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制冷及低温技术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西安交通大学张祉佑,华中工学院石秉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3·5031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制冷及低温技术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通用符号1
绪论1
前言1
第一篇 制冷及低温技术的理论基础6
第一章 制冷及低温技术的热力学基础6
1-1 制冷及低温技术与热力学的关系6
1-2 实际气体的性质7
一、范德瓦尔方程7
二、范德瓦尔方程的分析及临界参数9
三、实际气体的其它状态方程11
四、压缩性系数及阿马格数12
一、范德瓦尔对比态方程和对比态定律14
1-3 对比态定律及热力学相似理论14
二、用对比参数确定压缩性系数16
三、热力学相似理论及其应用22
1-4 实际气体的混合物33
1-5 变工质量热力学基础知识37
一、基本概念37
二、状态方程及基本能量方程38
三、绝热充气和绝热放气过程40
四、变工质量系统的膨胀和压缩43
参考文献46
二、获得低温的方法48
一、天然冷源的利用48
2-1 概述48
第二章 获得低温的方法48
2-2 相变制冷49
一、液体汽比49
二、冰冷却及冰盐冷却50
三、固体升华53
2-3 气体的绝热膨胀55
一、实际气体的节流55
二、转化温度与转化曲线57
三、积分节流效应的计算及等温节流效应59
四、气体的等熵膨胀61
五、节流与等熵膨胀的比较62
2-4 绝热放气63
2-5 涡流管制冷65
2-6 温差电效应68
一、温差电制冷的基本原理68
二、多级热电堆73
三、半导体制冷设备的特点及结构74
2-7 绝热退磁制冷75
一、绝热退磁基本原理75
二、磁制冷机79
三、连续制冷、两级制冷及核退磁79
参考文献80
第三章 溶液热力学基础82
3-1 关于溶液的基本知识82
一、溶液 溶液成分 溶解度82
二、溶解热 溶液的焓85
3-2 溶液的基本定律86
一、理想溶液及拉乌尔定律86
二、亨利定律(亦名稀溶液定律)87
三、康诺瓦罗夫定律88
3-3 相平衡89
一、概述89
二、吉布斯相律89
三、气液相平衡图92
四、二元共沸溶液94
五、液固平衡95
3-4 溶液的基本热力过程97
一、混合97
二、蒸发及冷凝99
三、节流100
四、吸收101
参考文献103
第四章 制冷及低温工质104
4-1 制冷工质概述104
一、对制冷工质的要求104
二、制冷工质的种类105
三、制冷工质的热力性质106
4-2 常用制冷工质的特性111
一、氨111
二、氟利昂111
4-3 混合制冷工质114
三、碳氢化合物114
一、共沸混合工质115
二、非共沸混合工质116
4-4 载冷剂118
一、对载冷剂的要求118
二、常用载冷剂的热力性质和物理性质119
4-5 常用低温工质的特性119
一、概述119
二、空气、氧及氮的性质120
三、氢的性质122
四、氦的性质123
附表 4-1 制冷工质饱和液体的热物理性质125
附表 4-2 制冷工质饱和蒸汽的热物理性质126
附表 4-3 氯化钙水溶液的热物理性质127
附表 4-4 氯化钠水溶液的热物理性质129
附表 4-5 乙二醇水溶液的热物理性质130
附表 4-6 二氯甲烷的热物理性质131
附表 4-7 几种常用载冷剂的热物理性质比较132
附表 4-8 液态和气态空气在不同温度及压力下的动力粘度μ133
附表 4-9 液态和气态空气在75~300K及不同压力时的导热系数λ134
附表 4-10 空气的等压比热Cρ135
附表 4-11 液氧和气氧在不同压力及温度下的导热系数λ136
附表 4-12 饱和液氧的导热系数λ136
附表 4-13 液氧和气氧在不同压力及温度下的动力粘度μ137
附表 4-16 液氮的表面张力λ138
附表 4-15 饱和液氮的导热系数σ138
附表 4-14 氮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导热系数λ138
附表 4-17 氮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动力粘度μ139
附表 4-18 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正常氢的比热Cρ140
附表 4-19 饱和状态时正常氢(n-H2)的比热Cρ141
附表 4-20 饱和状态时仲氢(p-H2)的比热141
附表 4-21 正常氢和仲氢的熔解温度与压力的关系141
