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分析化学
  • 黄杉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2116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分析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0.2分析方法的分类1

0.2.1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1

0.2.2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2

0.2.3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2

0.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3

第1章 分析质量保证与控制4

1.1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4

1.1.1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4

1.1.2数字修约规则5

1.1.3运算规则5

1.2定量分析误差及其产生原因6

1.2.1系统误差6

1.2.2随机误差7

1.3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8

1.3.1准确度与误差8

1.3.2精密度与偏差8

1.3.3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11

1.4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1

1.4.1频率分布12

1.4.2正态分布13

1.4.3标准正态分布13

1.4.4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14

1.5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15

1.5.1 t分布曲线15

1.5.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16

1.5.3显著性检验17

1.5.4测定结果离群值的舍弃20

1.5.5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22

1.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3

1.6.1选择合适的方法23

1.6.2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23

1.6.3减小系统误差24

1.6.4减小随机误差25

习题25

第2章 化学分析法27

2.1滴定分析概述27

2.1.1滴定分析法的常用术语27

2.1.2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28

2.1.3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28

2.1.4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29

2.2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31

2.2.1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31

2.2.2分布系数32

2.2.3酸碱溶液pH的计算35

2.2.4配位平衡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43

2.2.5条件电极电位51

2.3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54

2.3.1酸碱指示剂54

2.3.2金属指示剂57

2.3.3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59

2.3.4沉淀滴定中的指示剂60

2.3.5仪器分析方法指示终点62

2.4滴定曲线及滴定条件的选择63

2.4.1酸碱滴定63

2.4.2配位滴定66

2.4.3氧化还原滴定67

2.5滴定分析法的应用70

2.5.1酸碱滴定法的应用70

2.5.2配位滴定法的应用71

2.5.3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72

2.6重量分析法74

2.6.1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75

2.6.2沉淀条件的选择75

2.6.3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76

2.6.4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78

2.6.5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79

2.7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80

2.7.1试样的采取80

2.7.2分析试样的制备81

2.7.3湿存水的处理81

2.7.4试样的分解82

习题84

第3章 电化学分析法86

3.1电位分析法86

3.1.1电化学分析法概要86

3.1.2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87

3.1.3离子选择性电极与膜电位88

3.1.4直接电位分析法和仪器97

3.1.5电位滴定法99

3.2电解和库仑分析法101

3.2.1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101

3.2.2电解分析法102

3.2.3库仑分析法102

3.3极谱和伏安分析法106

3.3.1极谱法基本原理106

3.3.2极谱定量分析108

3.3.3极谱法定性110

3.3.4单扫描极谱法112

3.3.5方波极谱法114

3.3.6脉冲极谱法115

3.3.7循环伏安分析法116

3.3.8溶出伏安法119

3.4新型电化学传感器121

3.4.1化学修饰电极121

3.4.2超微电极122

3.4.3生物传感器123

3.4.4离子通道传感器124

3.4.5纳米粒子标记生物分子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124

习题126

第4章 原子光谱分析法128

4.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28

4.1.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述128

4.1.2基本原理128

4.1.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器133

4.1.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及技术139

4.1.5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145

4.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146

4.2.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146

4.2.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151

4.2.3发射光谱定性分析153

4.2.4光谱定量分析154

4.3原子荧光分析155

4.3.1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概述155

4.3.2基本原理156

4.3.3原子荧光分析仪器158

4.3.4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159

习题160

第5章 分子光谱分析法161

5.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62

5.1.1光吸收的基本定律162

5.1.2有机及无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166

