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Visual FoxPro 3.0基础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Visual FoxPro 3.0基础篇](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1508100.jpg)
- 周建成编著;王晟改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63249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Visual FoxPro 3.0基础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安装Visual FoxPro1
1.1 Visual FoxPro的起源1
1.2安装Visual FoxPro 3.01
目录1
1.2.1安装Visual FoxPro 3.0的步骤2
1.2.2快速安装Visual FoxPro 3.010
1.3运行与退出Visual FoxPro10
1.3.1运行Visual FoxPro10
1.3.2退出Visual FoxPro11
2.1 Windows 95中文版的基本操作13
2.1.1鼠标的操作13
第二章基本操作及菜单简介13
2.1.2键盘的操作14
2.1.3窗口的概念16
2.2 Windows 3.1中文版的基本操作17
2.2.1打开文件对话窗口17
2.2.2保存文件对话窗口19
2.3Windows中的组件介绍20
2.4Visual FoxPro 3.0菜单预览23
2.5命令窗口25
第三章数据库的管理31
3.1数据库介绍31
3.2数据库的建立32
3.2.1建立数据表32
6.2.6取消常数定义(#UNDEF) 139
3.2.2建立索引40
3.2.3设定数据表的特性41
3.2.4 Free Table的建立43
3.3数据库的使用45
3.3.1打开数据库45
3.3.2向数据库中加入及从数据库中移除数据表46
3.3.3使用数据表48
3.3.4修改数据表结构50
3.3.5数据表的拷贝51
3.3.6文件的更名53
3.3.7编辑数据库54
3.3.9关闭文件55
3.3.8显示数据表55
3.4常用的工具命令56
第四章记录及记录指针的使用61
4.1记录的增加及显示61
4.2记录的显示66
4.3记录的增加(程序控制)72
4.3.1一般字段的数据储存及增加72
4.3.2备注字段的数据储存75
4.3.3通用字段的数据储存75
4.4记录指针的移动77
4.4.1使用GOTO命令移动指针77
4.4.2使用SKIP命令移动指针78
4.4.3移动其他工作区的指针79
4.5记录的插入与删除80
4.5.1插入一个记录80
4.5.2记录的删除81
4.5.3显示删除记录的开关83
4.5.4已被删除记录的恢复83
4.5.5记录的移除84
4.5.6删除所有记录的命令85
4.6浏览窗口的应用86
4.6.1 BROWSER的外观86
4.6.2 BROWSER的两种编辑模式86
4.6.3同时启动BROWSER的两种模式86
4.6.4在BROWSER中删除记录87
4.6.5在BROWSER中增加数据89
4.6.6在BROWSER中编辑数据89
4.6.7改变BROWSER的字型及字体90
4.6.8冻结字段90
4.6.9同时固定数个字段91
4.6.10设定字段显示的最大宽度92
4.6.11自行设定BROWSER的标题92
4.6.12有条件地浏览记录92
4.6.13重要的控制开关93
4.6.14有条件地编辑特定字段95
4.7.1记录的计数96
4.6.15几个重要的概念96
4.7记录的处理96
4.7.2数值字段的求和97
4.7.3数值字段的平均98
第五章记录排序、索引及查询101
5.1记录的排序101
5.2索引107
5.2.1概念说明107
5.2.2索引的建立109
5.2.3索引文件的打开115
5.2.4设定主索引115
5.2.5索引的排列准则117
5.2.6索引文件的关闭及索引标识的删除117
5.2.7重整索引文件(REINDEX)118
5.2.8索引的拷贝119
5.3查询120
5.3.1最简单的查询命令(LOCATE)121
5.3.2较少用的查询命令(FIND)124
5.3.3最快的查询命令(SEEK)124
第六章程序初步127
6.1程序的开始127
6.1.1打开程序的窗口127
6.1.2开始键入程序128
6.1.3储存及放弃129
6.1.4程序的运行130
6.2数据类型、运算符及预编译指令132
6.2.1数据类型132
6.2.2各类运算符133
6.2.3表达式135
6.2.4命令和函数的使用136
6.2.5定义常数(#DEFINE)138
6.2.7判别编译命令(#IF…#ENDIF)140
6.2.8嵌入文件(#INCLUDE)141
6.3存储器变量(Memory Variable)142
6.3.1变量的命名143
6.3.2全程变量(Global Memory Variable)145
6.3.3专用变量(Private Variable)146
6.3.4区域性变量(Regional Variable)147
6.3.5局部变量(Local Variable)149
6.3.6系统变量(System Variable)149
6.3.7其他存储器变量管理命令150
6.3.8存储器变量的储存及取出150
6.4宏与名称表达式152
6.4.1宏替换( )152
6.4.2名称表达式[()]154
6.4.3执行函数命令(=)156
6.5思考题157
7.1.1 IF…ELSE…ENDIF语句159
7.1条件分支159
第七章程序流程控制、子程序及函数159
7.1.2 DO CASE…ENDCASE语句163
7.2循环结构165
7.2.1固定次数循环(FOR…ENDFOR)165