附表 4-22 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正常氢的导热系数λ142
附表 4-23 仲氢和正常氢导热系数的比值142
附表 4-24 液态氢的导热系数λ142
附表 4-25 饱和状态时仲氢和正常氢的动力粘度μ142
附表 4-30 固氦的熔点与压力的关系143
附表 4-29 液氦的汽化潜热Υ143
附表 4-28 液氦的导热系数λ143
附表 4-27 正常液氢的表面张力σ143
附表 4-26 不同温度和压为时氢的动力粘度μ143
参考文献144
第二篇 制冷循环及气体液化循环145
第五章 逆向循环145
5-1 逆向循环的一般慨念145
5-2 逆卡诺循环146
一、气相区的逆卡诺循环146
二、两相区的逆卡诺循环147
三、有温差的逆卡诺循环147
四、概括性逆卡诺循环149
5-3 变温热源间的逆向循环150
一、制冷循环152
5-4 逆向循环的种类及其特性152
二、热泵循环154
三、热化制冷循环155
四、气体液化循环156
参考文献158
第六章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159
6-1 单级压缩制冷理论循环159
一、基本循环159
二、具有液体过冷的循环161
三、蒸汽过热及回热循环162
6-2 单级压缩制冷实际循环165
一、实际循环的特征及性能指标165
二、单级压缩制冷机的热力计算167
三、温度变动时制冷机的性能,制冷机的工况169
6-3 制冷工质特性对循环的影响173
一、循环型式173
二、工质的比热对循环特性的影响174
三、工作压力175
四、制冷量及功率175
6-4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175
一、采用两级压缩的原因及两级压缩循环的类型175
二、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177
三、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179
四、两级压缩制冷机中间压力的确定及运行特性180
一、循环的类型及其组成183
6-5 复叠式制冷循环183
二、关于复叠式制冷机的几个问题186
6-6 混合工质制冷循环188
一、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循环188
二、双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循环193
三、混合工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设计特点194
参考文献195
第七章 气体液化循环196
7-1 空气、氧及氮的液化循环196
一、节流液化循环196
二、带膨胀机的液化循环207
7-2 氦液化循环216
三、空气、氧和氮主要液化循环的比较216
一、氦液化技术的发展217
二、一次节流氦液化循环217
三、带膨胀机的氦液化循环219
四、其它类型的氦液化循环227
7-3 氢液化循环231
一、节流氢液化循环232
二、带膨胀机的氢液化循环234
三、氦--氢冷凝循环235
四、各种氢液化循环的比较236
7-1 甲烷及天然气液化循环238
一、复叠式制冷液化循环238
二、混合制冷剂液化循环240
三、带膨胀机的液化循环241
参考文献245
第八章 气体制冷机循环246
8-1 气体制冷机的发展和应用246
8-2 无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247
8-3 定压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254
8-4 定容回热循环260
一、定容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及斯特林制冷机工作原理260
二、维勒米尔气体制冷机工作原理263
8-5 用绝热放气方法的制冷机循环264
一、吉福特-麦克马洪制冷机循环264
二、苏尔威制冷机循环267
参考文献272
9-1 概述273
第九章 逆向循环的能量分析273
9-2 熵分析法274
9-3 有效能分析法276
一、关于有效能的概念276
二、有效能分析法279
9-4 有效能分析应用举例281
一、制冷循环分析281
二、气体分离过程耗功的分析282
三、气体液化循环分析284
参考文献287
国际单位制〔SI〕与工程制的换算288
外国人名对照表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