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历新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历新探](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1481005.jpg)
- 陈美东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236686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65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6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历新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一)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的思路与方法2
(二)中国古代历法的四大要素11
(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特色34
第二章 冬至时刻的测定50
(一)历代冬至时刻测定的成果50
(二)冬至时刻测定的几个发展阶段60
(三)郭守敬等人的重要贡献64
第三章 冬至太阳所在宿度的测算80
(一)测算方法80
(二)测算成果83
(三)误差分析及精度89
第四章 黄赤交角的测量94
(一)我国古代黄亦交角测量的功用和方法94
(二)黄亦交角测量的成果96
(三)用浑仪等测得的黄赤交角成果分析98
(四)用圭表测得的黄赤交角成果分析110
(五)几点结论122
第五章 唐宋时期晷长测量及其计算法126
(一)崇玄、仪天、崇天三历的晷长计算法126
(二)关于三次差内插法的应用133
(三)崇玄、仪天、崇天三历晷长计算法的精度138
(四)皇祐晷长计算法145
(五)崇宁晷长计算法150
(六)皇祐和崇宁晷长计算法的精度153
(七)皇祐年间晷长实测结果分析157
第六章 太阳视赤纬计算法165
(一)表格计算法165
(二)公式计算法170
(三)公式计算法和表格计算法的结合178
(四)古代太阳视赤纬计算法的精度180
第七章 昼夜漏刻长度的计算法185
(一)表格计算法185
(二)有关漏刻表的校勘188
(三)公式计算法193
(四)以公式计算法为基础的表格计算法200
(五)各历法漏刻计算法的精度202
第八章 各种年、月长度的测定211
(一)朔望月和回归年长度的测定212
(二)恒星月和近点月长度的测定232
(三)交食周期和交点年、交点月长度的测定236
(四)岁差和恒星年长度的测定261
(五)调日法及其应用265
(六)结语274
第九章 月亮极黄纬计算法278
(一)表格计算法278
(二)公式计算法281
(三)历代月亮极黄纬计算的精度286
第十章 月离表之研究291
(一)历代月离表的内容291
(二)对历代月离表的订正298
(三)历代月离表的精度304
第十一章 日躔表之研究311
(一)历代日躔表的内容311
(二)日躔表的订正318
(三)历代日躔表精确度的分析321
第十二章 日、月、五星的中心差算式及其精度331
(一)我国古代中心差算式的形式332
(二)我国古代中心差算式的特点和精度341
第十三章 月食食限、月食食分计算法及刘焯交食计算法347
(一)历代月食食限及月食食分讲算法348
(二)历代月食食限的准确度及其他370
(三)齐焯交食推算法374
第十四章 五星会合周期和恒星周期的测定385
(一)历代五星会合周期和恒星周期的表示形式及计算方法386
(二)历代五星会合周期和恒星周期表392
(三)历代五星会合周期和恒星周期的精度398
(四)余论403
第十五章 对五星近日点黄经及其进动值的测算406
(一)皇极历等五种历法五星近日点和远日点黄经测量的精度406
(二)一行算法411
(三)姚舜辅算法413
(四)刘孝荣算法415
(五)赵和微和郭守敬算法416
(六)与各算法有关的数据之订正419
(七)大衍历等历法五星近日点黄经测算结果之精度分析422
(八)历代五星近日点黄经进动值测算结果之精度分析425
(九)与古代希腊、印度测算值的比较430
第十六章 五星运动不均匀性改正计算法433
(一)五星入气加减法的形式与内容434
(二)五星入气加减法的精度441
(三)五星盈缩历的结构与含义446
(四)五星盈缩历表之校正448
(五)五星盈缩历的不对称性和继承性455
(六)五星盈缩历精确度之分析460
第十七章 回回历法中若干天文数据之研究465
(一)若干天文数据的求算方法466
(二)回日历法中若干立成及其造法的补正471
(三)若干天文数据的精度分析476
第十八章 观测实践与我国古代历法的演讲485
(一)历法改革的主要原因485
(二)验历标准的提高和方法的多样化489
(三)治历理论的争论与总结498
(一)历谱年代的初步考定505
第十九章 从元光历谱及马王堆帛书天文资料试探颛顼历问题505
(二)历史上关于颛顼历的论述506
(四)借半日法的历史依据516
(三)颛顼历所推历谱的枝核及特殊规则的纪年问题518
(五)马王堆帛书天文资料与颛顼历的纪年问题518
(六)颛顼历测制和行用时间520
(七)马王堆帛书天文资料与颛顼历的历元及五星知识524
(八)颛顼历的置闰问题527
第二十章 陈卓星官的历史嬗变537
(一)《步天歌》及其作者、注者538
(二)《天象赋》及其作者、注者546
(三)《晋书·天文志》和《隋书·天文志》中星官的若干问题551
(四)《开元占经》中的石、世、巫三家星官558
(五)宋代星官的划分法560
(六)《仪象考成》中的星官及其他562
(七)几点小结565
第二十一章 东方古代太阳黑子、北极光记录的整理与研究567
(一)中国古代太阳黑子记录整理工作的回顾567
(二)中、朝、越、日历史上太阳黑子年表若干问题的说明570
(三)中、朝、越、日历史上太阳黑子年表572
(四)古代极光的名称与描述的形式591
(五)北极光的最早记录和古代记录的真实性598
(六)从极光记录要素看古代东方极光记录的水平603
(七)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610
第二十二章 古代漏壶的理论与技术616
(一)沈括漏壶的结构617
(二)消除h变化对Q影响的方法623
(三)减缓水的扰动的装置及对a、t的研究628
(四)关于液体的粘滞性和密度问题631
(五)关于漏壶的显时系统635
索引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