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1567823.jpg)
- 卢纹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7964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72页
- 文件大小:272MB
- 文件页数:590页
- 主题词:统计分析(学科: 统计程序 学科: 高等学校) 统计分析 统计程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SPSS for Windows概述1
1.1 SPSS for Windows环境要求及安装1
1.1.1 SPSS环境要求1
1.1.2 SPSS软件安装方法1
1.2 SPSS for Windows启动与退出3
1.2.1 SPSS for Windows启动3
1.2.2 SPSS for Windows退出4
第2章 系统运行管理方式5
2.1 运行方式5
2.1.1 完全窗口菜单运行管理方式5
2.1.2 程序运行管理方式5
2.1.3 混合运行管理方式6
2.2 窗口及其功能6
2.2.1 数据编辑窗口6
2.2.2 输出信息观察窗口6
2.2.3 语句窗口8
2.3 对话框及其使用方法10
2.4 系统参数设置12
2.4.1 参数设置基本操作12
2.4.2 通用参数设置13
2.4.3 输出观察窗口参数设置15
2.4.4 草稿观察窗口参数设置16
2.4.5 标签输出设置17
2.4.6 统计图形参数设置18
2.4.7 要点表参数设置19
2.4.8 数据功能卡20
2.4.9 数值型变量自定义格式设置21
2.4.10 交互图形窗口参数设置21
2.5 设置工具栏中工具图标按钮22
2.6 窗口菜单功能24
第3章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25
3.1 数据编辑器与数据文件25
3.1.1 数据编辑器25
3.1.2 数据文件26
3.2 常量、变量、观测量、操作符和表达式27
3.2.1 常量与变量27
3.2.2 操作符与表达式31
3.2.3 定义一个变量32
3.2.4 概率事件(观测量)35
3.3 数据的录入36
3.3.1 数据录入方法36
3.3.2 查看变量信息与文件信息37
3.4 编辑数据文件38
3.4.1 在单元格中修改数据38
3.4.2 变量和观测量的编辑39
3.5 根据已有变量建立新变量40
3.5.1 SPSS函数40
3.5.2 建立新变量48
3.6 数据文件操作50
3.6.1 打开与保存数据文件50
3.6.2 清除数据窗52
3.7 ASCII码数据文件的转换53
3.7.1 固定格式ASCII码数据文件的转换54
3.7.2 自由格式ASCII码数据文件的转换57
3.8 定义日期变量60
3.9 数据库文件的转换61
第4章 为分析做好准备64
4.1 数据说明64
4.1.1 数据背景64
4.1.2 变量信息65
4.2 整理数据文件66
4.2.1 观测量数据的排序66
4.2.2 为观测量排秩67
4.2.3 数据转换68
4.2.4 对变量值重新编码69
4.2.5 对变量值自动编码70
4.2.6 用已有变量计算产生新变量71
4.2.7 数据文件的转置71
4.2.8 拆分数据文件72
4.2.9 合并数据文件73
4.3 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77
4.3.1 分类汇总的概念77
4.3.2 进行分类汇总的方法78
4.4 对观测量加权处理80
4.5 定义和应用变量集80
第5章 文件操作与文本文件编辑82
5.1 新文本文件的建立、打开、保存与关闭82
5.1.1 建立新文件82
5.1.2 打开文本文件83
5.1.3 保存文本文件84
5.1.4 关闭文件84
5.2 文本文件的编辑85
5.2.1 语句窗与稿本窗中文本内容移动、拷贝与删除85
5.2.2 在窗口文件中指定内容查询与替换88
5.3 输出窗中的文本浏览与编辑89
5.3.1 利用导航器浏览输出信息89
5.3.2 编辑输出信息90
5.3.3 读懂输出信息91
5.4 数据文件之间的操作92
5.5 文件打印93
5.5.1 设置输出窗内容打印参数93
5.5.2 数据窗、语句窗内容打印96
第6章 获得帮助98
6.1 帮助主题98
6.1.1 查找帮助信息98
6.1.2 帮助窗中的主要操作98
6.2 统计方法指导99
6.3 语句指南100
6.4 右键帮助101
6.4.1 在对话框中右键的帮助101
6.4.2 在输出窗中右键的帮助101
6.5 其他信息102
6.5.1 进入SPSS主页102
6.5.2 查看SPSS版权102
第7章 基本统计分析103
7.1 频数分布表103
7.1.1 一维频数分布分析步骤103
7.1.2 例题分析105
7.2 描述统计分析过程106
7.2.1 操作步骤106
7.2.2 例题分析107
7.3 探索分析107
7.3.1 考察数据107
7.3.2 分析数据步骤110
7.3.3 数据分析例题112
7.4 交叉表115
7.4.1 交叉表分析步骤115
