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坐力武器设计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坐力武器设计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461060.jpg)
- 黄庆和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坐力武器设计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无坐力武器系统发展简史1
1-1 概述1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历史1
1-2.1 1943年以前的研制情况1
1-2.2 M18式57毫米无坐力炮的研制4
1-2.3 T21(M20)式75毫米无坐力炮的研制6
1-2.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105毫米无坐力炮的研制6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8
1-3.1 T19(M27)式105毫米无坐力炮的研制8
1-3.2 106毫米营属反坦克武器系统的研制9
1-4.1 T62式37毫米无坐力炮12
1-4 105毫米和较小口径的其它无坐力炮12
1-4.2 T66式57毫米无坐力炮13
1-4.3 T190式2.75英寸无坐力炮13
1-4.4 90毫米无坐力炮和弹药14
1-4.5 T189和T237式105毫米连发无坐力炮的研制17
1-4.6 T136式105毫米无坐力炮的研制18
1-4.7 使用T170式106毫米无坐力炮的T和T166式“奥图斯”(ONTOS)自行无坐力炮武器系统的研制18
1-5其它大口径(大于105毫米的)武器20
1-5.1 120毫米重型反坦克武器的研制20
1-5.2 大卫·克洛克特XM63(XM28)式毫米和XM64(XM29)式155毫米无坐力炮21
1-5.3 8英寸无坐力加农炮(EK)的研制24
1-5.4 自动抽简炮尾的研制25
1-6 研究计划25
1-6.1 导言25
1-6.2 中西研究所(M试westResearchInstitute)26
1-6.3 装甲研究基金会(ArmourResearchFoundation)28
1-6.5 通用焊接公司31
1-6.4 费尔斯通轮胎和橡胶公司31
1-6.6 阿瑟·迪·利特尔公司32
1-6.7 哈威制铝(机械)公司〔HarveyAluminum(HarveyMachineCompany)〕32
1-6.8 加拿大军械研究和改进中心(CARDE)32
1-6.9 富兰克林研究所(FranklinInstitute)33
参考文献33
第二章 武器系统的设计和总体协调35
2-0 符号表35
第一节 绪言36
2-1 总述36
2-2 一些术语的定义36
2-3 一般工作原理37
2-5.1 毁伤概率39
2-5.2 命中概率39
第二节 武器系统的要求39
2-5 需要的炮口动能39
2-4 概述39
2-5.3 易伤面积40
2-6 武器系统的重量40
第三节 弹道参量的确定41
2-7 确定喷喉的截面积41
2-8 确定火炮和火药的要求42
2-9 用试验武器验证计算43
2-10 炮、弹和附件的总体设计43
第四节 数字例题44
参考文献47
3-1 总述48
第一节 绪言48
3-2 基本情况48
第三章 终点弹道48
第二篇 理论分析48
3-0 符号表48
3-3 典型的无坐力炮用弹头49
3-5 影响性能的因素50
3-5.1 导言50
3-5.2 弹丸的旋转50
3-4 定性叙述50
第二节 破甲弹弹头50
3-5.3 药形罩的物理性能51
3-5.4 炸高52
3-5.5 药形罩锥角53
3-5.6 药形罩的壁厚53
3-5.7 药形罩的形状53
3-5.8 药形罩与装药的同轴度54
3-5.9 射流的限制54
3-7.1 破片大小的分布55
3-7 破片特性的确定55
第三节 榴弹弹头55
3-6 定性叙述55
3-7.2 破片的初速57
3-7.3 破片的减速57
3-7.4 破片散布曲线58
3-7.5 可控破片59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弹头60
3-8 碎甲弹弹头60
3-8.1 导言60
3-8.2 碎甲弹的优缺点61
3-8.3 性能理论61
3-8.4 总的结论62
3-9 其他弹头62
参考文献63
4-0 符号表64
