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跨越 信息怎样改变社会与生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徐祖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45512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信息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跨越 信息怎样改变社会与生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信息跨越》序 董学耕1
前言1
第一章 信息时代的创新1
保尔、盖茨和时代英雄的成长2
硅谷是创新精神的体现4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7
网络时代的局长懂不懂计算机9
鲜为人知的国产计算机10
第一个计算机系在哈军工12
盖茨抓住了创业机遇14
国产小型机的崛起和结束15
第一张计算机处理的照片18
激光照排与安岗的决心22
三年拼搏打造照排市场24
数据严整还看清洁车辆场26
从“北开”信息化看数字企业29
电脑人成了众矢之的31
电脑扩大了思维空间33
信息化与行政权力的冲撞35
网络公司的田园风光36
第二章 创新特征与守旧传统38
局长力排众议用电脑,堪称智者38
人才外流,还是输送40
通过网络交流思维42
新颖的原始创新44
广电“图文电视”突出重围45
股民造就图文电视市场47
电信“可视图文”生不逢时49
速录机的市场沉浮50
建筑工程的信息封锁52
起草公文键盘不敌钢笔54
创新思维取决时代的物质活动57
阻力来自无知和私利60
科技工程预付款被挪用62
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恶梦64
电脑“养鸡”引发轩然大波66
创新来自公众素质整体提高69
第三章 汉字的三种表达形式73
汉字的三种产生形式74
毛笔和书法的贡献76
书写促使笔画横平竖直78
“重复”和“突变”的造字理念80
汉字的科学与文化观念82
承上启下的部件给谁来用84
甲骨文的启示86
造字使人的思维更加深刻87
书同文、语同音维护了中国的统一89
印刷使文字成为产品90
快速轨道交通与邮政接口93
横排直排之争94
公众需要汉字通信吗?96
回顾记录新闻97
第四章 从录入引出的哲理99
“录入”挑战人生100
徐迟一生的最高潮103
键盘手写各有千秋105
书写与录入的冷热107
中英文字打字的百年交锋110
部件在电脑中竟无容身之处111
部件归纳排序,减量增类113
洋为中用的称谓“助记音”116
盲打方是录入目标118
汉字基因和电脑文化120
部件、字符在电脑中的分野122
复兴活泼刚健自强的民族文化124
第五章 战争和视听通信127
海战初期的通信128
超越对话声波的视觉通信131
抗战年代的狼烟和消息树133
抗日大后方的防空警报134
志愿军战俘的生命通信网136
英舰悬挂汉字旗号139
旗号通信和词汇编码141
手旗信号、助航标志和音响143
张爱萍将军和海军信号145
手旗来自手语147
特种部队和司机的手语149
信息时代的形体信号151
铁路信号的整体运作153
红绿灯引出红黄牌155
出租车的图形标识记忆158
四川人的“数字新语言”160
“伦敦上空的鹰”和指挥自动化162
第六章 电报的兴衰和文化遗产165
电报伴随了世界的百年进步166
中国迅速接受了电报168
2250家电报公司开拓的事业170
北京电报大楼的钟声敲响173
电报发展和经济的同步174
电报业务遭受冷落176
汉字数字化始自电报179
“语言-编码-语言”的循环180
电报给人类留下的遗产182
自称“火腿一族”的无线电爱好者184
北海少年科技馆的电信组186
自动译报机开创了汉字信息化188
“转报”是互联网的起步吗?190
从马可尼开始的移动通信19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奥氏眼中的电报195
中国红色报务员197
牵动全球的“伊尼格玛”密码机199
美机轰炸东京途中,日本渔船发出电报报警201
“紫石英”号的电报奥秘203
文字传送技术的普及204
第七章 中西文化的分野207
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208
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与隔膜210
中美网络文化的差异212
从关注局部的思维到波斯塔楼215
地铁复八线站牌画蛇添足217
中英文将是两个“全球性语言”219
探索汉字起源形态的林西莉女士221
保护本国文化的法兰西223
“爆炸”方能显示能量225
思维方式决定民族的生存227
第八章 数字信息的联想、类推229
我家孩子不用牵230
录入联想和联想创新231
类推和语言的数字哲学233
〇的出现和汉字数字用法234
汉字的联想类推与编码236
汉字部件的排序及其基准237
汉字是否优秀的论争239
词汇的创新与理念241
数字辨吉凶243
卧佛寺成了“offer寺”245
“姓名”文化和变迁246
姓名的个性与寓意248
学院路到了,请下车?249
人与动物的信息交流252
电脑与大拇指的功能255
相信仪器还是想信自己256
第九章 电信发展与社会批评259
从20年的差距起跑260
电信发展与自身改造261
拒绝为电信主持晚会264
特批电话“搁浅”月余265
部领导的装机现场会267
实现周恩来的电话愿望270
“电灯电话”的革命理想与“消费超前”272
合理评价电信服务质量274
对电信行业的遭遇而不平276
号簿当作用户广告簿277
电信失误成为创新节日279
数量增长不等于服务品质提高280
从公话进步看美好丑恶282
电信从上到下需要补课284
面对的困难层出不穷287
体制改革必须着眼产业发展288
“计费”和“光通信”的兴起290
“计费”未成正果292
以人为本和交费队列294
运营支持系统BSS浮出水面295
第十章 数字时代的政策导向298
邮寄稿费的周折299
信息法规是“信息指数”中的重要部分301
信息化建设需要法规保障303
信息机构的作用并非是替代305
从“数字计量”看信息法规308
托福报名与网上秩序310
投资平台造就新观念312
信息立法要有前瞻性315
电信法规和大院经济317
法律和舆论的威力突破大院围墙319
资费标准是官商意识的反映321
思维的汇集与沟通324
毁誉参半的声讯台电话326
声讯非法盈利必将受制329
鼓励公开讨论电信政策331
知识产权是维护秩序的基石333
人文科学、经济与管理要更深入地介入信息化336
第十一章 新世纪的前景338
宽带畅想和现实差距339
从寻呼到宽带的进化342
宽带成熟的时间和空间344
“黄浪”前面让孩子“扭过脸”346
未来的计算机和人348
发掘汉字的源头351
英语也能说文解字?353
文章的自动产生和编辑355
马路快递组合的现代化357
地名和信息规范的冲撞359
老人回家的实话实说361
地球运动的警示信息364
人类终与植物一起思考368
预测的胜利迎来科学春天371
信息化搅乱了行业界限373
拆分中国电信启动新的竞争376
后记379
主要参考文献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