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欧诸国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欧诸国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479490.jpg)
- 李迈先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1400238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657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6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欧诸国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东欧诸国史3
著者序3
第一编 东欧诸国的早期历史3
第一章 东欧的地理背景与民族分布3
一 东欧的地理区划3
一 波兰的地形图6
插图6
二 波兰的地理区划7
三 波兰的河川9
四 捷克的地形10
五 捷克的地理区划11
六 捷克的山脉和河川13
七 匈牙利的地形14
八 匈牙利的地理区划15
九 匈牙利的河川16
一○ 南斯拉夫的地形17
一一 南斯拉夫的地理区划18
一二 南斯拉夫的河川19
一三 罗马尼亚的地形21
一四 罗马尼亚的地理区划22
一五 罗马尼亚的河川23
一六 保加利亚的地形24
一八 保加利亚的河川25
一七 保加利亚的地理区划25
一九 阿尔巴尼亚的地形26
二○ 阿尔巴尼亚的地理区划与河川27
二 东欧的民族分布29
二一 东欧的民族分布图31
二二 东欧的宗教分布图32
一 波雅斯特(Py?st)王朝的建立43
第二章 波兰一由建车到瓜分(八四○——一七九五)43
二三 波兰国王米耶什科一世与王后44
二 来自西方和东方的外患45
二四 条顿骑士团在波兰建立的碉堡(十三世纪)46
二五 波雅斯特王朝统治下的波兰疆域图(十一十四世纪)48
三 波雅斯特王朝的全盛时期49
二六 波王凯西米儿大帝(1330一70)49
二七 雅荩隆王朝的建立者——雅荩洛与雅薇佳51
四 雅荩隆(Jageillon)王朝(一三八六——一五七二)52
二八 雅荩隆王朝统治下的波兰疆域图(十五世纪)55
五 王政共和时代(一五六九——一七九五)60
二九 波兰的西姆议会62
六 巴托利(S.Bathory)(一五七六——一五八六)的[大计画]64
七 瓦萨(Vasa)王朝(一五八七——一六六八)65
八 洪祸时期68
三○ 十七世纪初年的波兰69
三一 华沙皇宫(建於十七世纪末叶)72
三二 波兰的末代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1764一95)75
九 三次瓜分(一七七二、一七九三、一七九五)75
三三 波兰的第一、二、三次瓜分78
三四 波兰的民族英雄——柯修士科81
一 大摩拉维亚帝国(The Great Moravian Empire)(八三○——九○五)85
第三章 十八世纪以前的捷克斯洛伐克85
二 波希米亚(Bohemia)王国89
三五 查理四世所建的布拉格王宫93
三六 胡斯在布拉格大学内与学生谈话94
三七 现仍树立在布拉格市区的胡斯铜像96
三八 抛出窗外的一幕101
三 奥国统治之下的捷克102
第四章 十八世纪以前的匈牙利105
一 匈牙利王国之初建与阿尔帕德(Arpad)王朝(八九五——一三○一)105
三九 布达佩斯的阿尔帕德铜像107
四○ 圣史蒂芬王冠107
四一 布达佩斯的圣史蒂芬像108
二 历朝王位之争夺(一三○一——一五二六)110
三 瓜分与重建112
第五章 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东南欧117
一 鄂图曼帝国征服东南欧(一三五四——一五二九)117
二 土耳其帝国统治东南欧的制度120
三 土耳其帝国的衰微127
四 对外战争连遭挫败(一五七一——一七九二)131
一 罗马帝国建立戴西亚(Dacia)省与蛮族的入侵137
第六章 十九世纪以前的罗马尼亚137
四二 罗马皇帝图拉真(上中)监建戴西亚的城堡139
四三 多瑙河畔的古罗马城镇废墟140
二 瓦蕾琪亚(Wallachia)与莫德维亚(Moldavia)两公国141
四四 首次统一罗马尼亚三邦国的「勇敢的麦可」143
三 俄国入侵巴尔干的跳板145
四 罗马尼亚民族主义的兴起148
五 罗马尼亚的统一与独立152
四五 统一罗马尼亚的古萨155
四六 罗马尼亚首任国王凯洛尔一世158
第七章 十九世纪以前的保加利亚161
一 保加利亚的建国161