第四章 外弹道64
4-1 总述65
第一节 绪言65
4-2 武器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66
4-3 定性叙述66
第二节 空气动力和力矩66
4-4 概述66
4-5 空气动力67
4-5.1 法向力、升力和阻力67
4-5.2 马格努斯力67
4-6 空气动力力矩67
4-6.1 静力矩67
4-6.2 阻尼力矩67
4-7 力和力矩系数68
4-7.1 空气动力系数68
4-6.3 马格努斯力矩68
4-6.4 滚转阻尼力矩68
4-7.2 力矩系数和力矩69
4-8 空气动力系数的确定69
第三节 弹丸的稳定性69
4-9 导言69
4-11 旋转稳定70
4-11.1 陀螺稳定性70
4-10 稳定性基本概念70
4-11.2 动力平衡角71
4-11.3 动态稳定性71
4-11.4 旋转稳定弹的空气动力突跃72
4-12 尾翼稳定73
4-12.1 导言73
4-12.2 尾翼的类型73
4-12.3 动态稳定性73
4-12.5 马格努斯稳定性74
4-12.6 共振不稳定性74
4-12.4 尾翼稳定弹丸的空气动力突跃74
第四节 空气动力阻力75
4-13 概述75
4-14 亚音速76
4-15 跨音速76
4-16 超音速77
4-17 典型的阻力值77
第五节 质点弹道计算78
4-18 外弹道问题78
4-19 外弹道方程79
4-20 方程的解79
4-20.1 低伸弹道的半经验公式80
4-20.2 数字计算机解81
4-20.3 其它方法81
参考文献84
5-0 符号表85
第五章 内弹道85
第一节 绪言87
5-1 总述87
5-2 内弹道问题的定性叙述88
5-3 内弹道的解法89
5-4 几种无坐力炮和弹药的设计数据89
第二节 快速近似计算用的经验解法和图解法89
5-5 以效率条件为依据的解89
5-5.1 导言89
5-5.2 热力效率90
5-5.3 压力效率90
5-5.4 效率表和效率图91
5-5.5 数字例题91
5-6 表格化设计数据93
5-6.1 方法93
5-6.2 例题96
5-7.1 导言97
5-7 图解法97
5-7.2 曲线图的使用程序100
5-7.3 数字例题103
5-8 相似关系105
5-8.1 导言105
5-8.2 特性相似关系105
5-9 弹道变化的影响106
5-9.1 导言106
5-9.2 燃速系数B/Wo的影响106
5-9.3 火药力F的影响107
5-9.4 火药渐减性W/L的影响107
5-9.5 流量系数Γ的影响108
第三节 内弹道基本方程108
5-10 弹丸加速度方程108
5-12 火药燃烧速度方程109
5-11 火药气体状态方程109
5-13 火药气体从喷管流出方程112
5-14 膛内火药气体累积速度方程112
5-15 能量方程112
5-16 方程总述113
第四节 解方程的讨论114
第五节 以恒定的平均温度为基础的114
简易解法114
5-17 导言114
5-18 方法114
5-19 例题116
第六节 选择一定的火炮参量最佳值用的解析方程118
5-20 一定炮口能量的最轻火炮118
5-21 一定初速的最短火炮121
5-22 数字例题121
第七节 利用数字计算机解内弹道122
第八节 条件为“燃尽”之后的解123
5-23 导言123
5-24 按“燃尽”条件修正方程组124
5-25 “燃尽”条件下方程组的解124
5-26 例题124
第九节 热交换125
5-27 导言125
5-28 基本方程126
5-29 方程的解126
5-30 温度分布数据128
5-30.1 理论计算128
5-30.2 试验情况138
第十节 专门论题139
5-31 未燃尽火药的损失139
5-32 膛内的压力梯度141
5-33 火药燃烧的形状系数142
5-34 炮口闪光143
5-34.1 基本理论143
5-34.2 闪光的抑制144
5-35 身管重量的计算144
5-36 内弹道计算中使用的常数145
参考文献145
第六章 坐力的消除147
6-0符号表147
第一节 绪言148
6-1动量守恒148
6-2超音速喷管149
6-3对内弹道的影响149
第二节 拉瓦尔喷管理论150
6-4假设150
6-5定义150
6-6.1 流速151
6-6基本方程151
6-6.2 质量流量152
6-6.3 喷管产生的推力153
6-7 设计考虑155
第三节 坐力消除理论158
6-8 动量比参量的定义158
6-9 作为火炮和喷管参量的函数的动量比方程159
6-10 药室压力对理想容器压力之比的方程159
6-11 方程的图解法160
6-12 喷管性能因素162
6-12.1 喷管推力随喷管膨胀角的变化162
