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苑赤子 中国地质大学院士传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苑赤子 中国地质大学院士传略](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1563612.jpg)
- 赵克让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51620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苑赤子 中国地质大学院士传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 矿床学家及工程地质学家冯景兰院士传略(1898.3.9—1976.9.29)2
山高水长大师风范2
四、 投身祖国建设,院士风采10
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组织者10
五、 53年奋斗历程,功勋卓著10
—— 古生物学家及地质学家尹赞勋院士传略(1902.2.23—1984.1.27)10
三、 川康滇找铜矿,支援抗战10
二、 善教学重实践,大师风范10
一、 立志献身地质,振兴中华10
一、 苦难岁月,奋起抗争16
二、 不畏辛劳,艰苦创业16
三、 追求真理,奋斗不息16
治学育人双肩挑开拓盐矿地质新事业16
—— 矿床学家袁见齐院士传略(1907.9.22—1991.10.28)16
—— 地层古生物学家杨遵仪院士传略(1908.10.7—)24
学识渊博无私育人24
四、 陆相成钾理论与高山深盆成盐模式的建立24
三、 中国盐类矿床研究的开拓者24
二、 地质教育家,精心育人24
一、 深入现场,调查研究24
一、 艰苦的求学道路34
二、 卓越的学术贡献34
三、 广泛的学术交流34
四、 高尚的道德情操34
中国固体地球物理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34
—— 地球物理学家及地震学家傅承义院士传略(1909.10.7—2000.1.8)34
一、 幼年天资聪颖,勤奋好学42
二、 为人师表,立言更立德42
三、 公派留学深造,成绩卓著42
四、 满怀爱国热忱,献身地球物理事业42
业精于勤奋斗不息42
—— 地震、地球物理学家秦馨菱院士传略(1915.10.17—)42
—— 地质学家王鸿祯院士传略(1916.11.17—)52
拓宽追远综合创新52
一、 真善美的洗礼52
三、 为国为民奋斗不息52
二、 血与火的锤炼52
一、 广建基础,奋志向前64
二、 扩展学识,献身科教64
三、 综合创新,交叉渗透64
四、 人生征程,垂范启示64
精心育人锐意开拓64
—— 岩石学家池际尚院士传略(1917.6.25—1994.1.1)64
一、 自强不息74
二、 献身祖国74
三、 锐意开拓74
四、 精心育人74
辛勤耕耘惟奉献奋力探索六十载74
—— 煤地质学家杨起院士传略(1919.5.17—)74
老骥奋蹄志环球红杏出墙遍地春82
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82
—— 构造地质学家及地震地质学家马杏垣院士传略(1919.5.25—2001.1.22)82
二、 治学严谨,甘为人梯82
三、 刻苦拼搏,成就卓越82
一、 热爱祖国,情系地质82
一、 多难的求学历程,热血投身革命90
二、 献身地质事业,立志科学救国90
三、 教书精心育人,培养数代地质英才90
四、 亘古地壳索新解,构造解析立学派90
五、 年近花甲逢转变,地震战线作贡献90
六、 与世界同步,岩石圈动力学树丰碑90
七、 春色满园,红杏出墙展本色90
博识谦逊严以律己90
—— 矿床学家张炳熹院士传略(1919.6.12—2000.7.17)90
—— 矿床学家及地球化学家涂光炽院士传略(1920.2.14—)98
钟情学科前沿矢志开拓创新98
二、 在北京地质学院创业、育人98
一、 在北京大学深造、任教98
三、 在地质矿产部规划、谋略98
一、 追求真理,自强不息108
二、 学术创新,科学思维108
三、 科教结合,培育新人108
四、 学风民主,师者风范108
胸怀世界严谨治学108
—— 地层古生物学家郝诒纯院士传略(1920.7.19—2001.6.13)108
五、 严谨治学,精心育人118
学习思考锲而不舍探索创新攀登不息118
六、 顾全大局,参政议政118
—— 地球化学家於崇文院士传略(1924.2.15—)118
三、 顽强奋斗118
二、 有志者事竟成118
一、 年轻的革命者118
四、 面向经济建设,不断开拓前进118
一、 奠定全面、坚实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基础,培养独立思考与自由探索的思想作风134
二、 为基础自然科学与地球科学相结合而奋斗一生134
三、 形成和发展唯物、辩证与务实、开拓的学术思想,促进地学向精确科学发展134