7.4.2 交叉表分析实例118
7.5 OLAP报告摘要表121
7.5.1 OLAP概述121
7.5.2 例题分析122
第8章 均值比较与检验124
8.1 均值比较与均值比较的检验过程124
8.1.1 均值比较的概念124
8.1.2 进行均值比较及检验的过程124
8.2 MEANS过程125
8.2.1 MEANS过程中的统计量126
8.2.2 MEANS过程操作127
8.2.3 分析实例128
8.2.4 MEANS过程语句132
8.3 单一样本t检验134
8.3.1 单一样本t检验概念134
8.3.2 单一样本t检验实例134
8.4 独立样本的t检验136
8.4.1 独立样本t检验概念136
8.4.2 独立样本t检验操作137
8.4.3 独立样本t检验实例137
8.5 配对样本t检验140
8.5.1 配对样本t检验概念140
8.5.2 配对样本t检验操作141
8.5.3 配对样本t检验实例142
8.6 t检验的过程语句143
第9章 方差分析146
9.1 方差分析概念与方差分析过程146
9.1.1 方差分析的概念146
9.1.2 方差分析中的术语147
9.1.3 方差分析过程149
9.2 单因素方差分析150
9.2.1 简单的一维方差分析151
9.2.2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选择项152
9.2.3 单因素方差分析实例155
9.2.4 单因素方差分析过程语句161
9.3 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过程162
9.3.1 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概述162
9.3.2 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的菜单和选择项163
9.3.3 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168
9.3.4 2×2析因实验方差分析实例171
9.3.5 拉丁方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实例174
9.3.6 协方差分析实例176
9.3.7 多维交互效应方差分析实例178
9.4 多因变量线性模型的方差分析181
9.4.1 多因变量方差分析概述181
9.4.2 多因变量方差分析的数据和操作方法182
9.4.3 多因变量线性模型方差分析实例184
9.5 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187
9.5.1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概述187
9.5.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数据文件结构188
9.5.3 组内因素的设置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选择项189
9.5.4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实例191
9.5.5 关于趋势分析194
9.6 方差成分分析198
9.6.1 方差成分分析过程的菜单和选项198
9.6.2 方差成分分析实例200
9.7 正交实验设计203
9.7.1 生成正交设计过程的功能203
9.7.2 生成正交设计过程的菜单和选择项203
9.7.3 正交实验设计实例205
第10章 相关分析207
10.1 相关分析的概念与相关分析过程207
10.1.1 简单相关分析的概念207
10.1.2 相关分析的SPSS过程208
10.2 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分析209
10.2.1 简单相关分析的步骤209
10.2.2 两个变量间相关分析实例210
10.2.3 两个变量相关分析的过程语句214
10.2.4 关于相关矩阵215
10.2.5 建立相关矩阵数据文件216
10.3 偏相关分析218
10.3.1 偏相关分析的概念218
10.3.2 偏相关分析的操作219
10.3.3 偏相关应用实例220
10.3.4 偏相关分析的过程语句223
10.4 距离分析224
10.4.1 距离分析的概念224
10.4.2 距离分析过程与操作步骤225
10.4.3 距离分析实例227
第11章 回归分析230
11.1 线性回归230
11.1.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230
11.1.2 多元线性回归232
11.1.3 奇异值、影响点的确定与共线性诊断234
11.1.4 变非线性关系为线性关系235
11.1.5 调用线性回归过程236
11.1.6 线性回归分析实例240
11.2 曲线估计245
11.2.1 概述245
11.2.2 调用曲线估计过程245
11.2.3 曲线估计分析实例247
11.3 二项逻辑斯谛回归249
11.3.1 Logistic回归模型249
