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测量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测量学
  • 孙云雁撰 著
  • 出版社: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1954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测量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测量学的定义1

1-2 测量学发展史的概述1

1-3 测量学的用途2

1-4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概念3

1-5 比例尺5

1-6 平面图7

1-7 地图的概念8

1-8 误差的概念14

1-9 测量的分类15

第二章 距离测量17

2-1 距离测量的工具17

2-2 在平地上测量水平距离的方法19

2-3 在斜坡上测量水平距离的方法21

2-4 木杆尺的检验法23

2-5 钢尺的检验法24

2-6 钢尺的保护25

2-7 距离的精密量法26

2-8 距离的估计方法28

2-9 距离测量发生差误的原因31

2-10 量度距离的精确度32

2-11 自线内一点作一垂线法33

2-12 用钢尺在地面上测设角度法35

2-13 自线外一点安设垂线法37

2-14 测设平行线法37

2-15 过河湖等障碍的量距法38

2-16 因岗峦遮蔽不能相见二点之量距法39

2-17 在平地上因受房屋阻碍不能相见二点之量距法40

2-18 用距离测量法测定平面图41

第三章 罗盘仪测量42

3-1 罗盘仪的种类42

3-2 罗盘仪的构造43

3-3 何谓磁偏角44

3-4 测定磁偏角法44

3-5 何谓方向角46

3-6 何谓方位角47

3-7 罗盘仪的用法49

3-8 罗盘仪的用途50

3-9 用方向角计算角度法51

3-10 查验地方磁性吸引力的方法52

3-11 校正图形内各边受局部地方吸引力的影响所致差误的方向角52

3-12 罗盘仪测量发生差误的原因53

3-13 购置罗盘仪时检查仪器之方法54

3-14 罗盘仪之整理55

3-15 罗盘仪之保护方法57

第四章 测量望远镜与水准器59

4-1 透镜的光学作用59

4-2 开普列式望远镜的构造61

4-3 望远镜之性质64

4-4 水准器的构造66

4-5 测验水准管精确度的方法67

5-2 普通经纬仪之构造69

第五章 经纬仪的使用法69

5-1 经纬仪的用途69

5-3 良好经纬仪必备的条件71

5-4 经纬仪上盘与下盘的关系71

5-5 度盘刻度法71

5-6 经纬仪上的游尺72

5-7 普通经纬仪的读角法74

5-8 蔡氏经纬仪的读角法75

5-9 维尔德经纬仪的读角法80

5-10 可恩DKM2经纬仪的读角法81

5-11 塔维氏特克经纬仪的读角法82

5-12 经纬仪的安平法84

5-13 使用经纬仪望远镜时应注意的事项86

5-14 什么叫做后视前视87

5-15 测定水平角的方法87

5-16 用复测法测定水平角88

5-17 敷设水平角的方法88

5-18 引长一直线的方法89

5-19 用经纬仪测定两点间高度差的方法89

5-20 用经纬仪测量角度发生差误的原因90

5-21 消除测角差误的方法92

5-22 经纬仪各轴线之关系93

5-23 经纬仪之主要校正93

6-3 偏角的定义103

6-2 左角及右角的意义103

6-1 什么叫做测站、测线、和导线103

第六章 经纬仪测量导线法103

6-4 导线测量队的组织和测量时所需要的用具104

6-5 导线角度的测法104

6-6 三种导线角度测法的比较108

6-7 各种导线测法记载表式109

6-8 精密导线的测法114

6-9 闭塞导线和闭塞差的意义114

6-10 闭塞差的限度114

6-11 有障碍时,导线的测法115

6-12 自已知导线测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17

7-2 环状闭塞导线121

7-1 导线的计算121

第七章 导线的计算和画法121

7-3 联络闭塞导线128

7-4 用倍子午距法计算闭塞导线多边形之面积135

7-5 导线网的平差法138

第八章 水准测量仪器150

8-1 水准测量的目的150

8-2 水准仪的用途150

