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成纤聚合物的新进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鲁宾逊(Robinson,J.S.)编;董纪震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 ISBN:15041·1393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成纤聚合物的新进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第一章聚酯3
第一节缩聚和酯交换催化剂3
一、二氧化锗和三氧化二锑3
二、锑、铅和钙混合催化剂4
三、具有有机锡键的四价锡7
四、二甘醇锑与硅化合物9
五、二氧化锗和四烷基氢氧化铵12
六、三价锑加上选择性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13
七、烷氧基锑与不饱和二羧酸酐的反应物16
八、钛酸芳酯19
九、酯交联剂20
十、醋酸钙和醋酸钴22
十一、乙二醇锰锑24
十二、锰、镁、钛和锑化合物的组合26
十三、锰、镁和钛化合物的组合27
十四、锰或钴盐加烷氧基钛、锑化合物及磷酸酯28
十五、四丁酸钛酯加磷酸酯稳定剂29
十六、金属醋酸盐30
十七、硅化合物31
十八、亚磷酸酯和/或磷酸酯33
第二节制造工艺34
一、防止胶粘34
二、间歇工艺中反应物的均匀分布39
三、半连续法40
四、过量乙二醇的连续蒸出42
五、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多段连续生产43
六、胺存在下的高压酯化45
七、多段直接酯化47
八、计算机控制装置51
九、乙二醇再循环的连续过程53
第三节有优良热稳定性或化学稳定性的聚酯56
一、与环氧化合物的反应58
二、用1,2-环氧基-3-苯氧基丙烷和亚磷酸三苯酯作为稳定剂61
三、由双酚制造聚酯63
四、刚性二元羧酸加芳族二羟基化合物66
五、由双酚和氢醌混合物制备聚酯68
六、由氢醌和双(4-羟苯基)醚制备聚酯70
七、对苯二甲酸苯二酯共聚物72
八、受阻酚稳定剂73
九、对苯二甲酸的取代铵盐75
十、具有稳定内部结构的聚酯丝77
十一、端基封闭的聚碳酸烷撑酯80
十二、热稳定的萘羧酸酯聚酯82
十三、具有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萘羧酸酯聚酯83
十四、对水解稳定的聚酯树脂85
第四节阻燃聚酯86
一、聚(环己基二甲撑二溴代对苯二甲酸酯)87
二、卤化二苯醚和二环氧化物作添加剂88
三、掺入2-甲基-2,5-二氧代-1,2氧磷酰烷90
四、含澳和磷的聚酯92
五、用碳酸钾催化的聚芳酯94
六、酞酸乙二醇酯加膦化氧96
七、卤化齐聚苯乙烯98
第五节改进染色性的添加剂99
一、双羟乙基化的四甲基双酚A100
二、聚四氢呋喃二醇102
三、1,8-双(二烷基氨基)萘104
四、氨磺酰磺酸盐106
五、N-(β-羟乙基)-N-(3-甲氧甲酰苯磺酰)件磺酸107
六、含磺酸盐基团的高取向丝109
七、通过氧化烷撑键连结的四甲基哌啶基团111
八、季铵化合物114
九、吡啶二元羧酸化合物115
十、聚氧乙烯二醇116
十一、以聚烷氧基与环氮相连的乙内酰脲(海因)衍生物118
一、增进抗溶剂性121
第六节改进其他性能121
二、改进吸水性122
三、迅速结晶的聚对苯二甲酸烷撑酯123
四、高冲击强度的共聚酯126
五、减少颜色的生成127
六、防止颜色降等128
七、改善颜色同时保证强度130
八、良好的成熔体性132
九、可熔纺加工的热致性聚酯134
十、良好的模制性135
十一、热塑性碳酸酯改性的共聚酯137
十二、改善成纤和成膜性能138
十三、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而铸模温度低的聚酯140
十四、改善柔顺性142
十五、改善抗氧化性144