二 保加利亚的宗教问题——包格米尔教派(Bogomilism)165
三 土耳其统治之下的保加利亚168
四 保加利亚民族意识的觉醒171
五 保加利亚的民族独立运动173
六 保加利亚的统一与独立180
一 塞尔维亚(Serbia)的起源及其全盛时代——杜山帝国188
第八章 十九世纪以前的南斯拉夫188
四七 塞尔维亚国王——杜山191
二 克洛琪亚(Croatia)193
三 斯洛汶尼亚(Slovenia)197
四 波斯尼亚·赫泽格维纳(Bosnia-Herzegovina)、黑山区(Montenegro)与马其顿(Macedonia)199
五 塞尔维亚独立的经过(一八○四——七八)205
四八 首举反土义旗的塞尔维亚领袖——黑乔治与米洛什207
第九章 阿尔巴尼亚的独立215
一 由古史到土耳其之征服215
四九 阿尔巴尼亚的反土民族英雄——史坎德贝格217
二 阿尔巴尼亚的独立218
三 独立之后的混乱局面221
一 希腊民族复兴运动的兴起223
第十章 希腊的复兴与独立223
二 独立革命(一八二一——一八三○)227
三 独立以后的发展231
第二编 十九世纪的东欧236
第十一章 东欧的民族主义236
一 民族的复杂性与民族运动发展路线的差异236
二 东欧的特殊历史传统237
三 宗教信仰239
四 西方现代思潮和革命运动240
第十二章 波兰的复国(一八○○——一九一八)243
一 拿破仑时代的波兰复国运动与第四次瓜分243
五○ 近代波兰疆域的变迁244
二 此起彼伏的革命浪潮247
三 保守的民族主义——三方效忠(Trojlo-yalizm)(一八六四——一九一四)252
四 革命政党的成立255
五 波兰共和国的建立258
五一 毕苏斯基260
五二 德莫夫斯基(古)与白德瑞夫斯基(左)261
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建立(一八○○——一九一八)266
一 早期捷克民族主义的渊源266
二 捷克的民族复兴运动与革命政党的成立268
五三 白拉斯基271
三 斯洛伐克民族主义的萌芽273
四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的经过275
五四 捷克国父马萨里克(前方)摄於美国费城自由钟前277
五五 席申尼筹建的布达佩斯大桥282
第十四章 匈牙利的民族独立运动282
一 独立革命(一八四八——四九)282
五六 高舒资像283
二 奥匈妥协方案(Ausgleich)与双元帝国的建立(一八六七)288
五七 有「祖国的贤哲」之称的匈牙利政治家——戴克289
五八 奥皇法朗西斯·约瑟夫291
三 十九世纪下半期的政局与独立运动293
五九 萨拉耶佛事件:奥国王储遇刺,凶手被捕296
第十五章 战间期的波兰(一九一八一三九)301
一 疆域的重划301
第三编 战间期的新东欧(一九一八——三九)301
二 政府的重组与政局的演变306
三 经济的改革与重建312
四 少数民族问题315
五 战间期的波兰外交317
一 捷克的领域与民主政治体制323
第十六章 战间期的捷克(一九一八一三九)323
六○ 贝奈施总统偕妻出亡伦敦324
二 经济的建设328
三 少数民族问题329
四 慕尼黑会议与捷克之瓜分333
六一 慕尼黑会议(左起: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336
六二 德国占领布拉格后牛赖特巡视市区338
一 领域与人口的削减341
第十七章 战间期的匈牙利(一九一八一三九)341
二 政局的演变342
六三 匈共领袖贝拉孔向群众发表演说343
三 经济与社会345
四 战间期的对外关系346
一 南斯拉夫349
第十八章 战间期的巴尔干各国349
六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巴尔干350
六五 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354
二 罗马尼亚362
六六 罗马尼亚的法西斯组织——「铁卫士」368
三 保加利亚369
四 阿尔巴尼亚373
六七 阿尔巴尼亚首任总统——左格375
五 希腊376
一 德侵波兰、点燃战火383
第十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东欧383
第四编 现代东欧383
六八 史达林与里宾特罗甫於签订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中握手384
二 波兰的第六次瓜分(一九三九)386
六九 希特勒在华沙检阅德军387
七○ 波兰被分区占领(第六次瓜分)(1939一45)389
三 战火燃及巴尔干390
七一 第二次大战期间的南斯拉夫——图示南国被德义苏等国分区占领情形393