7.2.2条件表达式循环(DO WHILE…ENDDO)168
7.2.3数据库扫描(SCAN…ENDSCAN)170
7.3子程序与函数172
7.3.1子程序及函数的意义172
7.3.2何谓子程序及用户自定义函数173
7.3.3子程序及用户自定义函数的命名175
7.3.4子程序和函数的执行与结束176
7.3.5程序的执行顺序179
7.3.6函数的返回值180
7.4参数的传递方法181
7.4.1改变传递方法182
7.4.2两者的比较184
8.1数组的使用185
第八章数组185
8.2数组的声明186
8.3数组元素的使用187
8.4数组元素的处理188
8.4.1数组元素的排序(ASORT())188
8.4.2元素的扫描(ASCAN())191
8.4.3元素的删除(ADEL())192
8.4.4元素的插入(AINS())193
8.5另一种记录存取技巧195
8.4.5数组的传递195
8.5.1使用一般存储器变量196
8.5.2使用数组的方法198
8.6数组与记录的处理200
8.6.1从记录到数组201
8.6.2从数组到记录207
8.6.3两组命令的比较209
8.7思考题210
9.1.1记录指针概念说明213
第九章关联数据表的介绍213
9.1关联的概念213
9.1.2建立关联的限制214
9.2多数据表的使用(Multi Tables)215
9.2.1建立永久性关联215
9.2.2建立暂时性关联217
9.2.3浏览窗口在多文件下的设计方法219
9.2.4两个以上关联的建立221
9.2.5“三代同堂”与“多子多孙”225
9.3建立一对多的关联225
9.4深入关联的参考性229
9.5结束数据表间的关联232
9.5.1暂时性关联的取消232
9.5.2永久性关联的取消236
第十章基本输入输出界面237
10.1界面概述237
10.2最基本的屏幕输入输出239
10.3定位输出命令(SAY)240
10.3.1屏幕的定位问题240
10.3.2输出数据242
10.3.3设定字型、大小及样式243
10.4定位输入命令(GET)244
10.5启动GET对象248
10.5.1基本的READ248
10.5.2循环读取248
10.5.3保留读取状态249
10.5.4设定读取边框249
10.6其他有关屏幕的命令249
10.6.1清除屏幕命令(CLEAR)249
10.6.2等待命令(WAIT)249
10.7组件设计250
10.7.1按钮(Push Button)250
10.7.2复选框(Check Box)253
10.7.3单一选择钮(Radio Button)254
10.7.4显示图形256
10.7.5隐藏式按钮(Invisible Button)257
10.7.6下拉式列表框(List)258
10.7.7弹出式菜单(Popup)261
10.7.8文字编辑区(Text Editing Region)264
10.7.9微调控制项(Spinner)264
10.8各命令共用的参数266
10.8.1设定对象显示区域266
10.8.2对象的卫士(WHEN)266
10.8.3对象的另一个卫士(VALID)268
10.8.4新旧转换法268
第十一章面向对象浅谈271
11.1说文解字271
11.2对象(Object)271
11.2.1对象的特性272
11.2.2对象的方法272
11.3对象的定义273
11.2.3对象的事件273
11.3.1剖析对象274
11.3.2建立对象274
11.3.3使用自定义类276
11.3.4启动表格对象277
11.3.5建立复杂的表格281
11.3.6进一步改进您的表格286
11.4对象的工厂——类290
11.4.1类291
11.4.2定义类292
11.4.3在类中加入对象294
11.4.4执行父类的方法298
第十二章窗口与表格301
12.1表格的建立301
12.2窗口或表格的行为305
12.2.1启动窗口305
12.2.3释放窗口306
12.2.2关闭窗口306
12.2.4隐藏窗口307
12.2.5显示窗口307
12.2.6改变窗口的位置307
12.2.7改变窗口或表格的状态308
12.2.8改变窗口的大小308
12.2.9测试窗口是否存在309
12.3启动系统窗口309
12.4MESSAGEBOX()函数的使用310
12.5工具栏的制作312
12.5.1定义工具栏类312
12.5.2启动工具栏314
第十三章菜单的设计317
13.1简单型菜单317
13.2光条式菜单319
13.3常驻型菜单323
13.4弹出式菜单329
13.5快速菜单(SpeedMenu)336
13.6下拉式菜单338
13.6.1使用的命令338
13.6.2设定选项标记342
13.6.3设置选项能否被选取343
13.7主菜单344
13.7.1使用的命令344
13.7.2程序说明352
13.8释放各类菜单及选项353
第十四章界面设计355
14.1选项按钮355
14.2下拉式列表框357
14.3编辑区361
14.4列表框组件364
14.5微调控制项367
14.6页框对象370
14.7图形控制372
14.9图对象376
14.8线条对象376
第十五章键盘及鼠标事件379
15.1按键的取得379
15.1.1 READKEY()函数379
15.1.2取得最后一键381
15.1.3 I NKEY()函数381
15.1.4多重按键拦截383
15.1.5连按数次的按键拦截制作388
15.1.6按键的储存及回存391
15.2鼠标的控制392
15.2.1鼠标按钮的拦截392
15.2.2取得鼠标目前的位置394
15.2.3取得鼠标的移动状态394
15.2.4鼠标的按键状态397
附录A 系统菜单名称399
附录B READKEY()函数返回值403
附录C INKEY()和LASTKEY()函数的返回值404
附录D ON KEY LABEL按键代码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