩试验项目的检验183
24.5.5具有特殊技术要求的产品的检验184
24.5.6抽样判定方法184
24.6.1测量的基本事项193
24.6滚动轴承公差的测量方法193
24.6.2尺寸公差的测量195
24.6.3旋转精度的测量197
24.7滚动轴承常见缺陷分析202
第二十五章机载设备和外协件进厂验收203
25.1机载设备进厂验收203
25.1.5机载设备质量档案管理205
25.1.6机载设备质量问题的处理205
25.2外协件进厂验收206
25.2.1外协件进厂验收的前提条件206
25.2.2外协件验收方式206
25.2.3外协件验收方法和要求206
第五篇 无损检验207
第二十六章射线检验207
26.1 射线检验的原理和方法207
26.1.1射线的产生207
26.1.3射线检验的成像原理及方法208
26.1.2 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208
26.2 射线检验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209
26.2.1优点209
26.2.2缺点209
26.2.3应用范围209
26.3射线检验设备……………………………………………………………………………(21()26.3.1 X射线机210
26.3.2 γ射线机…………………………………………………………………………………(211 )26.3.3加速器212
26.4.1射线胶片213
26.4射线检验用器材及像质计213
26.3.6密度计213
26.3.7剂量仪213
26.3.5观片灯213
26.4.2增感屏214
26.4.3像质计215
26.4.4显影液216
26.4.5定影液217
26.5射线检验工艺217
26.5.1主要工艺参数217
26.5.2射线透照技术220
26.6射线检验程序224
26.6.1编制射线检验图表224
26.6.2工夹具设计与制造224
26.6.3胶片的截切与包装224
26.6.4工件准备224
26.6.5工件安放224
26.6.6 曝光224
26.6.7显影224
26.6.13缺陷评定225
26.6.12底片质量检查225
26.6.14检验报告与记录225
26.7 常见缺陷的影象特征225
26.6.10水洗225
26.6.9定影225
26.6.8停显225
26.6.11干燥225
26.7.1铸件226
26.7.2焊件226
26.8.2伪缺陷影象的识别与处理227
26.9射线检验质量控制227
26.8.1伪缺陷影象的成因227
26.8伪缺陷影象的成因与处理227
26.10射线检验的安全防护228
26.10.1屏蔽防护228
26.10.2距离防护228
26.10.3时间防护228
26.11 有关标准代号及名称228
第二十七章超声波检验229
27.1 超声波检验的原理和方法229
27.1.1超声波检验的原理229
27.1.2超声波检验的方法229
27.2.1超声波探头234
27.2 超声波探头及超声波探伤仪的工作原理234
27.2.2超声波探伤仪的工作原理235
27.3 超声波检验设备、材料、试块237
27.3.1设备237
27.3.2材料237
27.3.3式块237
27.4超声波检验工艺239
27.4.1对受检件的要求239
27.4.2入射方向和入射面的选择239
27.4.3频率的选择239
27.4.5扫查速度和间距的选择240
27.4.4对比试块的选择240
27.5超声波检验操作程序241
27.5.1检验前的准备241
27.5.2检验241
27.5.3评价241
27.5.4记录241
27.6 缺陷评定241
27.6.1缺陷大小的评定方法241
27.6.2缺陷位置的确定245
27.6.3缺陷性质的判断245
27.7超声波检验质量控制245
27.8常用标准代号及名称246
28.1 渗透检验方法的原理247
28.2渗透检验的用途和分类247
28.2.1渗透检验的用途247
第二十八章渗透检验247
28.2.2渗透检验方法的分类248
28.3渗透检验材料249
28.3.1渗透剂249
28.3.4溶剂去除剂250
28.4渗透检验设备250
28.4.1 预清洗装置250
28.3.3乳化剂250
28.3.2 显像剂250
28.4.2渗透装置251
28.4.3乳化装置251
28.4.4水洗装置251
28.4.5热空气循环干燥装置251
28.4.6显像装置251
28.4.7黑光灯和紫外线辐照度计251
28.4.8静电喷涂装置251
28.4.9便携式压力喷罐251
28.5渗透检验工艺252
28.5.1表面准备252
28.5.3渗透剂的去除253
28.5.2渗透剂的施加和渗透时间253
28.5.4干燥255
28.5.5显像256
28.5.6检验256
28.5.7后清洗256
28.6渗透检验方法的选择256
28.7 渗透检验可发现的缺陷分类257
28.7.1材料缺陷257