四 德苏战争394
五 战局的转变396
六 攸关东欧命运的战时高峰会议398
第二十章 苏联控制东欧的一般政策406
一 苏联对於东欧的基本战略406
二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407
三 「人民民主」的意义409
四 共产情报局的成立(一九四七——五六)413
五 苏联对於东欧的政治控制416
六 苏联对於东欧的经济控制420
七 苏联对於东欧的军事控制426
第二十一章 铁幕之内的波兰429
一 红军占领全境429
七二 卡坦森林中被红军集体谋害的波兰将士430
二 波共政权的建立431
三 战后波兰疆域人口的变化435
四 苏维埃化的实施438
五 戈慕卡(W.Gomulka)的民族共产主义(一九五六——七○)441
六 吉瑞克(E.Gierek)的十年统治(一九七○——八○)444
七 团结工联(Solidarity)(一九八○——八九)446
八 波兰的对外关系450
七三 美国巴顿将军接受捷人热烈欢迎454
第二十二章 铁幕之内的捷克455
一 「第三共和」(一九四五——四八)的联合政府455
七四 捷共领袖高德华(左二)及司兰斯基(右二)456
二 二月政变与共党夺权(一九四八)460
三 史达林主义之实施(一九四八——六八)463
四 捷克的自由化运动——「布拉格之春」(一九六八)470
五 华沙集团出兵干涉与「布里兹涅夫主义」(一九六八)472
七五 布里兹涅夫与杜布西克在布拉提斯拉瓦举行会议473
七六 苏联坦克侵入布拉格(1968年8月)475
六 胡萨克(G.Husak)时代(一九六九——八七)479
第二十三章 铁幕之内的匈牙利485
一 共产政权的建立485
二 拉科锡(M.Rákosi)的高压统治(一九四八——五六)487
七七 拉科锡(前面光头者)489
三 布达佩斯的反俄革命(一九五六)491
四 卡达(J.Kádar)时代(一九五六——八八)496
七八 卡达与苏联总理柯锡金497
第二十四章 共党治下的南斯拉夫501
一 两支地下的抗暴运动501
七九 狄托与保共领袖季米特洛夫504
二 南共政权的建立506
八○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区划508
三 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分裂512
四 狄托主义(Titoism)的内政新路线525
八一 南斯拉夫大企业的自营方式529
八二 南斯拉夫的政府组织537
五 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变革538
六 南斯拉夫的外交541
八三 东西双方争执的特里雅斯特地区543
八四 狄托(右)与波共领袖戈幕卡546
第二十五章 铁幕之内的罗马尼亚551
一 共产政权的建立551
八五 第二次大战以后的巴尔干554
二 党政组织的变化555
三 乔治欧·戴伊(G.Gheorghiu-Dej)时代(一九四四——六五)558
八六 乔治欧·戴伊559
四 西奥塞斯古(N.Ceausescu)时代(一九六五——)565
八七 西奥塞斯古向国会发表演说,谴贵苏联侵略捷克(1968)567
第二十六章 铁幕之内的保加利亚573
一 共产政权的建立573
八八 被保共处死的保加利亚农民党领袖——帕特柯夫577
二 季米特洛夫(G.Dimitrov)的统治(一九四四——四九)578
三 契文科夫(V.Chervenkov)时代(一九五○——五六)583
四 齐弗克夫(T.Zhivkov)时代(一九五六——)586
八九 保共领袖——齐弗克夫588
五 保加利亚的对外关系593
第二十七章 摇摆不定的阿尔巴尼亚595
一 共产政权的建立595
二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的党政结构597
九○ 阿共领袖——霍查(左)与谢瑚(右)597
三 依附苏联时期(一九四八——六一)598
九一 阿共领袖霍查与中共的周恩来601
四 阿尔巴尼亚的转向(一九六一)601
第二十八章 希腊——战后东欧惟一残存的民主国家605
一 英国支持下建立非共产政权605
二 希腊内战(一九四六——四九)609
三 混乱的政局611
四 巴巴葛斯(A.Papagos)、加拉曼理斯(C.Karamanlis)与巴潘德里奥(G.Papandreou)的右派政府(一九五二——六五)614
五 军人独裁(一九六七——七四)616
六 塞普路斯的独立(一九六○)618
七 民主共和的确立620
插图623
附录623
一 参考书目623
二 中西名词对照表及索引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