11.3.2 调用二项逻辑斯谛过程253
11.3.3 实例分析255
11.4 多项逻辑斯谛回归256
11.4.1 多分变量逻辑斯谛回归基本概念256
11.4.2 调用多分逻辑斯谛回归过程261
11.4.3 逻辑斯谛回归实例分析263
11.5 概率单位回归267
11.5.1 概率单位回归的概念267
11.5.2 调用概率单位回归过程269
11.5.3 概率单位回归实例分析270
11.6 非线性回归272
11.6.1 非线性模型272
11.6.2 调用非线性回归过程275
11.6.3 非线性模型例题277
11.7 加权回归280
11.7.1 加权回归概念280
11.7.2 调用加权回归过程282
11.7.3 加权回归应用实例283
11.8 二段最小平方法285
11.8.1 二段最小平方法概念285
11.8.2 二段最小平方法操作方法287
11.8.3 二段最小平方法实例分析288
11.9 最优尺度回归289
11.9.1 最优尺度回归概念289
11.9.2 最优尺度回归操作方法290
11.9.3 最优尺度回归应用实例291
第12章 非参数检验294
12.1 卡方检验294
12.1.1 卡方检验基本概念294
12.1.2 卡方检验基本过程294
12.1.3 卡方检验实例运行296
12.2 二项分布检验298
12.2.1 二项分布检验基本概念298
12.2.2 二项分布检验基本过程298
12.2.3 二项分布检验实例运行298
12.3 游程检验299
12.3.1 游程检验基本概念299
12.3.2 游程检验基本过程299
12.3.3 游程检验实例运行300
12.4 一个样本柯尔莫哥洛夫-斯米诺夫检验301
12.4.1 一个样本柯尔莫哥洛夫-斯米诺夫检验基本概念301
12.4.2 柯尔莫哥洛夫-斯米诺夫检验基本过程301
12.4.3 柯尔莫哥洛夫-斯米诺夫检验实例运行302
12.5 两个独立样本检验302
12.5.1 两个独立样本检验的用途302
12.5.2 两个独立样本检验基本过程303
12.5.3 两个独立样本检验实例运行303
12.6 多个独立样本检验305
12.6.1 多个独立样本检验的用途305
12.6.2 多个独立样本检验基本过程305
12.6.3 多个独立样本检验实例运行305
12.7 两个相关样本检验307
12.7.1 两个相关样本检验的用途307
12.7.2 两个相关样本检验基本过程307
12.7.3 两个相关样本检验实例运行307
12.8 多个相关样本检验308
12.8.1 多个相关样本检验的用途308
12.8.2 多个相关样本检验基本过程309
12.8.3 多个相关样本检验实例运行309
第13章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311
13.1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311
13.1.1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概念311
13.1.2 因子分析过程315
13.1.3 使用系统默认值进行因子分析316
13.1.4 因子分析过程选择项318
13.1.5 因子分析实例322
13.1.6 利用因子得分进行聚类327
13.2 市场研究中的顾客偏好分析330
13.3 因子分析过程命令语句334
第14章 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338
14.1 聚类、判别分析及其分析过程338
14.1.1 聚类分析338
14.1.2 判别分析339
14.1.3 SPSS的聚类过程339
14.2 快速样本聚类过程339
14.2.1 快速聚类的基本概念339
14.2.2 快速聚类的操作步骤340
14.2.3 快速聚类实例342
14.2.4 快速聚类命令语句345
14.3 分层聚类347
14.3.1 分层聚类的概念与聚类分析过程347
14.3.2 各类型数据的标准化、距离和相似性计算348
14.3.3 选择项含义与分层聚类的步骤354
14.3.4 用聚类分析过程进行观测量聚类的实例358
14.3.6 变量聚类实例366
14.3.7 分层聚类分析的命令语句370
14.4 判别分析374
14.4.1 判别分析的概念与判别分析过程374
14.4.2 判别分析步骤及判别分析过程的选择项376
14.4.3 判别分析实例379
14.4.4 逐步判别分析与实例388
14.4.5 与判别分析有关的命令语句395
第15章 尺度分析400
15.1 信度分析400
15.1.1 信度分析的概念400
15.1.2 可靠性分析的步骤402
15.1.3 可靠性分析举例404
15.2 多维尺度分析406
15.2.1 多维尺度分析的概念406
15.2.2 数据要求与假设406
15.2.3 多维尺度分析的步骤406
15.2.4 多维尺度分析举例409
第16章 时间序列分析412
16.1 指数平滑412
16.1.1 指数平滑的基本概念412
16.1.2 Simple法413
16.1.3 Holt法416
16.1.4 Winters法418
16.1.5 Custom法421
