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地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台湾地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1454134.jpg)
- 陈正祥著 著
- 出版社: 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 ISBN:9576381711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台湾地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理之变迁1
第一节 地图测绘之进步1
第二节 行政区划之演变8
上册9
增订版自序9
初版自序15
第三节 土地开拓与人口增加19
第四节 产业之发展30
第五节 社会之革新40
第二章 天然环境及其限制45
第一节 离岛之位置45
第二节 地体构造46
第四节 土类与土壤冲蚀52
第三节 绝对与相对高度52
第五节 河川之特性58
第六节 海岸线60
第七节 所受之影响62
第三章 气候与气候分类67
第一节 季风与雨期67
第二节 雨量71
第三节 可能蒸散量与水分平衡79
第四节 气温与温度带88
第五节 气候之分类95
第六节 台风99
第七节 气候区域103
第四章 土地利用与农业区域108
第一节 土地利用之重要108
第二节 土地利用之型类109
第三节 近年土地利用之变迁111
第四节 复作指数123
第五节 农业区域126
第六节 平原与冲积扇区--农田区164
第七节 丘陵区--农林混合区168
第八节 山地区--森林170
第九节 离岛区--农渔兼营区172
第五章 作物之配合及其区分174
第一节 主要作物176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178
第三节 作物之配合型181
第四节 作物区域186
第五节 提要与检讨190
第一节 人口之增加196
第六章 人口196
第二节 分布及其变迁200
第三节 人口密度与人口增加率之关系216
第四节 人口之组成219
第五节 农村人口之过剩242
第六节 先住民之分布与移动246
第七章 村落·乡街·都市256
第一节 村落之形态256
第二节 乡街之分布与分类260
第三节 都市之发展266
第八章 台北市278
第一节 位置与环境278
第二节 发展之过程282
第三节 人口及其密度287
第四节 工商业296
第五节 土地利用300
第六节 交通与给水305
第七节 职能区分309
第九章 基隆港320
第一节 商港之地位320
第二节 天然环境327
第三节 发展经过329
第四节 港口与筑港333
第五节 人口及其职业分配341
第六节 工商业345
第七节 交通与水电供应352
第八节 土地利用与都市区划356
第一节 水产之环境与生产价值365
第十章 渔盐之利365
第二节 渔场与渔港366
第三节 主要鱼类与渔获368
第四节 沿岸渔业372
第五节 外海渔业374
第六节 养殖渔业377
第七节 运销与制造380
第八节 盐业385
上册地图索引393
上册附表索引397
上册照片索引400
上册综合索引400
第一节 水文的特性与资料401
第十一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401
中册401
第二节 地面水资源的开发403
第三节 地下水之利用416
第四节 防洪与水土保持420
第五节 1959年的「八七大水灾」426
第六节 水力发电435
第七节 公共给水442
第八节 问题与建议445
第十二章 森林与林业464
第一节 森林之分布464
第二节 林型与材积467
第三节 森林之管理与经营473
第四节 木材之生产与搬运481
第五节 主要林场489
第六节 木材之消费与贸易499
第七节 樟树与樟脑504
第十三章 家畜饲养519
第一节 主要农家副业519
第二节 猪的饲养522
第三节 水牛与黄牛532
第四节 家禽537
第十四章 矿产与工业544
第一节 煤544
第二节 中小型煤坑调查实例562
第三节 其他矿产564
第四节 工业化之进展576
第五节 主要工业产品581
第一节 发展之经过609
第十五章 糖业609
第二节 产业之特质及其演变616
第三节 原料供应与农务改进623
第四节 产制与运销634
第五节 台糖的副产与副业647
第六节 赤糖业650
第十六章 交通建设667
第一节 铁路667
第二节 公路690
第三节 港口建设与海运699
第四节 民用航空707
第五节 通讯设施710
第十七章 对外贸易727
第一节 早期之贸易727
第二节 港口开放与外商介入730
第三节 日据时期之发展735
第四节 光复以来之对外贸易737
第五节 商品构成740
第六节 往来国家749
第七节 主要商港760
第十八章 地理区域768
第一节 中部山区769
1.中部山区769
第二节 北部丘陵区770
2.宜兰三角770
3.基隆竹东丘陵783
4.大屯山799
5.台北盆地803
6.林口台地804
7.桃园冲积扇805
8.新竹平原806
9.苗栗丘陵817
第三节 西部平原区819
10.大甲平原819
11.大肚山台地820
12.台中盆地822
13.浊水溪冲积扇831
14.八卦山台地834
15.集集竹崎丘陵840
16.嘉南平原841
17.澎湖群岛855
18.高雄平原855
19.内门丘陵865
20.屏东平原867
第四节 东南丘陵区886
21.恒春半岛886
22.东台纵谷891
23.东岸山地891
24.绿岛与兰屿895
中册地图索引897
中册附表索引900
中册照片索引905
中册综合索引908
下册909
第十九章 山区与高山族909
第一节 山区的范围与地形909
第二节 气候与植物带917
第三节 交通路线及人口分布935
第四节 土地利用939
第五节 高山族955
第六节 日月潭及其邻近之山间盆地1005
第二十章 台北盆地1011
第一节 区域范围与地形1011
第二节 开拓经过1015
第三节 人口及其分布1020
第四节 土地利用1051
第五节 芦州乡实地调查之例1056
第六节 交通与工业区位1064
第七节 台北市之卫星街1087
第一节 溪流改道1103
第二十一章 桃园冲积扇1103
第二节 特珠景观1107
第三节 土地利用1111
第四节 桃园大圳与石门水库1118
第五节 人口、聚落与交通1124
第六节 桃园1134
第二十二章 澎湖群岛1145
第一节 群岛之形成1145
第二节 开拓与建置1147
第三节 地形、气候与土壤1150
第四节 土地利用1156
第五节 人口1167
第六节 粮食供应及其问题1178
第七节 渔业1181
第八节 交通与给水1186
第九节 马公1190
第二十三章 东台纵谷1200
第一节 纵谷之范围与地形1200
第二节 气候及其影响1208
第三节 开拓与移民1215
第四节 土地利用1221
第五节 人口、聚落与交通1225
第六节 开发的前途1232
第二十四章 兰屿及其他附属岛屿1239
第一节 天然环境1239
第二节 雅美族1244
第三节 农耕与渔捞1255
第四节 开发问题1260
第五节 绿岛1267
第六节 琉球屿1270
第七节 龟山岛1271
第八节 彭佳屿1272
第九节 棉花屿、基隆屿与花瓶屿1277
下册地图索引1279
下山附表索引1282
下册照片索引1285
下册综合索引1286
附录:新统计表1287
主要参考文献1307
1.中日文部份1307
2.西文部份1316
本书著者早中期著作目录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