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林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林县志
  • 林县志编纂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07596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760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8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林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1

序一1

序二3

第一卷 地理7

第一章 位置、政区7

一、位置7

二、境域7

三、建置沿革8

四、区划10

第二章 地质33

一、地层33

二、构造36

三、岩浆岩36

四、矿产37

一、西部中山区41

第三章 地貌41

二、南北低山区42

三、东部丘陵区45

四、盆地45

第四章 气候46

一、四季特征46

二、日照、气温46

三、地温、霜47

四、降水、雪48

五、冰雹51

六、风53

七、热量分析53

八、物候54

第五章 水文55

一、河流55

二、地下水58

一、褐土类61

第六章 土壤61

二、棕壤土类63

第七章 生物资源65

一、植物65

二、动物66

第八章 县城67

第九章 历年灾害纪实71

第二卷 天门会农民起义79

第一章 天门会的兴起和发展79

第二章 战官军、斗豪绅82

第三章 反抗军阀84

第四章 孤军奋战86

第五章 天门会的失败与再起88

第三卷 革命根据地91

一、根据地的创建93

第一章 根据地的创建、发展93

二、根据地的巩固95

三、根据地大发展96

第二章 创建地方党、群组织99

一、成立中共林县中心县委员会99

二、建立中共林北县委员会100

三、开辟林南地下党的活动100

四、成立中共林县委员会102

五、创建抗日群众团体104

第三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6

一、对国民党新五军的统战工作106

二、对河北民军的统战工作107

三、成立抗敌联防委员会108

四、合作抗日108

一、反扫荡斗争110

第四章 武装斗争110

二、反摩擦斗争113

三、反孙、庞战斗115

四、八次解放林县城117

第五章 根据地建设119

一、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119

二、大生产运动122

三、粉碎日伪经济封锁123

四、开办造枪厂125

五、文教卫生125

第六章 地下交通线129

一、北路地下交通线131

二、中路地下交通线132

三、南路地下交通线132

四、护送干部133

五、传递文件、运输物资135

第七章 林县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贡献136

第四卷 党政团体13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林县地方组织139

一、党代表会议与党代表大会139

二、县委机构143

三、党务工作147

附: 中国国民党林县党部152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153

一、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153

二、人大常委会机构设置155

三、人大常委会工作155

第三章 政府157

一、林县人民政府157

二、基层行政机构164

三、历史上的机构沿革164

第四章 政协167

一、公安169

第五章 政法169

二、检察170

三、法院171

四、司法172

第六章 群众团体173

一、林县总工会173

二、共青团林县委员会174

三、林县妇女联合会176

四、林县科学技术协会177

五、个体劳动者协会178

六、林县工商业联合会178

七、林县贫下中农协会179

一、武装机构180

二、民兵180

第七章 人民武装180

第五卷 综合经济181

第一章 经济制度及体制变革181

一、农业制度及体制181

二、工业制度及体制183

三、商业制度及体制187

第二章 经济总览189

一、概况189

二、乡镇企业193

第三章 人民生活197

一、农民生活197

二、职工生活202

第四章 经济行政管理203

一、计划管理203

二、统计203

四、物价204

五、计量204

三、审计204

六、工商管理205

第六卷 红旗渠207

第一章 决策207

一、十年九旱的历史207

二、县委决定209

三、勘测设计210

第二章 施工214

一、总干渠214

二、三条干渠218

三、渠系配套219

第三章 重点建筑物简介223

一、红旗渠源与渠首拦河坝223

二、青年洞223

三、空心坝223

六、桃园渡桥224

四、南谷洞渡槽224

五、总干渠分水闸224

七、红英汇流225

八、夺丰渡槽225

九、曙光洞225

十、曙光渡槽225

第四章 投资与效益227

