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政府法治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政府法治论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152375.jpg)
- 杨海坤,章志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259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国家机构-行政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政府法治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权由民所授 权为民所享1
一、宪政:民主与法治的结合点和平衡点1
二、从具有形式宪法到具备实质宪政8
三、实现宪政和法治的基本条件和现实路径12
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我国宪政建设20
五、在实现宪政的背景下建设法治政府28
六、宪政背景下的行政法目标模式——综合的、均衡的行政法治模式42
七、在宪政目标下实现我国行政法治的主要途径50
八、以科学的宪政理论推动行政法治建设59
第一章 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概说64
第一节 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之缘起64
一、我国宪政运动和宪政思想产生的“先天不足”65
二、当代剧烈社会变革所提出的时代课题68
三、行政法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呼唤74
第二节 行政法理论基础学说概览77
一、国内相关学说之概览77
二、域外相关学说之概览92
第三节 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之评价98
一、已有研究之理论贡献99
二、未来讨论之注意事项108
第二章 政府法治论概说118
第一节 政府法治论提出的背景118
一、政府法治论创立者的学术背景118
二、政府法治论创立者的学术历程121
第二节 政府法治论的主要内容124
一、政府法治论的立论基础124
二、政府法治论的核心思想137
三、政府法治论的实证基础140
第三节 政府法治论倡导的行政法理论体系探讨142
一、重构行政法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迈向以回应真实世界为己任的新行政法143
二、政府法治论在构造行政法理论体系中的逻辑铺垫148
三、基于行政过程理念的政府法治论——方法论角度重构行政法理论体系153
四、政府法治论倡导的行政法理论体系的基本设想158
第四节 政府法治论与其他诸说的关系159
一、政府法治论与公共利益本位论的关系160
二、政府法治论与控权论的关系162
三、政府法治论与管理论的关系164
四、政府法治论与服务论的关系165
五、政府法治论与平衡论的关系167
第三章 政府依法律产生169
第一节 政府依法律产生的内涵169
一、政府依法律产生的含义169
二、政府依法律产生的意蕴170
第二节 政府依法律产生的理论演变177
一、国外有关政府产生的理论演变178
二、中国有关政府产生的理论演变184
三、小结187
第三节 政府依法律产生的现实路径——从选拔型社会到选举型社会的分析188
一、选拔型社会——集权专制留存的“温床”188
二、选举型社会——民主政治的“理想彼岸”191
三、从选拔型社会到选举型社会——“政府依法律产生”信条下的应然路径193
第四章 政府由法律控制199
第一节 政府由法律控制的内涵199
一、实体控权或程序控权:政府由法律控制的传统模式及其弊端199
二、综合的控制:政府由法律控制的现代模式200
三、政府由法律控制符合现代行政法治的客观要求207
第二节 政府由法律控制的理论演变213
一、政府由法律控制理论的萌芽213
二、政府由法律控制理论的发展215
三、实体规则控制模式的确立217
四、实体规则控制模式的危机220
五、程序规则控制模式的兴起222
第三节 政府由法律控制的现实路径223
一、控制的新方向:加强对新型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的控制224
二、控权的新内容:通过法律赋予和扩大公民知情权230
第五章 政府依法律善治234
第一节 政府依法律善治的内涵234
一、政府依法律善治的含义234
二、政府依法律善治的基本内容240
三、政府依法律善治的现实意义250
第二节 政府依法律善治的理论演变252
一、秩序维护时期252
二、政府管制时期253
三、依法律治理时期257
四、善治——新的政府治理理想目标259
第三节 政府依法律善治的现实路径263
一、继续进行行政机构改革,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263
二、政府依法让渡权力,转变政府经济职能264
三、政府依法让渡权力,转变政府社会职能269
四、政府依法律善治条件下公民社会自觉秩序的形成274
五、发挥能动行政法治模式的积极治理功能278
六、重视紧急状态下的政府治理279
第六章 政府对法律负责288
第一节 政府对法律负责的内涵288
一、政府对法律负责的内涵288
二、政府的法律责任与其他责任的关系290
三、政府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293
第二节 政府对法律负责的理论演变296
一、政府对法律无责任阶段(1949~1979)297
二、政府承担有限法律责任阶段(1979~1997)297
三、政府承担完全法律责任阶段(1997年至今)299
第三节 政府对法律负责的现实路径300
一、政府对法律负责的现实障碍:不正当利益政治的困局300
二、走出不正当利益政治困局的关键:实现向责任政治的转变307
三、政府对法律负责的重要制度安排:行政问责制312
第七章 政府与公民关系平等化319
第一节 政府和公民关系平等化的功能性期待319
一、“政府和公民关系平等化”承载着政府法治论逻辑归属的角色期待319
二、“政府和公民关系平等化”承载政府法治论的目标定位320
第二节 政府与公民关系平等化的内涵322
一、政府与公民关系平等化的诠释322
二、行政过程中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平等化324
三、监督行政中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平等化328
第三节 政府和公民关系平等化的理论演变329
一、西方国家政府和公民关系平等化的进程330
二、我国政府和公民关系平等化的逐步展开332
第四节 政府和公民关系平等化的现实路径338
一、公民参与的宪政价值339
二、从行政给付领域到行政秩序领域——公民参与范围的逐步拓展340
三、从个体式参与到群体式参与——公民参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351
四、从被动式参与到主动式参与——公民参与意识的深刻转变353
第八章 政府法治论的实证研究——以已生效的《行政许可法》为例355
第一节 行政许可设定体现政府法治精神355
一、行政许可的设定——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356
二、对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的反思——“有限政府”的进一步贯彻与落实364
第二节 行政许可实施体现政府法治精神368
一、服务政府在行政许可实施中的体现368
二、诚信政府在行政许可实施中的体现374
三、对行政许可实施制度的反思376
第三节 行政许可监管体现政府法治精神379
一、法治政府精神在行政许可监管中的体现379
二、对行政许可监管制度的反思384
第九章 政府法治论的实证研究——以将制定的《行政程序法》为例388
第一节 我国行政程序法法典化之努力389
第二节 政府法治论与行政程序法法典化393
一、政府法治论与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393
二、政府法治论与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398
三、政府法治论与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402
四、政府法治论与行政程序法律责任408
第三节 我国行政程序法法典化之初步构想412
一、中国行政程序法法典化的现实基础413
二、中国行政程序法法典化的现实困难417
三、中国行政程序法法典化的因应之策420
第十章 政府法治论的发展趋势424
第一节 政府法治论的理论优势424
一、浓郁的本土特色424
二、强烈的时代气息428
第二节 政府法治论的理论不足434
一、哲学思辨色彩还不够浓烈435
二、群体参与意识还不够强烈436
三、吸收相关成果还不够广泛437
四、整体目标定位还不够清晰438
五、实证意识还不够强烈439
第三节 政府法治论的努力方向440
一、进一步明确政府法治论的目标定位440
二、积极参与学术争鸣与对话,借鉴和吸收其他学说的理论成果449
三、特别注意引入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夯实理论基础453
四、进一步深入行政法制度建设的实践,提升理论的市场化、社会化的程度457
五、加强核心命题的梳理和方法论的更新459
余论462
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尤其是尊重和保障行政相对人的自由是政府法治论的深刻底蕴46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和谐行政是政府法治论的社会功能和目标468
主要参考文献472
后记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