6-12.2 喷管推力随喷管膨胀比的变化162
6-12.3 喷管入口面积和药室结构对无坐力炮性能的影响163
第四节 喷管烧蚀164
6-13 一般性讨论164
6-14 理论165
6-15 各种金属的抗烧蚀性166
6-16 相似关系169
6-17 影响烧蚀速率的其它因素170
第五节 等膛径喷管170
第六节 坐力补偿器172
第七节 喷气流的效应172
6-18 导言172
6-19 各种损伤机理173
6-20 后喷气流和闪光的模式174
6-21 实验数据177
6-21.1 压力等值线177
6-21.2 危险区178
6-21.3 导流179
参考文献180
第二节 命中概率183
第一节 绪言183
7-1 概述183
7-0 符号表183
第七章 武器系统的效率183
7-2 误差原因184
7-3 命中概率的计算185
7-3.1 概述185
7-3.2 与火控系统型式有关的误差185
7-3.3 横向和纵向单发命中概率186
7-4 试射弹的使用187
7-4.1 概述187
7-4.2 弹道不偶合的数值187
7-5 无坐力炮命中概率189
7-5.1 单纯瞄准与用试射弹的比较189
7-5.2 制式武器的命中概率190
7-5.3 命中概率与各种条件的函数关系191
7-5.4 命中概率与初速的函数关系193
第三节 毁伤概率195
7-6 导言195
7-7 硬目标195
7-7.1 概述195
7-7.2 毁伤型式195
7-7.3 有效毁伤面积196
7-7.4 毁伤概率的计算196
7-7.5 毁伤概率的典型值197
7-8 面目标197
7-8.1 概述197
7-8.2 杀伤面积197
参考文献198
第八章 测试技术199
8-0 符号表199
第一节 绪言199
8-1 概述200
第二节 速度的测定200
8-2 探测装置201
8-2.1 断路靶网系统202
8-2.2 通路靶系统203
8-2.3 螺线管探测器203
8-2.4 天幕靶204
8-2.5 雷达测速204
8-2.6 照像方法206
第三节 压力测定207
8-3概述207
8-4 铜柱测压器207
8-5 压电测压器208
8-6 应变测压器208
8-7.2 应变器209
8-7.1 概述209
第四节 其他测试技术209
8-7 应变测量209
8-7.3 应变器的其他用途210
8-8 加速度的测定210
8-8.1 概述210
8-8.2 加速度仪210
8-9 坐力的测定210
8-9.1 概述210
8-10.1 概述211
8-10.2 测温技术211
8-9.2 坐力冲量的测定211
8-10 温度的测定211
8-9.3 坐力测定211
8-11 弹丸的运动212
8-11.1 偏航212
8-11.2 旋转212
8-12.2 冲击波测压器213
8-12.1 概述213
8-12 冲击波213
8-13 记录装置214
8-13.1 示波器214
8-13.2 磁带214
第五节 总的考虑215
参考文献215
第三篇 设计216
第九章 基本设计考虑216
第一节 绪言216
9-1无坐力炮的优点216
9-2武器系统设计方法的重要性216
9-3.3 俄国和德国的设计217
9-3.2 戴维斯(Davis)炮217
9-3.1 基本原理217
9-3各种武器结构的说明217
9-3.4 伯内(Burney)炮218
9-3.5 混合式炮218
9-3.6 侧装填结构223
9-3.7 使用有孔药筒的结构224
9-3.8 特殊结构225
9-4无坐力炮的缺点225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233
9-5概述233
9-6基本因素234
9-6.1 使用武器的人234
9-6.2 野战保养235
9-6.3 生产人员235
第三节 可靠性236
9-9人因工程小组的职责236
9-10基本原理236
9-8应用范围236
9-7人因工程鉴定236
9-11材料238
9-12环境条件的有害影响239
第四节 可维护性240
9-13基本原则240
9-14可接近性240
9-15标准化241
参考文献241
第十章 无坐力炮及其零部件243
10-0符号表243
第一节 总的设计考虑243
10-1概述243
10-2击锤243
10-3击针243
10-6发射药244
10-5点火药244
10-4底火244
10-7药简245
10-8弹丸245
10-9炮尾与炮弹之间的关系245
10-10药室与炮弹之间的关系246
10-11炮管与炮弹之间的关系246
10-12药室246
10-13喷管246
10-14炮管247
10-15小结247
第二节 喷管247