5.1.3显色反应及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173

5.1.4分光光度测定方法179

5.1.5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182

5.2分子振动光谱分析187

5.2.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189

5.2.2振动频率的特征性191

5.2.3影响振动吸收峰的因素192

5.2.4吸收峰的强度194

5.2.5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光谱基团频率194

5.2.6红外光谱结构分析步骤196

5.2.7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结构及其特点198

5.2.8拉曼散射光谱201

5.2.9振动光谱分析的技术特点204

5.2.10振动光谱分析的应用204

5.3分子发光分析法205

5.3.1分子荧光和磷光光谱法205

5.3.2磷光分析法214

5.3.3化学发光与生物发光分析215

习题220

第6章 核磁共振谱分析法223

6.1基本原理223

6.1.1核在磁场中的自旋223

6.1.2核磁共振现象224

6.1.3核子自旋弛豫过程227

6.2化学位移δ和核磁共振谱227

6.2.1电子屏蔽作用和屏蔽常数σ227

6.2.2化学位移228

6.2.3影响氢谱化学位移的因素230

6.3自旋耦合及其自旋分裂233

6.3.1自旋-自旋耦合和自旋分裂现象233

6.3.2耦合常数J233

6.3.3核的等价性质235

6.3.4裂分规律235

6.3.5核磁共振谱图的分类236

6.3.6不同基团中质子的耦合情况238

6.4核磁共振仪239

6.4.1连续波共振谱仪239

6.4.2 NMR测定的灵敏度与分辨率240

6.4.3脉冲傅里叶变换共振谱仪240

6.5样品处理技术241

6.6核磁谱图解析举例241

6.7其他核磁共振谱简介245

6.8核磁共振应用245

习题245

第7章 质谱分析法247

7.1质谱分析基本原理247

7.1.1原理概述247

7.1.2质谱仪器性能指标248

7.2质谱仪的结构和功能249

7.2.1真空系统249

7.2.2进样系统249

7.2.3电离源249

7.2.4质量分析器253

7.2.5离子检测器256

7.2.6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257

7.3离子的产生和种类257

7.3.1离子的产生257

7.3.2离子的种类258

7.4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的确定260

7.4.1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260

7.4.2分子式测定261

7.5谱图解析举例262

7.6质谱的定量分析265

7.7质谱的应用265

习题266

第8章 分离分析方法267

8.1气相色谱法267

8.1.1色谱法基础267

8.1.2气相色谱仪275

8.1.3气相色谱固定相276

8.1.4气相色谱检测器280

8.1.5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285

8.1.6气相色谱定性方法287

8.1.7气相色谱定量方法288

8.1.8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简介290

8.2高效液相色谱法291

8.2.1高效液相色谱仪292

8.2.2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因素294

8.2.3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296

8.2.4固定相297

8.2.5流动相298

8.2.6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类型的选择299

8.3毛细管电泳300

8.3.1毛细管电泳简介300

8.3.2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300

8.3.3仪器系统305

8.3.4毛细管区带电泳306

8.3.5毛细管电泳的其他分离模式308

8.3.6分离条件选择方法308

8.4超临界流体色谱法309

8.4.1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简介309

8.4.2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基本原理310

8.5膜分离法311

8.5.1膜分离的基本原理311

8.5.2膜分离类型311

8.6溶剂萃取分离313

8.6.1分配系数与分离系数314

8.6.2萃取剂的选择314

8.6.3超临界流体萃取315

8.6.4固相萃取315

8.7离子交换分离方法316

8.7.1离子交换树脂316

8.7.2离子交换分离操作的一般方法317

8.7.3离子交换法的应用318

8.7.4连续离子交换技术320

8.8现代分离技术简介320

8.8.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离320

8.8.2基于纳米通道技术的分离321

习题322

第9章 现代表征技术简介324

9.1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与俄歇电子能谱法324

9.1.1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324

9.1.2俄歇光电子能谱法327

9.1.3电子能谱仪基本结构331

9.1.4 XPS和EAS的应用333

9.2扫描电子显微镜334

9.2.1构造335

9.2.2工作原理337

9.2.3试样的制备337

9.2.4应用338

9.3透射电子显微镜339

9.3.1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和成像原理339

9.3.2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术340

9.4扫描探针显微镜345

9.4.1概述345

9.4.2基本原理345

9.4.3 SPM仪器结构347

9.4.4 SPM应用348

9.5化学成像简介349

9.6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350

9.6.1概述350

9.6.2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基本原理350

9.6.3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基本结构351

9.6.4表面等离子共振型传感器应用352

9.7压电传感器352

9.7.1概述352

9.7.2压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353

9.7.3压电传感器的基本结构353

9.7.4压电传感器的生化分析应用354

习题354

第10章 实验室认可355

10.1实验室认可的基本知识355

10.1.1认可的定义355

10.1.2实验室认可与质量认证的区别355

10.1.3实验室认可的作用和益处356

10.1.4实验室认可的依据357

10.1.5实验室认可过程357

10.1.6实验室认可的领域358

10.2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359

10.2.1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359

10.2.2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359

10.2.3管理体系的建立360

10.2.4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361

10.3实验室认可中的关注重点363

10.3.1现场考核试验363

10.3.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363

10.3.3量值溯源365

10.3.4能力验证366

10.3.5非标准方法的确认368

10.3.6内部质量控制368

习题369

参考文献370

附录3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