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WCDMA技术与系统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WCDMA技术与系统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1463553.jpg)
- (芬)哈里·霍尔马(Harri Holma),(芬)安提·托斯卡拉(Antti Toskala)著;周胜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9668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WCDMA技术与系统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者序1
前言1
第1章 引言1
1.1 第三代系统中的WCDMA1
1.2 第三代系统的空中接口和频谱分配1
1.3 第三代系统的时间表4
1.4 WCDMA与第二代空中接口的区别4
1.5 核心网6
参考文献7
第2章 UMTS业务和应用8
2.1 引言8
2.2 UMTS承载业务9
2.3 UMTS QoS类型10
2.3.1 会话类型业务10
2.3.2 数据流类型16
2.3.3 互动类型17
2.3.4 后台类型18
2.4 不同终端类型的业务能力18
2.5 结束语19
参考文献19
第3章 WCDMA导论21
3.1 引言21
3.2 WCDMA主要参数汇总21
3.3 扩频和解扩23
3.4 多径无线信道和Rake接收机25
3.5 功率控制28
3.6 软切换和更软切换30
参考文献32
第4章 WCDMA的产生背景极标准化33
4.1 引言33
4.2 欧洲的背景情况33
4.2.2 宽带TDMA34
4.2.1 宽带CDMA34
4.2.3 宽带TDMA/CDMA35
4.2.4 OFDMA35
4.2.5 ODMA35
4.2.6 ETSI的选择36
4.3 日本的背景情况36
4.4 韩国的背景情况37
4.5 美国的背景情况37
4.5.1 W-CDMA N/A37
4.5.2 UWC-13637
4.5.3 cdma200038
4.5.4 TR46.138
4.5.5 WP-CDMA38
4.6 3GPP的建立38
4.7 3GPP2的建立39
4.9 ITU中的IMT2000进程40
4.8 协调一致阶段40
4.10 3GPP99年发布版之后的工作41
参考文献42
第5章 无线接入网结构44
5.1 系统结构44
5.2 UTRAN 结构46
5.2.1 无线网络控制器47
5.2.2 B节点(基站)47
5.3 UTRAN地面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48
5.3.1 概述48
5.3.2 水平层49
5.3.3 垂直平面49
5.4 Iu,UTRAN-CN的接口50
5.4.1 Iu CS的协议结构50
5.4.2 Iu PS协议结构51
5.4.3 RANAP协议52
5.4.4 Iu用户平面协议53
5.5 UTRAN内部接口54
5.5.1 RNC-RNC接口(Iur接口)和RNSAP信令54
5.5.2 RNC-B节点接口和NBAP信令56
参考文献58
第6章 物理层60
6.1 引言60
6.2 传输信道及其到物理信道的映射60
6.2.1 专用传输信道61
6.2.2 公共传输信道62
6.2.3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63
6.2.4 传输信道的帧结构64
6.3 扩频与调制64
6.3.1 扰码64
6.3.2 信道化码64
6.3.3 上行链路扩频与调制66
6.3.4 下行链路扩频与调制69
6.3.5 发射机特性71
6.4 用户数据传输72
6.4.1 上行链路专用信道72
6.4.2 上行链路复用74
6.4.3 随机接入信道的用户数据传输76
6.4.4 上行链路公共分组信道76
6.4.5 下行链路专用信道76
6.4.6 下行链路复用78
6.4.7 下行共享信道80
6.4.8 前向接入信道的数据传输80
6.4.9 用户数据的信道编码81
6.4.10 TFCI信息的编码82
6.5 信令82
6.5.1 公共导频信道(CPICH)82
6.5.2 同步信道(SCH)83
6.5.3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主CCPCH)83
6.5.4 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辅CCPCH)84
6.5.6 捕获指示信道(AICH)85
6.5.7 寻呼指示信道(RICH)85
6.5.5 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信令传输85
6.5.8 物理信道的CPCH接入过程86
6.6 物理层过程87
6.6.1 快速闭环功率控制过程87
6.6.2 开环功率控制87
6.6.3 寻呼过程88
6.6.4 RACH过程88
6.6.5 CPCH操作89
6.6.6 小区搜索过程90
6.6.7 发分集过程91
6.6.8 切换测量过程91
6.6.9 压缩模式的测量过程93
6.6.10 其他测量94
6.7 终端无线接入能力95
6.6.11 使用自适应天线的操作95
参考文献97
第7章 无线接口协议98
7.1 概述98
7.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98
7.3 媒体接入控制协议99
7.3.1 MAC层结构99
7.3.2 MAC层功能100