16.2 建立时间序列的新变量423
16.2.1 建立一个新的时间序列变量423
16.2.2 建立时间序列新变量的方法423
16.2.3 建立时间序列新变量方法的实例运行425
16.3 自回归425
16.3.1 自回归概述425
16.3.2 自回归法基本过程426
16.3.3 自回归实例运行427
16.4 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ARIMA)模型428
16.4.1 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概述428
16.4.2 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法基本过程429
16.5 季节分解法431
16.5.1 季节分解法基本概述431
16.5.2 季节分解法基本过程432
16.5.3 季节分解法实例运行433
第17章 生存分析434
17.1 基本概念434
17.1.1 SPSS提供的生存分析过程434
17.1.2 数据类型434
17.1.3 生存时间的函数434
17.1.4 COX回归模型435
17.1.5 时间相依性变量的生存分析435
17.2 生命表分析436
17.2.1 生命表分析概述436
17.2.2 使用生命表分析过程436
17.2.3 生命表的实例分析438
17.3 Kaplan-Meier分析441
17.3.1 Kaplan-Meier分析概述441
17.3.2 使用Kaplan-Meier分析过程441
17.3.3 Kaplan-Meier实例分析443
17.4 Cox Regression风险比例模型分析445
17.4.1 Cox Regression分析概述445
17.4.2 使用Cox Regression分析过程446
17.4.3 Cox Regression实例分析449
第18章 多响应变量的分析453
18.1 多响应变量的概念与分类453
18.2 变量集的设置454
18.3 多响应变量的频数分布分析455
18.3.1 多响应二分变量集的频数分布分析455
18.3.2 多响应分类变量集的频数分布分析457
18.4 多响应变量的交叉表分析460
18.5 多响应变量集分析的过程语句463
18.5.1 多响应变量集分析过程命令463
18.5.2 多响应变量集分析过程中的子命令464
第19章 生成统计图形468
19.1 概述468
19.1.1 数据类型468
19.1.2 数据与图形469
19.1.3 图形画廊窗口469
19.2 条形图469
19.2.1 选择条形图类型469
19.2.2 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条形图470
19.2.3 变量模式简单条形图474
19.2.4 观测值模式简单条形图475
19.2.5 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条形图476
19.2.6 变量模式分组条形图477
19.2.7 观测值模式分组条形图477
19.2.8 观测量分类模式分段条形图478
19.2.9 变量分段条形图478
19.2.10 观测值模式分段条形图478
19.3 线图479
19.3.1 选择线图类型479
19.3.2 观测量分类模式单线图480
19.3.3 变量模式单线图480
19.3.4 观测值模式单线图481
19.3.5 观测量分类模式多线图481
19.3.6 变量模式多线图482
19.3.7 观测值模式多线图482
19.3.8 观测量分类模式垂线图482
19.3.9 变量模式垂线图483
19.3.10 观测值模式垂线图483
19.4 面积图484
19.4.1 选择面积图类型484
19.4.2. 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面积图485
19.4.3 变量模式简单面积图485
19.4.5 观测量分类模式堆栈面积图486
19.4.6 变量模式堆栈面积图486
19.4.7 观测值模式堆栈面积图487
19.5 圆图487
19.5.1 圆图类型选择487
19.5.2 观测量分类模式圆图488
19.5.3 变量模式圆图488
19.5.4 观测值模式圆图489
19.6 高低图489
19.6.1 选择高低图类型489
19.6.2 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高低收盘图490
19.6.3 变量模式简单高低收盘图491
19.6.4 观测值模式简单高低收盘图491
19.6.5 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极差图492
19.6.6 变量模式简单极差图492
19.6.7 观测值模式简单极差图493
19.6.8 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高低收盘图493
19.6.9 变量模式分组高低收盘图494
19.6.10 观测值模式分组高低收盘图494