执著追求开创地球深部构造研究新领域134
—— 地球物理学家及地震学家曾融生院士传略(1924.8.16—)134
拓宽学科领域群体精心育人140
—— 地球化学家张本仁院士传略(1929.528—)140
一、 情系祖国,勤奋精心育人开创伟业140
二、 执著追求,献身地球物理科学事业140
—— 海洋地质学家及地球物理学家刘光鼎院士传略(1929.12.29— )150
锐意创新开拓地球物理及海洋地质新领域150
九、 面向21世纪,培养开创型人才(1997—)150
三、 国家需要就是他的理想158
二、 非凡的求学历程158
一、 出身读书世家158
寸草报春晖矢志攀高峰158
四、 勤奋耕耘,硕果累累158
—— 矿床学家翟裕生院士传略(1930.2.6—)158
一、 求学奠基166
二、 探索创新166
三、 奋斗不息166
四、 永攀高峰166
四十春秋山与水百万里程暑和寒166
—— 区域地质学家李廷栋院士传略(1930.10.7—)166
一、 他选择了地质174
二、 几经请求,他迈出了机关大门174
三、 探测兴安“处女地”,转战川西“老大难”174
四、 把地质编图提高到新水平174
五、 系统总结中国和亚洲区域地质174
六、 探索青藏高原的隆升174
七、 推进全球的南极地质研究174
为盐湖事业无私奉献做艰苦奋斗无名英雄174
—— 盐湖地球化学家张彭熹院士传略(1931.2.5—)174
一、 艰辛的童年阅历184
二、 三个相同志愿——投身柴达木盆地184
三、 献身盐湖地质184
四、 为我国盐湖地质事业作出特殊贡献184
—— 水文地质学家及工程地质学家卢耀如院士传略(1931.5.22—)184
九州圆月壮志明矢志地质永不悔184
三、 淮河野外实习的重要一课198
五、 难忘的毕业前夕198
四、 进入地学殿堂——北京地质学院198
六、 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几份答卷198
七、 为长江三峡奉献青春198
八、 50年来投身地质工作的几点体会198
九、 卢耀如的遗憾198
肩负办学育人重任开拓数字找矿新领域198
—— 矿产普查及勘探、数学地质学家赵鹏大院士传略(1931.5.25—)198
二、 在清华大学的岁月198
一、 走上大学之路198
六、 以科研指导和服务于生产实践208
—— 沉积学家刘宝珺院士传略(1931.9.13—)208
放怀於天地外得气在山水间208
九、 教育为本,科教兴国208
八、 国内外学术舞台上的耕耘208
七、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208
一、 艰苦环境中磨炼,不断求索中成长208
二、 确定人生理想,选准发展方向208
三、 以知识报效祖国,用勤奋耕耘地苑208
四、 定量研究是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08
五、 地质异常理论与威矿预测208
二、 逆境磨炼信念216
一、 名师指点人生216
三、 实践、开拓、创新216
四、 学术成就卓著216
求实创新为国增辉216
—— 第四纪地质学家及地震地质学家丁国瑜院士传略(1931.9.1—)216
一、 科学探索,硕果累累224
二、 甘为人梯,培养人才224
三、 瞄准前沿,再创辉煌224
热爱祖国献身事业224
—— 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孙大中院士传略(1932.6.2—1997.5)224
一、 三上中条山——报效祖国热忱始终不变232
二、 汗洒冀东大地,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追求科学真谛矢志不移232
三、 人格魅力——以坚强、勤奋、团结为处世立命之本232
循李四光先生教诲谋经典地质学创新232
—— 构造、地震地质学家及减灾专家马宗晋院士传略(1933.1.4—)232
—— 海洋地质学家秦蕴珊院士传略(1933.6.1—)242
情系海洋开拓我国海洋沉积学新领域242
七、 面对21世纪(2000—242
五、 提携后生为己任248
奉献绚丽人生开创我国有机地球化学新领域248
—— 有机地球化学家及沉积学家傅家谟院士传略(1933.7.14—)248
四、 加强国际合作研究——为我国海洋科学跃居国际水平而奋斗248
三、 开拓海洋沉积学研究新领域248
二、 海洋情缘,忠诚奉献248
一、 把握宏观,开拓视野248
一、 苦难少年,磨炼坚强意志258
二、 “黄埔一期”,奠定人生基石258
三、 献身地质,攀登科学高峰258
四、 进军“环境”,造福社会民众258
五、 人格魅力,展现院士风采258
执著的理想与追求258
—— 石油地质学家胡见义院士传略(1934.3.25—)258
一、 选择“松辽盆地”——陆相生油理论的实践266
二、 转向渤海湾盆地——为发现并基本建成胜利、大港、辽河、任丘、中原五大油田作出贡献三、奉调北京——转向全国石油地质理论和油气勘探战略选择青春无悔献边陲金川镍都立丰碑——矿产勘查专家及矿床地质学家汤中立院士传略(1934.10.17—)266