十六、容易除去的浆料146
十七、优良的润滑剂149
第七节可被生物吸收的高聚物151
一、琥珀酸和草酸的共聚物151
二、聚乙二醇酸加二甘醇酸与未受阻乙二醇的聚酯155
第二章聚内酰胺158
第一节尼龙6158
一、由于六有机二锡引起的消色作用158
二、抗臭氧且阳离子可染的尼龙160
三、可透过紫外线的尼龙163
四、起始压力高于反应物蒸气压的连续生产法164
五、聚合过程中抽提物的浓缩165
六、一步法制备嵌段共聚物167
七、熔融共混聚酰胺的方法170
八、聚(二噁-酰胺)和尼龙6的嵌段共聚物172
九、聚(二噁-芳酰胺)和尼龙6的嵌段共聚物174
十、热稳定的尼龙6176
第二节聚吡咯烷酮(尼龙4)178
一、将反应混合物与非溶剂及不溶性盐一起搅拌制备尼龙4178
二、离析的内酰胺钾催化剂179
三、用惰性气体除去催化剂制备中产生的醇186
四、吡咯烷酮碱金属盐催化剂186
五、吡咯烷酮盐加季铵卤化物及二氧化碳188
六、吡咯烷酮盐加季铵羧酸盐及二氧化碳190
七、用二氧化硫作链引发剂191
八、磺酸衍生物作为阴离子聚合的助催化剂192
九、用冠醚活化的阴离子聚合反应194
十、2-吡咯烷酮与己内酰胺的阴离子共聚反应196
十一、用惰性干燥剂制备聚吡咯烷酮199
十二、用2-吡咯烷酮洗涤聚吡咯烷酮201
十三、利用环氧化合物的热稳定作用204
十四、利用二烷基氨基苯甲醛的热稳定作用206
十五、聚吡咯烷酮的致密化207
第三节其他聚内酰胺208
一、用卤化锂添加剂降低熔融温度208
二、用过渡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210
三、精选的无水盐引发的阳离子聚合反应212
四、聚月桂内酰胺的连续制备法214
五、内酰胺-多元醇-多酰基内酰胺的三元聚合物215
六、酯端基的三元共聚物218
七、可染深色的聚己内酰胺219
第三章其他聚酰胺221
第一节催化剂和酸接受体221
一、卤化锂或卤化钙与改进的溶剂体系221
二、醇的碱金属盐222
三、在选定的介质中用杂环叔胺作酸接受体224
四、水合碳酸钠作酸接受体226
第二节制造方法227
一、连续法制聚酰胺227
二、气相缩聚法制芳香族聚酰胺231
三、用过量的二元酸、二元胺制备聚酰胺234
四、聚酰胺凝胶的清除237
五、用磷化物以减少氨的生成239
一、含腈聚酰胺241
第三节热稳定的聚酰胺241
二、由脂环二元胺制聚酰胺243
三、可溶性的聚酰胺-酰亚胺245
四、由3,4′-二苯撑型二胺制备共聚酰胺248
五、齐聚物或聚合物和二胺的可交联混合物251
六、双(2-甲基-2-氰丙基)芳香族聚酰胺255
第四节阻燃聚酰胺260
一、聚酰胺-三聚氰胺-三聚氰酸酯复合物260
二、萘二羧酸、卤代二羧酸及脂肪胺261
三、聚双哌嗪基磷酰胺264
四、四(羟甲基)鏻化物和三聚氰胺或胍的化合物270
五、不起晕的尼龙278
六、连接在芳香环上的磺酸或磺酸盐基团281
第五节改进染色和可染性284
一、阴离子染料匀染剂284
二、结合进聚酰胺中的磺基聚酯286
三、氨基-聚(咪唑啉-酰胺)复合物289
四、单体和色料的共缩聚291
五、用酸性偶氮苯染料着色的聚酰胺293
六、透明的共聚酰胺295
七、白度优良的聚酯-酰胺297
第六节改进其他性能299
一、耐光性、柔韧性和耐穿性299
二、良好的熔体加工性和高的抗冲击强度及高挠曲强度302
三、适用多种加工方法的良好熔体加工性能304
四、耐热性和耐化学性良好并改进了溶解性307
五、良好的机械性质、热稳定性及阻燃性309
六、低温模塑性311
七、耐化学性、低吸水性和热稳定性312
八、尺寸稳定的共聚酰胺314
九、抗静电纤维316
十、在洗涤期间由于低吸水性而保持的性质319
十一、非晶态的可纺聚酰胺321
十二、改进抗氯化锌性的尼龙三元共聚物325
十三、热塑性水凝胶327
第四章聚酰亚胺和其他含氮聚合物333
第一节聚酰亚胺333
一、羟基吲哚二胺333
二、酚端基封闭的聚酰亚胺链伸展335
三、胺端基封闭的聚酰亚胺链伸展337
四、腈端基封闭的聚酰亚胺链伸展339
五、席夫碱封闭的聚酰亚胺链伸展340
六、热稳定并高熔点的酰亚胺结构341