一、工程投资227

二、效益229

第五章 红旗渠管理232

一、工程管理232

二、用水管理232

三、渠管机构233

四、林县、平顺两县共同管理和维护红旗渠协议233

一、引水工程235

第一章 水利建设235

第七卷 水利电力235

二、蓄水工程239

三、提水工程243

四、地下水开发244

五、喷灌245

第二章 水土保持246

一、水上流失状况246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246

第三章 电力248

一、发电站248

二、输电网253

三、电力管理254

第八卷 林农牧渔255

一、西部深山林业类区256

二、南北部深山林、牧类区256

第一章 综合区划256

三、中部浅山林、粮、牧类区257

四、东部丘陵粮、棉类区257

五、西中部砂砾土粮油类区257

六、山间盆地粮食作物类区258

第二章 林业261

一、森林资源261

三、植树造林263

二、苗圃263

四、树木病虫害防治265

五、果类产品265

第三章 农业267

一、耕地267

二、农业产量267

三、主要农作物及其栽培技术270

四、良种普及271

五、耕作制度与土壤改良273

六、植物保护274

一、畜牧业276

第四章 畜牧、渔业276

二、渔业280

第五章 农业机具281

一、农具变革281

二、农业机械化282

第九卷 建筑业285

第一章 建筑业的发展285

一、建筑业的兴起285

二、建筑业的横向联合286

第二章 施工能力287

一、施工技术287

二、机械设备288

三、工程质量288

二、推动农村商品生产290

第三章 经济效益290

一、增加收入290

三、促进文化福利事业291

四、农民致富之路291

第四章 建筑业管理292

一、县、乡、村管理292

二、建筑队内部管理292

第十卷 工业293

第一章 煤炭295

一、大众煤矿296

二、乡村煤窑297

第二章 冶金298

一、采矿厂298

二、陵阳铁厂298

三、采矿专业村299

一、东方红机械厂300

第三章 机械300

二、八一农机修造厂301

三、机械厂301

四、交通汽车修配厂301

五、农机修造厂301

六、乡村机械工业302

第四章 化工303

一、化工厂303

二、化肥厂303

三、乡及户办塑料制品业303

第五章 建材305

一、水泥厂305

二、红旗渠水泥厂306

三、建材铁路配件厂306

四、乡村建材厂306

一、棉纺织厂308

第六章 纺织缝纫308

二、服装厂309

三、鞋厂309

四、乡、村、户纺织缝纫厂309

第七章 食品工业311

一、食品加工厂311

二、面粉厂311

四、乡村食品饮料厂312

三、乳品厂312

第八章 造纸印刷314

一、印刷厂314

二、乡村造纸厂314

第九章 轻工316

一、荧光灯厂316

二、木器厂316

三、陶瓷厂316

五、五金厂317

六、乡、村轻工317

四、标准件厂317

第十一卷 交通、邮电319

第一章 交通319

一、公路319

二、公路桥梁、隧道323

三、铁路327

四、公路养护327

第二章 运输328

一、运输工具328

二、公路运输328

三、铁路运输329

第三章 邮电330

一、驿传330

二、邮政330

三、电信332

第十二卷 商业335

第一章 国营商业336

一、建立与发展336

二、商业购进与销售337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339

一、供销组织结构339

二、商品收购342

三、商品销售344

四、扶持生产347

第三章 石板岩供销合作社348

一、创立与发展348

二、一条扁担精神349

第四章 对外贸易351

一、外贸概况351

二、出口商品351

一、统购统销354

第五章 粮食354

二、粮油管理357

三、粮油储运358

第六章 统配物资计划供应360

第七章 私营商业361

第八章 集市及物资交流会363

一、集市363

二、物资交流会363

第十三卷 财政、税务、金融369

第一章 财政369

一、财政收入369

二、财政支出371

三、自筹资金收支372

第二章 税务374

一、田赋374

二、农业税374

三、工商税377

四、税收管理378

第三章 金融380

一、货币380

二、公债、期票、国库券382

三、储蓄与信贷383

四、资金管理385

五、保险业务386

六、金融机构386

第十四卷 教育、科技387

第一章 教育387

一、幼儿教育387

二、小学388

三、中学390

四、师范392

五、职业学校393

七、学制与教学394

六、成人教育394

八、师资建设396

九、教育管理397

第二章 科学技术398

一、科研成果398

二、科技普及405

三、地震测报406

四、科技队伍与机构407

第十五卷 文化409

第一章 文化设施409

一、文化馆409

二、广播、电视410

三、影剧院410

四、书店、图书和档案411

二、戏剧412

一、电影412

第二章 文艺活动412

三、民间传统艺术414

第三章 艺术创作418

一、书法418

二、摄影、绘画423

三、歌曲423

第四章 著述427

第十六卷 文物、名胜429

第一章 古文化遗址429

一、东盘阳遗址429

