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感染微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兰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118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753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768页
- 主题词:医用生物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感染微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感染微生态学3
第一节 感染微生态学的概念3
第二节 历史4
第三节 感染微生态学的学科特性5
第四节 感染的分类7
第五节 感染的微生态学特性8
第六节 感染的微生态机制10
第七节 感染的微生态调节12
第二章 正常微生物群的概念及组成14
第一节 正常微生物群的概念14
第三节 正常菌群的变迁15
第二节 正常菌群的介绍15
第四节 正常菌群的相对概念和确定标准16
第三章 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功能21
第一节 对正常微生物群生理功能的研究方法21
第二节 正常微生物群的营养作用23
第三节 正常微生物群的免疫调节作用29
第四节 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物拮抗作用35
第五节 正常微生物群与“三流”运转37
第四章 分子微生态学39
第一节 分子微生态学定义39
第二节 分子微生态学检测方法41
第三节 分子微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任务44
第四节 分子微生态学发展的前提和条件47
第一节 宿主转换的意义49
第五章 正常微生物群的宿主转换49
第二节 转换方向50
第三节 转移方式51
第四节 转换结局52
第六章 正常微生物群的定位转移54
第一节 定位转移研究的历史简况54
第二节 定位转移的定义55
第三节 定位转移的过程55
第四节 定位转移的方向57
第五节 定位转移机制58
第六节 定位转移的诱因62
第七章 微生物群的变异67
第一节 概述67
第二节 细菌耐药基因的变异72
第三节 病毒变异与临床76
第八章 微生态平衡81
第一节 微生态平衡的概念81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的标准83
第三节 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85
第九章 微生态失调89
第一节 微生态失调的概念89
第二节 微生态失调的分类90
第三节 微生态失调的影响因素92
第十章 生态防治原则97
第一节 生态防治和微生态制剂概念97
第二节 生态防治的基本理论97
第三节 生态防治的原则99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发展史104
第十一章 医院感染与微生态104
第二节 医院感染原因菌的微生态特征109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114
第四节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24
第五节 医院感染的防治137
第十二章 抗菌药物与微生态144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研究概况144
第二节 细菌耐药机理研究进展155
第三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174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菌群失调184
第五节 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的合理应用194
第十三章 抗病毒治疗与微生态制剂198
第一节 病毒微生态198
第二节 微生态失衡与病毒性疾病199
第三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抗病毒治疗201
第四节 微生态制剂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208
第十四章 免疫抑制剂与微生态211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微生态的影响211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214
第三节 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216
第十五章 正常微生物群的检测方法220
第一节 直接观察220
第二节 粪便标本的直接涂片观察的检测方法221
第三节 生物量的测定225
第四节 粪便标本的肠道菌群分析方法227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微生态种群分类学中的应用230
第十六章 口腔感染微生态247
第二篇 感染微生态学各论247
第一节 口腔感染性疾病的生态学基础248
第二节 龋病260
第三节 牙周病282
第四节 其它口腔感染性疾病289
第十七章 胃肠道感染微生态295
第一节 正常胃肠道微生态295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300
第三节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313
第四节 感染性腹泻319
第五节 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323
第六节 炎症性肠病微生态329
第七节 肠易激惹综合征339
第八节 大肠癌与微生态340
第十八章 肝脏感染微生态349
第一节 肝脏微生态基础349
第二节 肝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352
第三节 肝病感染微生态356
第四节 肝病的微生态防治368