19.6.11 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极差图495
19.6.12 变量模式分组极差图495
19.6.13 观测值分类分组极差图496
19.6.14 观测量分类模式距限图496
19.6.15 变量模式距限图497
19.6.16 观测值模式距限图497
19.7 帕累托图498
19.7.1 选择帕累托图类型498
19.7.2 观测量分类数目或数值累加模式简单帕累托图499
19.7.3 变量累加模式简单帕累托图500
19.7.4 观测值模式简单帕累托图500
19.7.5 观测量数目或数值累加模式堆栈帕累托图501
19.7.6 变量累加模式堆栈帕累托图502
19.7.7 观测值模式堆栈帕累托图502
19.8 控制图502
19.8.1 选择控制图类型503
19.8.2 同类观测值排列于同一变量的平均值、极差、标准差控制图504
19.8.3 同类观测值排列于同一变量的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505
19.8.4 同类观测值排列于同一变量的不合格品率、不合格品数控制图506
19.8.5 同类观测值排列于同一变量的缺陷数,单位缺陷数控制图507
19.8.6 各观测量排列于不同变量的平均值、极差、标准差控制图507
19.8.7 各观测量排列于不同变量的不合格品率,不合格品数控制图508
19.8.8 各观测值排列于不同变量的缺陷数,单位缺陷数控制图509
19.9 箱图509
19.9.1 选择箱图类型510
19.9.2 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箱图510
19.9.3 变量模式简单箱图511
19.9.4 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箱图511
19.9.5 变量模式分组箱图511
19.10 误差条图512
19.10.1 选择误差条图类型512
19.10.2 观测量分类模式简单误差条图512
19.10.3 变量模式简单误差条图513
19.10.4 观测量分类模式分组误差条图513
19.10.5 变量模式分组误差条图514
19.11 散点图514
19.11.1 选择散点图图式515
19.11.2 简单散点图515
19.11.3 重叠散点图516
19.11.4 矩阵散点图516
19.11.5 三维散点图517
19.12 直方图518
19.13 P-P概率图519
19.14 Q-Q概率图521
19.15 序列图525
19.16 时间序列图525
19.16.1 自相关图形和偏自相关图形525
19.16.2 互相关图形526
第20章 编辑统计图形527
20.1 图形编辑窗口527
20.1.1 在图形编辑窗口中工作527
20.1.2 约定528
20.2 图形转换529
20.2.1 转换图形的几点说明529
20.2.2 条形图、线图、面积图转换530
20.2.3 组合图转换530
20.2.4 圆图转换531
20.2.5 高低图转换531
20.2.6 散点图转换532
20.2.7 直方图转换532
20.3 重设图形选择项533
20.3.1 条形图、线图、面积图选择项535
20.3.2 圆图选择项535
20.3.3 箱线图选择项535
20.3.4 误差条图选择项537
20.3.5 简单散点图和矩阵散点图选择项538
20.3.6 重叠散点图选择项539
20.3.7 三维散点图选择项539
20.3.8 直方图选择项539
20.4. 坐标轴542
20.4.1 分类坐图形坐标轴542
20.4.2 简单散点图和重叠散点图坐标轴542
20.4.3 矩阵散点图坐标轴543
20.4.4 三维散点图坐标轴543
20.4.5 直方图坐标轴544
20.5 条间距544
20.6 图题545
20.7 注释545
20.8 图例545
20.9 图列注解546
20.10 参照线546
20.11 边框547
20.12 更新画面547
20.13 图列548
20.13.1 有关图形选项的几个问题548
20.13.2 展示图列548
20.13.3 转置数据551
20.14 图形格式552
20.14.1 图形模板格式552
20.14.2 填充方式552
20.14.3 图形颜色552
20.14.4 标记符号553
20.14.5 线条样式553
20.14.6 条图样式553
20.14.7 条图标识样式554
20.14.8 插入连线554
20.14.9 字体字号554
20.14.10 立体图形旋转555
20.14.11 坐标轴交换555
20.14.12 分离圆图555
20.14.13 分断线图中缺失值556
20.14.14 旋转模式556
第21章 表格编辑558
21.1 SPSS的输出表格558
21.1.1 简表的编辑与处理558
21.1.2 要点表的简单编辑559
21.2 要点表的层、行、列的位置处理560
21.3 要点表特征和外观562
21.3.1 要点表样式设置562
21.3.2 要点表样式的编辑563
21.3.3 复制表格566
数据清单567
参考文献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