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红豆 女性情爱文学的文化心理透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红豆 女性情爱文学的文化心理透视](https://www.shukui.net/cover/8/31532609.jpg)
- 王立,刘卫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702003602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妇女文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红豆 女性情爱文学的文化心理透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引言:女性情爱文学的性别研究意义1
第一编 主题篇9
第一章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相思情爱文学中的阻隔机制及其文化蕴含9
一、相思阻隔的文学史起源与简略回顾9
二、阻隔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功能13
三、相思阻隔派生出的具体文学模式16
四、相思阻隔原动力对于文学与文化心态的影响20
第二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春恨及其女性情爱基因22
一、春恨情感史的基本脉络22
二、怀春的物候敏感与采桑母题25
三、春恨的种类31
四、春与秋的性别对应性效应35
第三章 “珊瑚枕上惊残梦,认得萧郎马过时”——相对性感知与相思视听错觉39
一、现代物理学对于错觉艺术思维的启发39
二、情爱心理错觉表现的生理基础42
三、感知错觉艺术的文学史背景47
第四章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咏悼妓姬与义妓殉夫故事的民俗学抉微50
一、唐代悼妓诗的主题创获51
二、悼妓姬故事与悼妓姬词的起源54
三、悼妓诗与悼妓词的不同审美表现57
第五章 “西山木石填东海,女子衔仇分外深”——情仇索命与因果报应机制的泛化61
一、女性作为复仇主体的神话发端62
二、女鬼报情仇的文学史演进64
三、女鬼的恩报结义求助复仇70
第二编 意象篇77
第六章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柳意象的人格化和女性化77
一、柳意象的女性性别象征情味77
二、女性以柳自比的叙事性扩展81
三、柳文化的物候性别表征83
第七章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相思鸟、连理树意象寻秘86
一、相爱者死后团圆愿望的变形实现86
二、两性联体象征中的神秘思维90
三、意象的母题化传播及其在小说中的活跃94
一、情物意象在中国抒情文学中的基本呈现98
第八章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情物意象及其巫术意义98
二、红豆意象的凝聚力和诗学功能100
三、情物的巫术作用与人类学意义102
第九章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日暮相思与古人异性交往风习110
一、农耕社会与黄昏意象的获得110
二、男女黄昏期约风习的诸多实证112
三、人体生物钟的节奏与物候氛围的影响117
第三编 母题篇120
第十章 谁人医得相思病——少男少女的人生悲喜剧120
一、相思病模式的跨文体传播120
二、相思病症状及其医治妙方124
三、相思病引起的人性同情和道德非议129
一、侠女盗妹求偶的几种类型132
第十一章 大家族与小家庭——侠女盗妹择夫的女性心理与文化阐释132
二、侠女求偶的历史发展136
第十二章 番女痴情慕汉将——明清通俗小说异族女性的形象学分析145
一、番女倾慕汉将的具体表现145
二、大汉族主义视界对异族女子形象的艺术加工147
三、传统文化观念对于主题的影响153
四、夷夏之辨既有观念对母题的浸染156
第十三章 染及俗气难为仙——毛女传说与道教成仙术信仰161
一、先唐文献中的毛女及毛人传闻161
二、唐代之后的毛女传说种种164
三、明清毛女传闻的世俗化166
第十四章 男性智慧的戏剧性运用——变羊惩妒妇故事的跨文化误读171
一、变羊故事的外域根芽172
二、羊崇拜与其神性和宗教色彩174
三、变羊故事中隐含的性文化因子178
第十五章 弱者反抗的最后一着——女性以自杀行复仇的文化意义182
一、文学史中女性自杀的基本轨迹182
二、自杀惊官与公堂剖腹的情境效应185
三、明代烈女自杀的文化史影响187
第十六章 虽受诱惑,义不容情——冯燕母题的深层亚文化伦理结构193
一、“红颜祸水”观念与“三刻”中的耿生193
二、唐、宋、明三代同一母题的共在结构196
三、母题的外域文化触媒199
四、明清传闻与小说描写泛化的民俗基础202
第四编 中外比较篇209
第十七章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馀芳”——中外情爱抒发中的两性情欲表现209
一、女性情欲要求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210
二、印度古诗与中国的闲情、止欲赋213
三、叙事文学中的性欲描写及其他218
第十八章 “高尚而严厉的责任”与“可爱而专横的爱情”——中西方文学对爱与仇关系的不同思考222
一、中西方文学中的仇人子女相爱母题222
二、中国复仇故事在法国的“误读”和再创造228
三、中国的复仇至上与西方的爱仇并重或爱重于仇231
第十九章 引诱不成则诬害——东西方文学中两性非正常关系的一个表现234
一、佛经故事的原创与中国文学中的早期仿制234
二、市民生活情趣对母题价值趋向的微妙制约238
三、世界文学中的同母题故事241
四、母题展示的女性弱点及性别文化特征243
第二十章 谁信熊女胜豪侠——人兽通婚故事的文学人类学根据251
一、佛经所载人兽通婚故事251
二、人与猿猴、猩猩的结合254
三、人与猛兽的意外邂逅257
四、东方人兽通婚故事的多民族跨文化呈现262
第二十一章 “反恩为仇”与“醒悟击仇”——中西方美狄亚故事的文化反思269
一、爱所导致的恨与夫家血统纯净的维护269
二、走投无路铤而走险与打破平静同归于尽276
三、神灵公正下“真”的昭明与伦理使命下“善”的实现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