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 何凤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0299X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160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1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篇 劳动卫生学1

第一章 劳动过程对机体的影响3

第一节 劳动过程中机体的调节与适应3

一、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和劳动强度3

二、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3

三、脑力劳动与神经系统紧张作业时的生理变化特点3

第二节 作业能力3

一、劳动过程中作业能力的动态3

第三节 与劳动过程可能有关的疾患4

一、强制体位4

三、提高作业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主要措施4

二、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4

二、个别器官系统紧张5

三、预防措施5

第二章 工业毒物6

第一节 概述6

一、工业毒物的存在状态与接触机会6

二、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6

三、车间空气中工业毒物卫生标准的制订原则7

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9

一、铅9

二、四乙铅10

三、汞11

四、砷11

六、锰12

五、砷化氢12

七、铍13

第三节 刺激性气体14

一、氯14

二、氮氧化物14

三、光气15

第四节 窒息性气体16

一、一氧化碳16

二、氢氰酸17

三、硫化氢18

第五节 有机溶剂19

一、苯19

三、二甲苯20

二、甲苯20

四、二硫化碳21

五、四氯化碳22

六、汽油23

第六节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23

一、概述23

二、苯胺25

三、三硝基甲苯25

第七节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26

一、氯乙烯26

二、丙烯腈27

三、苯乙烯28

四、丙烯酰胺28

五、氯丁二烯29

一、有机磷酸酯类30

第八节 农药30

二、氨基甲酸酯类34

三、拟除虫菊酯类36

第三章 生产性粉尘38

第一节 概述38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及分类38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38

三、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0

第二节 矽尘41

一、可能发生矽肺的作业42

二、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42

三、矽肺病理变化和发病机理43

一、石棉粉尘45

第三节 硅酸盐尘45

二、滑石尘48

三、云母尘48

四、水泥尘49

第四节 碳尘50

一、煤尘50

二、石墨尘51

三、炭黑尘52

四、活性炭尘53

第五节 尘肺的预防措施53

第四章 物理因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56

第一节 不良气象条件56

一、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56

二、高温作业56

三、低温作业57

一、高气压58

二、低气压58

第二节 异常气压58

第三节 噪声59

一、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影响59

二、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61

三、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61

第四节 振动62

一、振动对机体的不良影响62

二、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63

三、预防措施64

三、发病潜伏期65

一、临床观察65

第二节 职业性肿瘤的识别65

一、好发部位65

二、发病条件65

第一节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65

第五章 职业性致癌因素65

二、实验研究66

三、流行病学调查66

第三节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66

一、职业性呼吸道肿瘤67

二、职业性膀胱癌67

三、职业性皮肤癌67

四、其他器官的肿瘤67

第四节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68

三、空气样品的采集70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70

一、劳动卫生监测的意义70

第六章 职业性危害因素的评价70

第一节 生产环境监测70

四、样品的测定72

第二节 生物监测与健康监护72

一、生物监测与健康监护的目的72

二、生物监测需要的基本知识73

三、内剂量的评价方法73

四、生物监测指标的选择74

五、监测结果的解释75

六、生物阈限值75

七、生物监测的质量保证75

一、流行病学调查在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中的作用76

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76

第三节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76

三、调查设计的基本要求77

四、调查资料的分析和判断78

五、常用的统计分析指标80

第七章 劳动卫生中的特殊问题83

第一节 妇女劳动卫生83

第二节 农村劳动卫生83

第八章 劳动卫生调查85

第一节 调查类型85

一、一般调查85

二、专题调查85

三、事故调查85

三、典型调查86

二、一般调查86

一、急性中毒事故调查86

第二节 调查步骤86

第九章 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88

第一节 概述88

第二节 工业通风88

一、工业通风的主要类型88

二、通风装置的选择和效果评价89

三、个人防护用品89

第二篇 职业病学91

总论91

一、职业中毒的类型97

二、职业中毒的临床综合征97

第一节 概述97

第一章 职业中毒97

三、职业中毒的治疗原则99

四、预防99

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99

一、铅中毒99

二、四乙基铅中毒101

三、汞中毒102

四、锰及其化合物中毒103

五、铍及其化合物所致铍病104

六、砷及其固体化合物中毒105

七、砷化氢105

第三节 刺激性气体中毒106

一、概述106

二、氯气中毒107

四、氮氧化合物中毒108

三、氨中毒108

五、光气中毒109

第四节 窒息性气体中毒110

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10

二、急性氰化物中毒111

三、急性硫化氢中毒111

第五节 有机溶剂中毒112

一、苯中毒112

二、甲苯中毒113

三、二甲苯中毒113

四、汽油中毒114

五、二硫化碳中毒114

六、四氯化碳中毒115

一、概述116

第六节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116

二、苯胺中毒117

三、联苯胺中毒117

四、三硝基甲苯中毒118

第七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中毒118

一、氯乙烯中毒118

二、丙烯腈中毒119

三、氯丁二烯中毒120

四、丙烯酰胺中毒120

第八节 农药中毒121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121

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123

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123

四、杀虫脒中毒124

第二章 职业性肺部疾患126

第一节 尘肺126

一、概述126

二、尘肺的临床表现126

三、尘肺的X线表现128

四、尘肺的诊断130

五、尘肺的治疗132

六、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和尘肺患者的安置133

七、尘肺的预防134

八、矽肺与煤工尘肺135

九、石棉肺136

十、滑石尘肺及其他137

第二节 职业性哮喘137

第三节 棉尘病139

第四节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140

第三章 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143

第一节 中暑143

第二节 高原病144

第三节 减压病145

第四节 噪声聋146

第五节 振动病147

第四章 职业性皮肤病150

一、职业性皮炎150

二、职业性痤疮152

三、职业性皮肤黑变病153

四、职业性皮肤溃疡154

五、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154

附录1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