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价值学说新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劳动价值学说新探
  • 晏智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886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劳动价值学说新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是时代的要求1

第一篇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反思11

第一章 经济学价值论的使命13

经济学“价值”概念辨析13

商品价值与生产要素15

价值与交换17

价值与价格19

价值与消费21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谛24

分析前提24

分析逻辑27

狭义劳动价值论的深化28

第三章 劳动价值论与财富32

一元论与多元论32

历史环境的错位36

附录: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效用分析39

一、效用分析的条件40

二、效用分析的方法42

三、效用的经济作用44

小结53

第四章 劳动价值论与价格55

又一个一元论与多元论的对照55

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57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Ⅰ59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Ⅱ62

价格决定论的内涵及基本框架64

结束语68

第五章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及其历史教训70

斯密与李嘉图解决困难的尝试70

恩格斯论李嘉图学派的破产73

对李嘉图体系矛盾的一些解说74

反对论者对李嘉图学说的责难76

李嘉图追随者的诡辩79

第六章 马克思是否超越了李嘉图?83

第二篇 时代变迁中的劳动价值论89

第七章 与效用价值论孪生与共存97

古代希腊和罗马思想家的价值观念97

古希腊学者论价值97

罗马人的价值观点100

中世纪神学家的价值观念102

基督教神学家的价值概念102

阿奎纳的价值学说102

禁止高利贷105

阿奎纳时代之后的价值观106

16-17世纪经验主义价值观108

宗教法学家109

重商主义者111

第八章 从劳动价值论过渡到生产成本价值论119

18世纪上半期价值论的发展120

主观效用论的初步尝试:伯努里和加里阿尼120

法国重农主义的主客观混合价值观念:魁奈和杜尔阁126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价值论130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137

劳动决定价值原理138

资本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140

资本变化对价值的影响142

“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146

从生产要素价值论到生产成本价值论149

第九章 劳动-成本论衰落与主观价值论萌生158

主观价值论的先声159

主观价值论的主要先驱者166

边际分析主要先驱者戈森的学说172

“戈森定律”173

主观效用价值论178

主观心理劳动论和交换论182

第十章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兴起与发展187

概论187

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192

杰文斯的交换方程式197

门格尔的主观价值论204

门格尔的价格论及其他210

瓦尔拉斯的“稀少性”价值论213

边际革命的发展221

第十一章 主客观价值-价格论的双重合流及其发展223

合流不可避免223

马歇尔完全竞争经济学的价值--价格论概要225

马歇尔经济学的基本特点225

需求论226

供给论233

供求均衡价值论238

收入分配论245

张伯伦“垄断竞争”价值-价格论概要248

纯粹竞争的价值决定249

垄断竞争的价值决定251

第三篇 “价值转形论”百年论战史考257

第十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争论260

概论260

“马克思的剥削学说”265

庞巴维克对马克思学说的批评265

《马克思体系的终结》268

希法亭对庞巴维克的反批判284

“作为经济范畴的价值”284

“价值和平均利润”290

鲍尔特基维茨对马克思理论的研究293

“马克思体系中的价值与价格”293

“对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基本理论结构的修正”298

第十三章 20世纪40-50年代的争论308

斯威齐“重燃战火”309

问题的提出309

马克思的解法310

可供选择的解答312

鲍尔特基维茨方法的必然结果316

价值计算的意义318

从温特尼茨到米克319

温特尼茨的解法320

梅的评论324

琼·罗宾逊夫人的观点326

道布的评论329

米克的说明333

迪金森的评论337

赛顿“最后的话”338

转化原理的一般性表述340

选择怎样的不变量?341

用那个部门做代表性部门?343

对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方针理论依据的质疑344

第十四章 萨缪尔森引发的争论347

萨缪尔森:劳动价值论是不必要的迂回348

“工资与利息”(1957年)348

《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1971年)353

森岛通夫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解说(1973年)35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两重的360

关于马克思的转形理论365

鲍莫尔与萨缪尔森的争论(1974年)367

鲍莫尔:马克思的本意不是说明价格367

萨缪尔森:剩余价值论也是不必要的迂回369

第十五章 解读斯拉法:米克和斯迪德曼372

斯拉法:回归古典派传统375

分析的前提375

生产的分析方法376

三种生产模式377

工资变动对价格的影响380

不变的价值尺度382

将商品价值或价格还原为劳动386

米克:沟通斯拉法与马克思388

斯迪德曼: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剥削论392

“转形问题”394

价值、价格和利润396

第十六章 转形问题“新解”评述401

谢赫的“反馈”方法和平衡增长论(1977,1984)401

迪梅尼尔的“新解释”(1980,1983)412

利佩茨的阐述(1982)418

参考文献4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