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论》的辩证法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本论》的辩证法问题
  • 吴传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2002·179
  • 出版时间:1963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资本论》的辩证法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一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从商品开始的方法论意义13

(一)从普遍的存在出发14

(二)从“显微镜下的解剖”开始17

(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分析的起点20

(四)逻辑的起点同历史的起点相一致25

二 商品的内部矛盾和分析矛盾的方法35

(一)商品的内部矛盾及其解剖36

统一物的分解及对其矛盾着的各部分的认识37

形式和内容的对立统一——交换价值和价值40

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价值实体和价值量46

(二)商品的矛盾根源于劳动的矛盾49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是人和物二要素的结合51

劳动的内部矛盾53

(三)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55

三 分析矛盾和排斥矛盾两种逻辑的根本对立60

(一)矛盾贯串于过程的始终61

(二)马克思批判“排斥‘矛盾’的逻辑”66

(三)辩证法的核心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基本原则的对立69

四 商品价值形态发展的历史和逻辑75

(一)矛盾的产生和发展78

历史的起点也就是逻辑的起点78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80

形式和内容的辩证法83

质和量及其规定性85

现象和本质的矛盾及其揭露90

分析和综合相结合95

(二)发展是量变转化为质变99

“新关系的两个对立方面”的逻辑展开102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104

(三)否定之否定和价值形态的完成107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发生108

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112

价值形态的逻辑是对于它的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反映116

五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辩证法119

(一)事物的发展无不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120

(二)必须以事物的内在规律来说明它的转化128

(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134

(四)从量到质的转化137

(五)事物转化的条件性141

(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条件追溯其自由平等观念的由来144

(七)整个逻辑是“从前进着的各种对立中发展起来的”147

六 关于资本主义发生的历史和逻辑150

(一)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导向于资本主义的“历史前提”152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155

商人资本及其历史意义157

地租形态的发展及其意义161

(二)资本存在的条件及其被创造的社会过程164

(三)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态172

七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对立运动的分析180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其基本矛盾182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及其一般规定183

劳动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结合的特殊性185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188

(二)资本主义生产的出发点及其矛盾的产生191

协作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展开192

资本主义协作的矛盾195

(三)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和矛盾的展开198

分工在劳动过程上引起的变革200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计划和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02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进一步加深205

生产过程更加社会化和社会的生产资料愈益转化为资本207

(四)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展开209

产业革命的出发点及其发展的特征210

协作在机器体系中的再现和社会化生产的技术基础的创立215

资本主义采用机器的界限219

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中的矛盾222

生产的社会性和占用制的私人性之间的对抗日益增长228

(五)无产阶级革命和矛盾的解决230

八 政治和经济的辩证法236

(一)政治暴力“是一切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产婆”238

(二)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的两种作用242

(三)一切政治暴力“都发源于经济的条件”249

(四)“剥夺者被剥夺”和社会主义256

(五) 一切思想“集结的中心点”在于唯物“辩证法”265

九 商品形态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270

(一)“商品形态的神秘性”和资产阶级的颠倒反映272

(二)一切人的关系被当作物的关系来反映275

(三)“崇拜抽象人”及其“人性”观278

(四)所谓“天赋人权”及其自由平等观283

(五)无产阶级意识同资产阶级意识的根本对立288

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抽象法291

(一)从详细地占有材料出发292

(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294

(三)把握事物中的“本质的一般”297

(四)抽象的东西同历史的东西相符合300

(五)抽象中的“过限”和“不及”问题303

(六)在最简单的抽象中就包含了唯心主义的可能性309

十一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313

(一)从抽象向具体上升的起点和逻辑发展的顺序316

从事物中最简单的关系开始317

问题在于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320

为什么逻辑分析“从实在和具体开始”是错误的?324

逻辑发展的层次和概念、范畴的顺序326

从抽象向具体上升中的逻辑证明的特点329

(二)在逻辑思维中再现事物的完整的辩证法331

“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把具体复制出来”331

真理是具体的336

真理是全面的338

(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同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统一340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认识运动的辩证法341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调查研究和分析的过程344

揭示事物中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346

十二 分析和综合在认识中的作用348

(一)分析和综合是对立面的统一348

(二)就事物“自身作纯粹的考察”356

(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以了解“其矛盾的总体”363

(四)揭示事物中的特殊和一般及其互相联结371

十三 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方法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376

(一)什么叫“庸俗”?378

(二)庸俗经验主义的“表象方法”383

(三)折衷主义和诡辩论390

(四)对庸俗经济学方法论批判的现实意义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