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刑事诉讼方式的正当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梁玉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780083994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学科: 研究) 刑事诉讼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刑事诉讼方式的正当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刑事诉讼方式及其正当性阐释1
第一节 作为基本理论范畴的刑事诉讼方式1
一、刑事诉讼方式的概念1
二、刑事诉讼方式研究的意义3
三、刑事诉讼方式与其他理论范畴的关系7
第二节 刑事诉讼方式的正当性阐释15
一、关于正当性15
二、制度正当性17
三、程序正当性21
四、刑事诉讼方式正当的一般标准26
第三节刑事诉讼方式正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31
一、西方中心主义的困惑31
二、两大法系求同存异的启示33
第2章 刑事诉讼方式正当的逻辑起点40
第一节 司法公正40
一、刑事诉讼的终极价值追求40
二、一个审判中心主义的命题43
三、司法公正的程序标准46
第二节 消解冲突53
一、刑事诉讼的目的定位53
二、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不同理论及其评价58
三、刑事诉讼目的的中庸性和价值偏好66
第三节 刑事诉讼目的的主体性70
一、主体·职能·目的70
二、控诉目的71
三、辩护目的74
四、审判目的76
第3章 刑事诉讼方式运作模式的变异与回归78
第一节 刑事诉讼方式的运作模式78
一、自然平衡式78
二、行政对峙式83
三、权能平衡式88
第二节 控辩对抗的矛盾运动92
一、控辩对抗与程序公正92
二、公正程序的机制风险94
三、防范风险的三种手段97
四、中国刑事诉讼与辩诉交易102
第4章 实现裁判公正的审判方式111
第一节 审判者的诉讼定位111
一、在控辩双方之间111
二、在结果与过程之间113
第二节 审判主体的行为特点119
一、评判性119
二、亲历性123
三、超脱性126
四、权威性130
五、必然性134
第三节 听证与认证136
一、听证与认证的意义137
二、听证与认证的内容139
三、听证与认证的方法144
四、听证、认证与审判独立性153
第四节 突袭裁判及其防范155
一、突袭裁判及其表现形式155
二、突袭裁判的危害165
三、突袭裁判的成因169
四、证据开示与突袭裁判的防范174
第五节 刑事救济审主体——行为的错位及其矫正184
一、程序与实体冲撞下的混乱184
二、审判客体为主体定位188
三、程序定性:并非重复192
四、对国外相关制度的考察194
五、历史的悬念:法院为何不能做被告201
六、建议:程序主体归位204
第5章 裁判真实主义与侦查方式208
第一节 裁判真实主义与侦审分离208
第二节 审判权对侦查权的拒斥210
一、权力运作的不同方式210
二、侦查权滥用的可能与现实213
第三节 侦审权的协调216
一、侦审附属型217
二、权力监控型219
第四节主要法治国家侦查对审判的效用220
一、侦查对审判有用的条件221
二、法庭对侦查效力的承认230
第五节中国侦审关系上的根本缺陷及其矫正234
一、中国侦审关系上的根本缺陷234
二、对中国侦查方式的改进241
第6章 控诉方式的正当性248
第一节 控诉及控诉主体248
一、控诉与起诉248
二、控诉主体的分类249
第二节 控诉的立场设定251
一、不得凌驾于法官之上的当事人角色251
二、追诉权与客观真实义务并存254
三、检察权:行政或是司法257
四、控诉强制的非正当性263
第三节 举证责任的基础:侦查权266
一、举证责任与侦查权266
二、对主要法治国家侦诉关系考察269
三、侦诉分合的规律273
四、中国侦诉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76
第四节 起诉的能动性及对不利因素的克服277
一、无原告即无诉讼277
二、自诉的情绪化及对诉讼的影响280
三、公诉的理性化及权力异变的可能281
四、检察官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282
第五节 起诉实施的方式选择289
一、明确起诉证明标准289
二、移送:诉状主义或是卷宗主义293
三、控诉主张与理由的意义296
第7章 刑事被告人抗辩权及其实施方式299
第一节 刑事被告人及其主体性299
一、实体性被告人299
二、程序性被告人300
三、刑事被告人的主体性301
第二节 抗辩权的性质、行使特点及力度306
一、抗辩权的性质306
二、抗辩权行使上的特点307
三、抗辩权的力度309
第三节 实体性被告人抗辩权及其行使312
一、各国实体性被告人抗辩权及其行使上的共通性312
二、我国实体性被告人抗辩权及其实施上的缺陷与补救323
第四节 律师的立场与客观真实义务327
一、律师的立场327
二、律师的客观真实义务330
主要参考书目332
后记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