7.3.3 逻辑信道101
7.3.4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102
7.3.5 通过MAC层的数据流实例102
7.4 无线链路控制协议103
7.4.1 RLC层结构103
7.4.2 RLC层功能104
7.4.3 通过RLC层的数据流实例105
7.5.2 PDCP层功能107
7.5.1 PDCP层结构107
7.5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107
7.6 广播/组播控制协议108
7.6.1 BMC层结构108
7.6.2 BMC功能108
7.7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109
7.7.1 RRC层逻辑结构109
7.7.2 RRC层业务状态110
7.7.3 RRC功能和信令过程111
参考文献123
第8章 无线网络规划125
8.1 引言125
8.2 初始布局125
8.2.1 无线链路预算和覆盖效率126
8.2.2 负载因子和频谱效率130
8.2.3 负载因子计算举例135
8.2.4 扩容方案137
8.2.5 每平方公里的容量138
8.2.6 软容量139
8.3 容量和覆盖规划141
8.3.1 容量和覆盖的迭代预测141
8.3.2 规划工具142
8.3.3 研究实例143
8.3.4 网络优化146
8.4 与GSM共同规划147
8.5 多运营者间干扰148
8.5.1 简介148
8.5.2 最坏情况下的上行链路计算149
8.5.3 下行链路阻塞150
8.5.4 上行链路仿真150
8.5.5 仿真结果151
8.5.6 考虑邻道干扰的网络规划151
参考文献152
9.1 基于干扰的无线资源管理154
第9章 无线资源管理154
9.2 功率控制155
9.2.1 快速功率控制155
9.2.2 外环功率控制161
9.3 切换165
9.3.1 频率内切换165
9.3.2 WCDMA和GSM系统间的切换171
9.3.3 WCDMA内的频率间切换172
9.3.4 切换总结173
9.4 空中接口负载的测量173
9.4.1 上行链路负载173
9.4.2 下行链路负载175
9.5 接纳控制176
9.5.1 接纳控制概念176
9.5.2 基于宽带功率的接纳控制策略177
9.6 负载控制(拥塞控制)179
9.5.3 基于吞吐量的接纳控制策略179
参考文献180
第10章 分组接入182
10.1 分组数据业务182
10.2 WCDMA分组接入概述183
10.3.2 专用信道184
10.3.3 共享信道184
10.3.1 公共信道184
10.3 分组数据的传输信道184
10.3.4 公共分组信道185
10.3.5 信道类型选择185
10.4 分组调度算法示例185
10.4.1 引言185
10.4.2 时分调度186
10.4.3 码分调度187
10.4.4 基于发送功率的调度188
10.6 分组数据性能189
10.5.3 分组调度器和接纳控制189
10.6.1 链路级性能189
10.5 分组调度器和其他RRM算法之间的交互189
10.5.2 分组调度器和负载控制(拥塞控制)189
10.5.1 分组调度器和切换控制189
10.6.2 系统级性能191
参考文献197
第11章 物理层性能199
11.1 概述199
11.2 覆盖199
11.2.1 上行链路覆盖200
11.2.2 随机接入信道覆盖207
11.2.3 下行链路覆盖208
11.2.4 覆盖提高方法209
11.3 容量209
11.3.1 下行链路正交码209
11.3.2 下行链路发分集213
11.3.3 容量提高方法215
11.4 高比特速率216
11.4.1 路径间干扰217
11.4.2 多径分集增益219
11.4.3 高比特速率的可行性219
11.5 性能增强220
11.5.1 天线解决方案221
11.5.2 多用户检测223
参考文献228
第12章 UTRA TDD模式232
12.1 概述232
12.2 UTRA TDD物理层233
12.2.1 传输和物理信道234
12.2.2 调制和扩频234
12.2.3 物理信道结构,时隙和帧格式235
12.2.4 UTRA TDD物理层239
12.3.1 TDD-TDD干扰242
12.3 UTRA TDD 干扰估计242
12.3.2 TDD和FDD共存244
12.3.3 无执照的TDD运营246
12.3.4 关于UTRA TDD干扰的结论246
12.4 UTRA TDD结束语247
参考文献247
第13章 IMT-2000中的多载波CDMA249
13.1 引言249
13.2 逻辑信道250
13.3 多载波模式的扩频和调制251
13.3.1 上行链路扩频和调制251
13.3.2 下行链路扩频和调制251
13.4 用户数据传输252
13.4.1 上行链路数据传输252
13.4.2 下行链路数据传输253
13.4.3 用户数据的信道编码254
13.5 信令255
13.5.1 导频信道255
13.5.2 同步信道255
13.5.3 广播信道255
13.5.4 快速寻呼信道255
13.5.5 公共功率控制信道256
13.5.6 公共和专用控制信道256
13.5.7 用于信令传输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256
13.6 物理层过程256
13.6.1 功率控制过程256
13.6.2 小区搜索过程257
13.6.3 随机接入过程257
13.6.4 切换测量过程257
参考文献258
缩略语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