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发展战略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恭焕玉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213252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发展战略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前言1
第一编 概论1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基本关系1
第一节 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2
一、发展的基本概念,教育与国家的发展2
二、战略的基本概念,发展战略与计划、规划6
第二节 发展战略研究与未来研究,发展战略学和未来学10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11
二、三种不同类型的未来研究与发展战略研究14
三、未来研究、发展战略研究与社会决策18
第三节 教育概念的扩大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21
一、教育概念的扩大——大教育观念21
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25
第二章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与教育发展战略学31
第一节 创立教育发展战略学的必要性31
一、研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31
二、创建教育发展战略学的紧迫性39
一、教育发展战略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含义41
第二节 教育发展战略学概述41
二、教育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及本书所包含的基本内容44
第三节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特点45
一、全局性和综合性45
二、系统性、层次性和全局与局部的相对性48
三、长期性和预期性52
四、指导性、对策性和比较性53
五、实现的可能性和实施的可行性55
第四节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战略学59
第三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哲学基础69
第二编 理论基础69
第一节 用质量互变规律指导教育变革,以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70
第二节 矛盾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76
第三节 教育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教育自身,求得教育自身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80
第四章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85
第一节 教育与物质生产85
一、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教育86
二、劳动资料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有赖于劳动者知识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86
三、劳动对象的加工和创新依赖于教育87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关系88
四、物质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依赖于管理者的水平,从而也依赖于教育88
一、教育与生产和消费89
二、教育与招生和分配91
三、教育与交换94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生活96
一、对社会总运行过程的再解释97
二、教育生产的特点99
第四节 教育是生产力标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01
一、精神生产力的发展101
二、教育赋于精神生产力的功能103
第五章 系统科学在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应用105
第一节 系统的基本概念105
一、系统的定义和分类106
二、系统的特性108
三、系统的结构与性能111
第二节 系统论思想和系统工程在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应用114
一、教育系统的基本特点114
二、用系统论思想、方法研究教育发展战略120
三、教育系统工程123
第三节 现代控制论思想在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应用129
一、现代控制论思想方法用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可能性130
二、采用现代控制论思想研究教育发展战略的构想133
第三编 基本要素、理论和方法139
第六章 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139
第一节 教育发展战略指导思想140
一、教育发展战略的时限140
二、教育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基本特性141
三、如何确定教育发展战略指导思想147
四、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简要回顾150
第二节 教育发展战略目标158
一、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特性159
二、制订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原则163
第三节 教育发展战略重点170
一、教育发展战略重点的特点171
二、选择教育发展战略重点的原则思想173
第四节 教育发展战略阶段和对策178
一、教育发展战略阶段的划分178
二、教育发展战略对策的基本范畴181
三、教育战略发展机制185
第一节 现代战略的类型187
第七章 教育发展战略的理论和方法187
一、现代战略的常规分类法188
二、现代战略的超常规分类法190
第二节 教育战略发展理论193
一、梯度战略教育发展理论193
二、高优势战略教育发展理论198
三、后退战略教育发展理论204
一、制订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207
第三节 研究和制订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依据、程序和方法207
二、制订教育发展战略的依据210
三、研究、制订和实施教育发展战略的程序214
四、研究、制订教育发展战略的方法223
第四节 教育发展战略的评价和选优232
一、评价、选优的基本思路和准则233
二、评价、选优的指标体系236
三、评价、选优的具体步骤238
第八章 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241
第四编 基础和结果241
第一节 教育发展的大众化、普及化趋势242
一、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基础教育的高度普及化242
二、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看未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趋势245
第二节 教育发展的综合化趋势250
一、教育面向社会,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250
二、学科和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是当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综合化的产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58
第三节 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趋势265
第四节 教育发展的多样化趋势268
一、教育任务的多样化269
二、办学体制、形式的多样化271
三、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272
第五节 教育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头等重要的事业279
第九章 未来教育的基本轮廓和特征286
第一节 未来教育的目的、本质和观念287
一、未来教育将更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287
二、未来教育将显得更为重要而先于经济和其他一切事业发展290
三、未来教育将为尚不存在的未来社会培养人才293
第二节 未来社会的大教育观念296
一、未来的学校教育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联系和选择299
二、未来教育将是终身教育302
三、未来教育将是全社会教育308
第三节 未来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及现代化手段311
一、未来教育的整体性原则311
二、个性化教育、个别化教学及计算机教育系统313
三、未来教学的具体原则320
第四节 未来教育的教学环节323
一、未来的课堂教学323
三、参加社会实践325
二、实验和操作训练325
四、参加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327
五、未来生活体验328
第十章 我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329
第一节 十年教改带来的生机和活力329
一、理论认识上的提高330
二、教育体制改革初见成效333
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办学形式的多样化335
四、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使各级各类教育增添了生机和活力338
一、教育经费仍然严重短缺340
第二节 我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扰340
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严重343
三、学生厌学、流失严重,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353
四、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削弱,学生政治观念模糊357
六、人口问题给教育带来的困难和压力367
第三节 对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377
一、进一步提高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378
二、加强基础教育,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379
三、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382
四、将高等学校作为产业实体来管理385
五、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386
六、改善教育投资结构,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387
七、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扩大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390
第四节 对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的构想392
一、未来的教育大国393
二、汉学热和对外教育机构394
三、发展外向型教育396
四、建立整体功能完备的教育网络399
五、对人脑智力的深度开发408
五、教育本身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