二、大柳滩遗址430

三、阳台寺遗址430

四、荷花遗址430

五、赵南长城遗址430

七、申村冶铁遗址431

六、东冶冶铁遗址431

第二章 古墓葬434

一、临淇春秋战国墓群434

二、桥西东汉墓434

三、郭巨墓435

四、城西宋代壁画墓435

五、杨家庄宋代壁画墓436

六、二龙庙宋代壁画墓437

七、大付街金代墓437

第三章 古建筑439

一、洪峪寺塔439

二、阳台寺塔439

三、惠明寺440

四、崇善寺石塔441

六、文峰塔442

五、法济寺大佛殿442

七、文庙443

第四章 摩崖造像445

一、千佛洞石窟445

二、大缘禅师摩崖石塔446

三、双龙寺摩崖造像446

第五章 古碑刻447

一、黄华山居诗碑447

三、地震碑448

二、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碑448

四、灾荒碑450

五、水利碑记453

六、起义军入林县碑记455

第六章 馆藏文物456

一、动物化石456

二、石器457

三、青铜器458

五、“天门大会”印章460

四、陶瓷器460

第七章 近、现代文物463

一、中共组织早期活动纪念地463

二、革命战争纪念地463

三、革命烈士碑463

四、白骨窖465

第八章 名胜466

一、红旗渠466

二、烈士陵园466

三、洪峪山466

四、黄华山467

五、王相岩469

六、桃花洞469

九、天桥断470

八、鲁班壑470

七、冰冰背470

第九章 文物管理471

一、文物考古工作述略471

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2

三、学术活动476

第十七卷 卫生、体育479

第一章 卫生防疫479

一、爱国卫生运动479

二、妇幼保健481

三、死因调查分类482

第二章 传染病防治484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484

二、防治措施与效果486

第三章 食管癌防治与研究488

一、基本情况488

三、食管癌病因研究489

二、食管癌的发生与死亡调查489

四、食管癌预防495

五、食管癌早期诊断497

六、食管癌治疗498

第四章 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506

一、发病情况506

二、病因及预防506

三、治疗与效果509

二、中药材生产513

第五章 药品经营与医疗器械513

一、医药经营513

三、医疗器械515

第六章 卫生医疗事业517

一、医疗设施517

二、医疗队巡回医疗523

三、医疗专科524

二、体育活动528

第七章 体育528

一、体育设施528

第十八卷 外交事务531

第一章 来林县的国家级外宾和知名人士532

一、外国党政领导人532

二、国际知名人士532

三、外国党、政代表团533

第二章 主要外事活动534

一、1971年主要外事活动534

二、1972年主要外事活动534

三、1973年主要外事活动535

四、1974年主要外事活动536

五、1975年主要外事活动539

六、1976年主要外事活动541

七、1977年主要外事活动542

八、1978年主要外事活动543

九、1979年主要外事活动545

十一、1981年—1985年主要外事活动546

十、1980年主要外事活动546

第三章 外宾对林县的反映和影响561

第四章 援外和出国562

第五章 接待机构和设施564

第十九卷 社会565

第一章 民族与人口565

一、民族565

二、人口565

三、家庭与姓氏570

四、移民573

五、计划生育573

第二章 社会福利574

一、优抚574

二、社会救济577

二、工资580

第三章 劳动、工资580

一、劳动就业580

第四章 民俗582

一、民情582

二、传统节日582

三、礼仪里俗584

四、迷信活动586

五、衣食住行587

六、道德风尚590

第五章 宗教591

一、佛教591

二、天主教592

三、基督教592

第六章 帮会593

一、方言区划595

二、语音系统595

第七章 方言595

三、特殊词语选登611

四、方言民歌选录619

第八章 歌谣622

一、民谣622

二、民谚624

三、歇后语625

四、对联625

第九章 传闻轶事627

第二十卷 人物631

第一章 人物传631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661

第三章 省、部级表彰的先进人物名表677

第四章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表681

第二十一卷 乡镇685

第一章 城关乡685

第二章 合涧乡687

第三章 原康乡689

第四章 小店乡690

第五章 茶店乡691

第六章 临淇乡692

第七章 泽下乡693

第八章 东姚乡694

第九章 采桑乡695

第十章 横水乡696

第十一章 河顺乡697

第十二章 东岗乡698

第十三章 任村乡699

第十四章 石板岩乡700

第十五章 姚村乡701

第二十二卷 大事记703

附录729

编后话7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