10-16概述247
10-17喷管烧蚀248
10-18喷管型式249
1018.1中心喷管249
10-18.2 炮尾带挡板的中心喷管249
10-18.4 多喷管和前喷口250
10-18.3 可胀式中心喷管250
10-18.5 环形喷管251
10-18.6 断隔环形喷管251
10-18.7 肾形喷口的喷管251
第三节 炮尾252
10-19概述252
10-20特性252
10-21火药气体的密闭253
10-22炮尾类型253
10-23炮尾的操纵机构254
第四节 药室255
10-24概述255
10-25药室容积的意义255
10-26发射药的喷出255
10-27概述256
10-28设计考虑256
第五节 炮管256
10-29设计中须考虑的其它问题257
第六节 击发机构259
10-30结构特点259
10-31实例259
10-32保险装置263
参考文献263
11-0符号表265
第十一章 弹药265
第一节 绪言266
11-1概述266
11-2总的设计考虑266
11-3现有炮弹性能表268
第二节 弹丸269
11-4概述269
11-5弹丸种类269
11-6.1 弹体壳271
11-6设计考虑271
11-6.2 要求的数据272
11-6.3 稳定方法272
11-7金属零件可靠性——弹道环境内273
的结构完整性273
11-7.1 概述273
11-7.2 应力分析273
11-8空气动力设计274
11-9其它的设计考虑274
11-10弹头设计275
11-11弹带275
11-12闭气环276
11-13变形补偿276
11-14弹丸起动力276
11-17.1 总述277
11-17有孔药筒277
11-16概述277
第三节 药筒277
11-15推管277
11-17.2 对内弹道的影响278
11-17.3 孔径的影响278
11-17.4 药筒内外的压力差281
11-17.5 应力分析282
11-17.6 有孔药筒的衬筒284
11-17.7 衬筒材料284
11-17.8 衬筒的使用285
11-18可碎药筒286
11-18.1 概述286
11-18.2 要求286
11-18.3 可碎药筒的材料286
11-20.1 范围287
11-20概述287
11-19无孔药筒287
第四节 点火具287
11-18.4 “大卫·克洛克特”的药筒287
11-20.2 背景288
11-21点火具结构288
11-21.1 概述288
11-21.2 辅助点火药289
11-21.3 主点火药289
11-21.4 底火座和点火管289
11-21.5 底火290
11-22基本设计知识291
11-23研究程序291
11-23.1 概述291
11-23.2 孔径与孔的图式的确定291
11-23.3 实例计算293
11-23.5 初步的弹道试验294
11-23.4 孔的图式的选择294
11-23.6 最后的工程试验295
第五节 引信295
11-24概述295
11-25引信类型296
11-26保险和解脱保险296
第六节 发射药296
11-27概述296
11-28发展历史297
11-29基本特性298
11-29.1 火药成分298
11-29.2 火药力298
11-29.3 燃烧温度298
11-29.4 药壁厚298
11-29.5 燃烧速度298
11-29.6 火药形状298
11-30 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299
11-31 增面燃烧和减面燃烧300
参考文献301
第十二章 炮架302
第一节 绪言302
12-1 概述302
12-2 实例303
12-2.1 M79式炮架303
12-2.2 T173式炮架304
12-2.3 XM124式炮架304
12-2.4 T234式炮架305
第二节 辅助设备306
12-3 概述306
12-4 安装方法307
12-4.1 普通应力武器307
12-4.2 高应力武器307
12-5.3 试射枪箍架308
12-5.2 瞄准镜座308
12-5 安装要求308
12-5.1 地面和车载炮架308
参考文献309
第十三章 火力控制310
13-1 概述310
13-2 典型设计311
13-2.1 装有M8C式0.5英寸试射枪的M40式106毫米无坐力炮311
13-2.2 装有XM90E1式试射枪的XM105型311
120 毫米无坐力炮311
13-3 曳光试射弹的类型312
13-4 目标指示的评定312
13-5 弹着显示药的成分312
13-6 点火313
参考文献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