一、 少年壮志学地质274
二、 青春无悔赴边陲274
三、 慧眼“卵石”诞镍都274
四、 甘冒风险见精神274
六、 重视理论善总结274
七、 剖析应用立学说274
八、 展望未来再攀登274
钟情青藏高原创建盐湖学研究新体系274
—— 矿床地质学家及盐湖学家郑绵平院士传略(1934.11.17—)274
五、 任总工部署全局274
四、 从盐湖沉积研究古气候282
二、 西藏盐湖研究及锂、硼矿的新发现282
一、 青海盐湖考察与陆相钾盐矿床的发现282
五、 建立盐湖学研究新体系282
六、 顽强拼搏,无私奉献282
在科学创新道路上不懈奋斗的女科学家282
—— 构造物理学家马瑾院士传略(1934.11.27—)282
三、 盐湖生态环境资源研究与“盐湖农业”理论282
胸怀祖国瀚海浮生存高远288
一、 丰硕的科研成果,突出的学术贡献288
—— 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学家金翔龙院士传略(1934.11.29—)288
二、 坚定的专业志向,优秀的思想品质288
一、 科学探险和发明创造的诱惑296
二、 开拓海洋地质学的新领域296
三、 创立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296
四、 按新思路培养新人,为维护祖国尊严奋争296
五、 辉煌的成就,崇高的荣誉296
大山情未了追求无止境296
—— 地质古生物学家殷鸿福院士传略(1935.3.15—)296
一、 矢志报国,踏上地质之路306
二、 奋斗数十年,科学成就显著306
三、 执求实创新,铸科研灵魂306
四、 精心育人,桃李芬芳306
五、 团结拼搏,重视学科群体建设306
六、 永攀高峰,奋进无止境306
我国天体化学的开创者306
——地球化学家及天体化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传略(1935.10.9—)306
一、 历史使命感——报考北京地质学院314
二、 历史责任感——开创天体化学新学科314
三、 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构筑“两非论”理论框架314
四、 立人才与成果统一观——面向未来,培养优秀学术新军314
五、 社会责任感——发挥参与科技组织与管理的作用314
肩负地质“黄埔一期”的历史使命314
—— 地热学家汪集旸院士传略(1935.10.11—)314
一、 历经坎坷,战乱中度过童年322
二、 进入地质“黄埔一期”,奠定人生基石322
三、 留苏“读博”,名师传授322
四、 重视实践,开始地热研究322
五、 美国进修,开阔视野322
六、 锲而不舍,开展应用和理论地热研究322
七、 开拓创新,走中国地热学发展道路322
一切回忆都是美好的322
—— 古生物地层学家及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院士简历与回忆(1936.4.17—)322
一、 简历及学术成就328
二、 我是怎样上北京地质学院及在地院的经历328
梅花香自苦寒来328
—— 矿物学家叶大年院士传略(1939.7.21—)328
一、 艰辛的少年时代,立志奋争340
二、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340
三、 为向科学文化进军而学习340
四、 名落孙山,知耻而后勇340
五、 勤学奋进,志在为中国地质学作贡献340
六、 院士的天职与风采340
脚踏实地打基础循序渐进攀高峰340
—— 地层古生物学家戎嘉余院士传略(1941.12.7—)340
一、 少年壮志,做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346
二、 寒窗苦读,立志做一个中国科学工作者346
三、 春华秋实,再登地质科学新高峰346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346
—— 冰川冻土学家程国栋院士传略(1943.7.11—)346
一、 没有籽的向日葵(1933—)1944
一、 不幸的少年时代(1929—1948
二、 大学阶段的双重教育(1948—1952
二、 进京赶考(1944—)1955
三、 学习前苏联(1952—1959
三、 李四光的教诲(1955—)1965
四、 创建地球化学专业(1960—1971
四、 在大地颤动的日子里(1966—1976
五、 揭示地球化学学科的本质(1972—1980
六、 区域基岩勘查地球化学的探索(1981—1986
五、 踏出国门(1977—)1988
七、 区域地球化学理论与实践的开拓(1987—1991
八、 瞄向大陆动力学的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1992—1996
六、 减灾,任重道远;地球,脑海翻腾(1989—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