28.7.2工艺缺陷257
28.7.3使用缺陷257
28.8渗透检验的质量保证措施257
28.8.3系统性能258
28.8.4材料258
28.8.1黑光灯258
28.8.2自光灯258
28.8.5压力计和温度计259
28.9常用标准代号及名称259
第二十九章磁粉检验260
29.1磁粉检验原理260
29.2磁粉检验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260
29.2.1优点260
29.3.1磁粉探伤机261
29.3磁粉检验设备261
29.2.2缺点261
29.2.3应用范围261
29.3.2退磁机262
29.3.3紫外线灯262
29.3.9磁悬液浓度测定管263
29.4.1磁粉263
29.4磁粉检验用器材与试块263
29.3.10照度计263
29.3.11紫外线辐照计263
29.3.8磁粉粒度测定管263
29.3.7磁粉磁性称量仪263
29.3.6袖珍式磁强计263
29.3.5弱磁场测量仪263
29.3.4高斯计263
29.4.2磁悬液264
29.4.3反差增强剂265
29.4.4标准试块265
29.4.5灵敏度试片266
29.4.6磁场指示器267
29.5磁粉检验工艺267
29.5.1检验方法267
29.5.2磁粉施加方法270
29.5.3磁化方法270
29.5.4磁化电流271
29.5.5磁化规范272
29.6磁粉检验程序274
29.6.1编制磁粉检验图表274
29.6.2 工件的预处理274
29.6.3磁化、施加磁粉、磁痕检查275
29.6.4 退磁275
29.6.5工件的后处理275
29.6.6结论报告与记录275
29.7.6疏松276
29.7.10未焊透276
29.7.9折叠276
29.7.8分层276
29.7.7 白点276
29.7.2磨削裂纹276
29.7.5非金属夹杂物276
29.7.4发纹276
29.7.3疲劳裂纹276
29.7.1淬火裂纹、焊接裂纹、锻造裂纹276
29.7 常见缺陷的磁痕特征(相关磁痕)276
29.9磁粉检验质量控制277
29.8.5磁写277
29.8.4材料磁导率的差异277
29.8.3金属流线277
29.8.1工件截面尺寸的突变277
29.8伪缺陷磁痕(非相关磁痕)的成因与处理277
29.8.2工件表面粗糙277
29.10磁粉检验常用标准代号278
第三十章 涡流检验279
30.1 涡流检验的原理及方法279
30.1.1原理279
30.1.2检验方法279
30.2.2缺点281
30.2.3适用范围281
30.2.1优点281
30.2涡流检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81
30.3涡流检验设备282
30.3.1涡流电导仪282
30.3.2涡流测厚仪282
30.3.3涡流探伤仪282
30.3.4自动进给装置283
30.3.5磁饱和装置283
30.3.6退磁装置283
30.4标准试块283
30.4.1涡流探伤仪校验试块283
30.4.2仪器调整及产品验收试块283
30.5.3检测频率的选择284
30.5.2检测线圈的选择284
30.5.4其他参数的选择284
30.4.3其他标准试块284
30.5涡流检验工艺284
30.5.1检验方法和设备的选择284
30.6涡流检验程序285
30.6.1编制检验规范285
30.6.2工件的准备285
30.6.3标准试块的准备285
30.6.4仪器调整285
30.6.5工件检验285
30.6.6退磁285
30.6.7标记和记录285
30.7.3解剖工作286
30.8 非相关信号的成因286
30.7 缺陷信号(相关信号)的识别286
30.7.2其他检验方法校核286
30.7.1试块信号对比286
30.9 涡流检验质量控制287
30.10有关标准代号287
第三十章其他无损检验方法288
31.1 声振检验288
31.1.1敲击法288
31.1.2声阻法288
31.1.3声共振法291
31.2.1声发射检验的原理294
31.2.2声发射检验的特点294
31.2 声发射检验294
31.2.3声发射检验的用途295
31.2.4声发射检验设备295
31.2.5 发射检验方法296
31.2.6 声发射源(缺陷)定位297
31.3激光全息照相无损检验298
31.3.1原理298
31.2.8 声发射检验步骤298
31.2.7噪声排除298
31.3.2激光全息照相无损检验的应用299
31.3.3激光全息照相无损检验装置300
31.3.4照相器材和试块300
31.3.5激光全息照相无损检验方法300
31.3.6缺陷识别301
31.4 工业CT检验301
31.4.1原理301
31.4.2工业CT装置302
31.4.3工业CT的应用302
参考文献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