8-3 水准仪的种类150

8-4 水准仪的主要部分150

8-5 活镜水准仪151

8-6 定镜水准仪151

8-7 蔡氏水准仪152

8-9 手持水准仪154

8-8 可恩水准仪(NK3)154

8-10 水准尺155

8-11 尺垫156

第九章 水准测量的原理和野外工作158

9-1 水准高度和水准基面的意义158

9-2 何谓水准标点158

9-3 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162

9-4 何谓转点中间点163

9-5 水准测量队的组织163

9-6 水准测量队之用具164

9-7 定镜及活镜水准仪的安平法164

9-9 水准尺的持法165

9-8 使用水准仪的方法165

9-10 水准尺的读法166

9-11 选择水准路线时应注意之事项167

9-12 选择水准标点位置时应注意之事项167

9-13 测量水准标点高度的手续168

9-14 转点之重要性171

9-15 前后视转点时应注意之点171

9-16 视线的长度171

9-17 安置水准仪地点的选择171

9-18 从断面测量之手续172

9-19 交互水准测量法174

9-20 应用坡度尺数决定坡椿处填挖高度的方法175

9-22 水准测量发生差误的原因179

9-21 水准线过河的测法179

9-23 水准测量差误的限度182

9-24 活镜水准仪之校正183

9-25 定镜水准仪之校正187

9-26 水准仪及水准尺的保护189

9-27 水准闭合线的平差190

9-28 水准网的平差法191

第十章 视距测量196

10-1 视距测量的意义196

10-2 何谓视距线196

10-3 何谓视距尺197

10-4 视距测量原理197

10-5 倾斜视线的视距公式201

10-6 测定仪器的视距常数法203

10-7 视距表之制法及用法205

10-8 视距图之制法及用法213

10-9 视距弧216

10-10 视距计算尺220

10-11 视距计算盘221

10-12 以上各种视距计算法的比较221

10-13 华滋视距仪222

10-14 海格曼视距法224

10-15 夹角视距法226

10-16 用视距法测距离228

10-17 用视距法测高度229

10-18 用视距法测量联络闭塞导线230

10-19 用视距法测量环状闭塞导线231

10-20 用视距法测量两点间距离之精确度234

10-21 用视距法测量两点间高度差的精确度234

10-22 视距导线之距离及高度闭塞差235

10-23 视距测量发生差误的原因236

10-24 视距测量应注意之事项237

第十一章 平板仪测量239

11-1 概述239

11-2 平板仪的种类239

11-3 平板仪之构造及其附用之器械239

11-4 平板仪测量的优劣244

11-5 平板仪上的图纸铺贴法244

11-6 平板仪的安平法246

11-7 平板仪测量的原理247

11-8 平板仪的标定248

11-9 平板仪测量的放射法250

11-10 平板仪测量的导线法251

11-11 平板仪测量的截线法252

11-12 平板仪测量的交线法253

11-13 导线闭塞差误的改正法257

11-14 三点法261

11-15 两点法267

11-16 各种测法的比较268

11-17 用平板仪测定高度法269

11-18 小平板仪测定高度差275

11-19 小平板仪测定水平距离276

11-20 平板仪测量发生差误的原因277

11-21 平板仪的检查278

第十二章 地形测量280

12-1 地形概念和地形主要的种类280

12-2 什么叫做地形测量281

12-3 表示地形的方法281

12-4 地形测量的方法292

12-5 插线法的意义304

12-6 决定插线点的方法304

12-7 绘等高线举例311

12-8 等高线的整饰313

12-9 测地形图的方法314

12-10 三点题326

12-11 经纬仪法的利弊327

12-12 地形图的应用328

第十三章 河海测量337

13-1 概说337

13-2 岸线测量337

13-3 测量河海时所用的器械338

13-4 水尺之设立及水位之观测349

13-5 流量测站的选定350

13-6 河身狭小交通较稀之横断面测绘法351

13-7 河流较大交通频繁的河断面测量法353

13-8 流速测量357

13-9 流量计算法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