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481123.jpg)
- 李京华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10701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河南治金考古的发现与研究1
序 [潮见浩]1
关于中原地区早期治铜技术及相关问题的几点看法16
中国早期治铜技术初探20
图一 早期冶铜遗物出土地点分布图21
图二 早期铜器发展示意图24
早期治铜技术与铜农具26
图三 商代前期的铜农、工具及兵器28
图四 郑州商代前期铜农、工具陶范28
图五 商代后期铜锛、29
图六 安阳商代后期的铜铲、斨30
钟攠钟隧新考33
图七 《考工记图》中的钟图33
图一○ 锉磨后的隧部34
图九 《钟攠钟隧考》中的钟图34
图八 凫氏为钟命名图34
图一一 铜斧泥芯、芯撑及其铸痕35
图一二 泥芯上的芯撑36
图一四 信阳楚墓编钟芯撑误差示意图36
图一五 编钟各部位名称37
包山楚墓青铜器制造技术的初步考察39
第一六 铜器分铸、铸接及结构示意图40
图一七 铜器套铸、铸焊、浇口示意图41
南越王墓出土金属器制造技术试析44
图一八 铜鼎铸造工艺示意图45
图一九 中原汉代釜底范和浇口示意图46
四二○ 圈足器浇口位置对比示意图47
四二一 铜禁、附兽分解图48
浙川春秋楚墓铜禁失蜡铸造法的工艺探讨48
图二二 铜禁禁体分解图49
图二三 铜禁花纹及附兽结构示意图50
古代西平冶铁遗址再探讨53
河南汉代冶铁技术初探57
图二四 河南已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示意图59
图二五 古荥一号高炉炉前坑内的大积铁60
图二六 古荥一号高炉复原图61
图一三 钟内芯撑槽63
四二七 南阳北关瓦房庄汉代熔炉复原图64
四二八 南阳北关瓦房庄泥型铸造铁铧范的工艺过程示意图66
图二九 东?范铸造工艺图67
图三○ 东?范铸造工艺图68
四三一 瓦房庄19号炒钢炉平、剖面图71
汉代洛都畿郡的冶铁高技术74
汉代南阳郡铁工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77
图三二 南阳郡铁器外调分布示意图79
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铸遗址再探讨81
图三四 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平面图82
图三三 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位置图82
四三五 炉4(T20,圆炼炉)平、剖面图84
图三六 T12平面图85
图三七 脱碳炉(T12炉11)平、剖面图86
四三八 T2平面图88
图四○ 陶罐口沿陶文拓片90
图三九 房基1和排窑(5-9)平、剖面图90
图四一 铁生沟冶铁遗址出土铁器92
图四二 铁生沟“河三”作坊生产工艺流程图98
图四三 犁铧上内模文字101
从南阳宛城遗址出土汉代犁铧模和铸范看犁铧的铸造工艺过程101
图四四 犁铧模、范造型及铸造工艺102
图四五 合模铸范、合范铸铧示意图104
图四六 犁铧下外模上的文字105
秦汉铁范铸造工艺探讨107
图四七 铧范上内模制作工艺109
图四八 铧范上外模制作工艺110
图五○ 铧范下内模制作工艺111
图四九 犁铧上模与上范的套合关系111
四五一 铧范下外模制作工艺112
四五二 犁铧下模与下范的套合关系112
四五三 犁铧芯模制作工艺113
四五四 犁铧芯模套合关系113
图五五 犁铧范套合关系114
图五六 古荥犁模与臿模115
图五七 山东莱芜铁铧范115
图五八 范的套合与夹具116
图五九 渑地板材范的倾斜浇注116
试论汉魏锤范铸造及相关问题120
河南古代铁农具122
图六○ 铁臿、铲、锄、斧装柄方式示意图130
四六一 铁、镢、锄装柄方式示意图131
图六二 铁耘犁、耕犁安装方式示意图133
图六三 铁锄、锛、斧装柄方式示意图133
沧州铁狮的铸造工艺135
图六四 铁狮体内凸筋分布示意图135
图六五 铁狮颈部铁条分布示意图136
图六六 铁狮铸造“明浇式”示意图136
古代烘范工艺138
图六七 范的烘烤规范139
图六八 泥范烘窑温区示意图139
图六九 南阳瓦房庄烘范窑复原图140
图七○ 辽宁宁城王莽钱范窑复原图141
图七一 登封阳城出土的铸范及其装配142
古代熔炉起源和演变144
图七二 郑州商代熔炉与鼓风示意图145
图七三 吹管鼓风图146
图七四 春秋熔炉、鼓风示意图147
图七五 战国厚壁泥质熔炉148
四七六 战国砂质炉圈结构复原图149
图七八 南阳汉代人排鼓风机械示意图150
图七七 战国综合材料熔炉150
图七九 近代鼓风风箱示意图151
从战国铜器铸范铭文探讨韩国冶铸业管理机构与职官153
汉代铁农器铭文试释158
图八○ 汉代铁农器及其铸范上的铭文160
试谈汉代陶釜上的铁官铭文166
图八一 登封出土“河三”陶灶平面拓片167
图八二 登封出土“河三”陶灶拓片168
图八三 巩县出土“河一”陶灶(巩灶1)平面拓片169
图八四 巩县出土“河一”陶灶(巩灶1)拓片170
图八五 巩县出土“河三”陶灶(巩灶3)平面拓片171
图八六 巩县出土“河三”陶灶(巩灶3)拓片171
图八八 汉代陶灶、陶釜上的陶文172
图八七 巩县出土“河三”陶灶(巩灶4)平面拓片172
《云南矿厂工器图略》中的矿冶机构与职官174
战国和汉代球墨可锻铸铁178
两千年前有球状石墨的铸铁181
图八九 汉代铁182
中国古代球墨可锻铸铁研究186
中国秦汉冶铁技术与周围地区的关系190
图九○ 中国早期铁器出现地区示意图191
图九一 战国三角形条材范192
图九二 战国方形条材范、汉代方形条材范及锻制品193
图九三 圆形铁条及锻制品194
图九四 铁板材锻制品195
图九五 战国和汉代板材范、铁板材及余料块196
图九六 板材范及铁板材197
图九七 铁板材锻制的工具198
图九八 铁板材锻制的工具199
图九九 汉代铁器外调与传播示意图200
试谈日本九州早期铁器来源问题205
图一○○ 日本出土的铁斧206
图一○一 赤井手33号居住址(铁器作坊遗迹)出土的铁原料、半成品207
图一○二 赤井手遗址出土的铁原料、半成品208
图一○三 可能为铁原料、半成品的相关资料209
图一○四 郑韩故城条材(312号)209
科技考古促进金属考古学飞速发展211
钧瓷彩釉渊源试探214
试论钧、汝色釉起源于古代金属彩色渣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