第五节 微生态调节剂在肝移植中的应用371
第十九章 胆道感染微生态373
第一节 胆道微生态基础373
第二节 胆道感染微生态374
第三节 胆道感染的微生态防治378
第二十章 胰腺感染微生态382
第一节 胰腺的微生态基础382
第二节 胰腺感染微生态383
第三节 胰腺感染的微生态防治386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感染微生态状况393
第二十一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微生态学393
第二节 泌尿系统的微生态结构特点396
第三节 泌尿系统的微生态平衡397
第四节 泌尿系统的微生态失调397
第五节 泌尿系统微生态失调的防治401
第六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微生态状况409
第七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微生态结构特点409
第八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微生态平衡410
第九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微生态失调411
第十节 男性生殖系统微生态失调的调节415
第十一节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微生态学研究展望417
第一节 女性生殖道的微生态空间419
第二十二章 女性生殖道感染微生态419
第二节 阴道正常菌群分布、组成及功能421
第三节 女性生殖道的微生态演替424
第四节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平衡426
第五节 阴道感染原因与表现428
第六节 阴道感染的治疗432
第七节 展望434
第二十三章 肺部感染微生态学436
第一节 呼吸系统生态空间与微生态特点436
第二节 呼吸系统感染微生态439
第三节 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微生态445
第四节 呼吸系统病毒感染微生态448
第五节 呼吸系统分枝杆菌感染微生态451
第六节 呼吸系统其它感染微生态471
第七节 抗感染治疗中微生态防治及抗生素合理使用477
第八节 呼吸系统生态防治的主要措施479
第九节 展望480
第二十四章 皮肤感染微生态482
第一节 皮肤的组织结构482
第二节 皮肤的功能484
第三节 皮肤的微生态特点488
第四节 微生态失调与皮肤疾病494
第五节 皮肤疾病的生态防治502
第六节 展望504
第二十五章 血液系统感染微生态506
第一节 血液的防御功能506
第二节 分子生态学与血液病508
第三节 微生态改变与血液病516
第四节 血液病治疗与感染微生态528
第五节 分子生态治疗530
第二十六章 器官移植感染微生态534
第一节 器官移植感染微生态学基础534
第二节 实质脏器移植与感染微生态542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感染微生态560
第四节 器官移植术后微生态失调的调节573
第五节 器官移植感染微生态学展望584
第二十七章 手术、创伤与感染和微生态学587
第一节 手术和创伤感染主要原因菌587
第二节 原因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毒素590
第三节 手术、创伤与免疫平衡的失调594
第四节 手术、创伤与微生态平衡的失调596
第五节 手术、创伤免疫功能紊乱和微生态失调防治展望599
第二十八章 放化疗感染微生态605
第一节 放化疗的作用机理605
第二节 放化疗对微生态的影响612
第三节 放化疗感染的微生态防治618
第四节 展望624
第二十九章 免疫缺陷感染微生态627
第一节 HIV感染与艾滋病发生的分子生态学627
第二节 HIV-1持续潜伏感染的分子生态调节640
第三节 趋化因子受体在HIV-1感染和致病作用的分子生态学643
第四节 HIV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子生态学650
第五节 艾滋病诊断与治疗653
第一节 当今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和趋势664
第三十章 儿童感染微生态664
第二节 儿科微生态学特点及易导致平衡紊乱的相关因素666
第三节 儿童腹泻病与其肠道微生态669
第四节 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紊乱675
第五节 益生菌制剂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676
第六节 益生菌制剂在儿童保健中的意义679
第七节 儿童感染微生态学展望681
第三篇 微生态调节剂687
第三十一章 益生菌687
第一节 概述687
第二节 益生菌的特征及分类688
第三节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692
第四节 益生菌的筛选标准694
第五节 益生菌制剂的质量697
第六节 益生菌的安全性699
第七节 益生菌制剂的影响因素701
第八节 益生菌制品的临床应用703
第三十二章 益生元与合生素707
第一节 益生元的定义与种类707
第二节 益生元在体内的代谢711
第三节 益生元的生理功能713
第四节 合生素及其他微生态调节剂716
第三十三章 微生态功能性食品718
第一节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718
第二节 功能性食品的管理719
第三节 微生态功能性食品的作用720
第四节 微生态功能性食品的市场721
第一节 双歧杆菌的研究历史及分类723
第三十四章 双歧杆菌723
第二节 双歧杆菌的生物学724
第三节 双歧杆菌增殖因子729
第四节 双歧杆菌的分离和培养730
第五节 双歧杆菌微生态学731
第六节 双歧杆菌的生理作用736
第七节 双歧杆菌的临床应用739
第八节 双歧杆菌研究进展742
第三十五章 微生态调节剂746
第一节 概述746
第二节 微生态调节剂的应用746
第三节 医用微生态制品748
第四节 微生态功能性食品752
第五节 动物微生态制品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