七、热稳定的聚酰亚胺树脂342
八、聚酰亚胺与多元羧酸反应344
九、弹性体阻燃聚合物346
第二节氨基树脂及有关的聚合物350
一、阻燃且染色坚牢的氨基-甲醛纤维350
二、胺基封闭的聚合物和嵌段共聚物的制备353
三、阻燃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355
四、由四氨基吡啶制多杂环聚合物357
五、聚(双苯并咪唑苯并菲绕啉)361
六、聚离子络合物364
第三节尿素和氨基甲酸酯树脂365
一、间苯二酚端基的脲-甲醛树脂365
二、由异氰酸酯为端基的预聚物制成的聚氯基甲酸酯-酰胺367
三、可辐照固化的丙烯酸酯化的聚氨基甲酸酯369
第四节聚酰肼和聚甲亚胺371
一、聚酰胺-酰肼的各向异性原液371
二、共聚酰肼的各向异性原液372
三、聚甲亚胺纤维和各向异性熔体374
第五章聚丙烯腈和改性聚丙烯腈377
第一节丙烯腈的聚合过程377
一、在120℃以上水相聚合377
二、在120℃以下水相聚合379
第二节改进颜色和光泽380
一、带永久光泽和透明的改性聚丙烯腈纤维380
二、改进可染性的改性聚丙烯腈384
三、消光的聚丙烯腈纤维387
四、在沸水中能保持光泽的聚丙烯腈纤维388
五、光泽稳定的改性聚丙烯腈纤维389
第三节改进热湿性能392
一、聚碳酸酯树脂结合入聚丙烯腈纤维392
二、二步法拉伸393
三、N-羟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作为可共聚的添加剂395
四、用N-羟甲基烷基醚进行交联397
五、与聚噁唑啉共混纺丝399
六、提供高吸湿性和保水性并易洗去的化合物400
第四节阻燃聚丙烯腈402
一、耐热和耐光402
二、改进了热稳定性和白度的改性丙烯腈共聚物404
三、不起泡的乳液406
四、高度的光泽和低透光性408
五、降低腐蚀作用410
六、高粘着温度和低收缩性411
一、不溶于水而吸水的聚合物涂层415
第六章纤维素聚合物415
第一节超吸收性纤维415
二、含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合金纤维417
三、含藻朊酸碱金属盐的合金纤维420
四、含聚丙烯酸盐的合金纤维421
五、含丙烯酸盐、甲基丙烯酸盐共聚物的合金纤维422
六、含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盐及酯的合金纤维423
七、经受老化和浸渍的聚丙烯腈改性的纤维素425
第二节改进其他性能429
一、阻燃性429
二、热稳定性431
三、胶凝倾向小的醋酸纤维素溶液434
第三节进一步的应用435
一、弹性体材料的掺和物435
二、石棉代用品436
三、含淀粉的人造纤维438
一、提高本体聚合的反应速率441
第七章烯属的和乙烯基聚合物441
第一节聚合过程441
二、从水乳液制备干燥的胶乳聚合物443
三、由具胺端基的聚合物制嵌段共聚物444
第二节改进性能447
一、阻燃纤维447
二、对热和光的稳定性449
三、耐热且不熔的纤维451
四、良好的染色亲和力453
五、提高吸收能力455
六、自然卷曲456
七、改进的上浆剂458
第八章其他成纤高聚物461
第一节聚内酯和有关的高聚物461
一、D,L-丙交酯和ε-己内酯的共聚物461
二、二羧基二(羟甲基)二苯甲烷二内酯463
三、可生物吸收的不对称取代4-二噁烷-2,5-二酮464
四、可生物吸收的聚二噁烷酮466
第二节酚醛聚合物469
一、熟化的酚醛纤维469
二、环氧改性的防燃酚醛长丝470
三、用含氮化合物改性的耐热酚醛纤维471
四、高强酚醛树脂473
五、苯酚和甲醛的线形缩合物475
第三节含硫高聚物476
一、双酰胺烷磺酸476
二、聚酰胺/聚乙烯醇/亚砜空心纤维478
三、聚砜479
四、芳族硫化物/砜的聚合物480
五、支化的芳撑硫聚合物483
第四节聚硅酮484
一、硅酮弹性体484
二、含硅酮的耐压树脂486
附表计量单位换算表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