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适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适用
  • 张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2353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道路测量-高等学校-教材;道路工程-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方向适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本章知识点1

1.1 道路运输概论1

1.1.1 道路运输的特点1

1.1.2 道路的分类2

1.2 我国道路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3

1.2.1 发展现状3

1.2.2 发展目标5

1.3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5

1.3.1 道路功能及其分类5

1.3.2 公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7

1.3.3 城市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9

1.4 道路设计的交通条件10

1.4.1 设计车辆10

1.4.2 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12

1.4.3 交通量13

1.4.4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15

1.5 道路网规划17

1.5.1 公路网规划17

1.5.2 城市道路网与红线规划20

1.6 道路勘测设计程序23

1.6.1 工程可行性研究23

1.6.2 计划任务书23

1.6.3 勘测设计阶段及其内容24

1.6.4 道路建设及管理所需的其他程序25

1.7 本课程研究的内容25

1.7.1 本课程研究内容25

1.7.2 本课程研究方法26

小结及学习指导26

习题及思考题27

第2章 汽车行驶理论28

本章知识点28

2.1 概述28

2.1.1 汽车的行驶性能28

2.1.2 汽车行驶对路线的要求29

2.2 汽车的动力特性29

2.2.1 汽车的驱动力29

2.2.2 汽车的行驶阻力33

2.2.3 汽车的行驶条件34

2.2.4 汽车的动力因数和动力特性图35

2.2.5 汽车的行驶状态38

2.2.6 汽车的爬坡性能39

2.2.7 汽车的加、减速行程41

2.3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42

2.3.1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43

2.3.2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44

2.3.3 汽车行驶的纵横向组合稳定性46

2.4 汽车的制动性47

2.4.1 制动平衡方程47

2.4.2 制动距离48

2.5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48

2.5.1 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49

2.5.2 燃料消耗方程及经济特性曲线49

2.5.3 汽车行驶燃料消耗图51

小结及学习指导52

习题及思考题52

第3章 道路平面设计54

本章知识点54

3.1 概述54

3.1.1 路线54

3.1.2 平面线形要素55

3.2 直线55

3.2.1 直线的最大长度56

3.2.2 直线的最小长度56

3.2.3 直线的运用57

3.3 圆曲线57

3.3.1 圆曲线的特点57

3.3.2 圆曲线的几何要素58

3.3.3 圆曲线半径58

3.3.4 圆曲线的运用及主点桩号推算62

3.4 缓和曲线63

3.4.1 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63

3.4.2 缓和曲线的形式65

3.4.3 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67

3.4.4 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计算公式70

3.5 平面线形设计72

3.5.1 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72

3.5.2 平面线形要素组合设计73

3.5.3 平面组合线形计算示例77

3.6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84

3.6.1 道路平面设计有关计算表84

3.6.2 道路平面设计图87

小结及学习指导90

习题及思考题90

第4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91

本章知识点91

4.1 概述91

4.1.1 纵断面设计主要内容91

4.1.2 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92

4.2 纵坡及坡长设计93

4.2.1 纵坡93

4.2.2 坡长95

4.2.3 平均纵坡97

4.2.4 纵坡设计的一般规定98

4.3 竖曲线99

4.3.1 竖曲线计算99

4.3.2 竖曲线设计102

4.3.3 竖曲线设计的一般规定107

4.4 爬坡车道108

4.4.1 爬坡车道设计条件108

4.4.2 爬坡车道设计109

4.5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设计成果110

4.5.1 纵断面设计方法110

4.5.2 纵断面设计成果113

小结及学习指导116

习题及思考题116

第5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117

本章知识点117

5.1 道路断面类型117

5.1.1 公路横断面布置类型117

5.1.2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119

5.2 道路横断面组成121

5.2.1 行车道121

5.2.2 路侧带123

5.2.3 分隔带124

5.2.4 路肩126

5.3 平曲线加宽设计127

5.3.1 加宽道127

5.3.2 加宽过渡130

5.3.3 加宽过渡段长度131

5.4 平曲线超高设计131

5.4.1 路拱横坡131

5.4.2 超高及其作用132

5.4.3 超高横坡度132

5.4.4 合成坡度134

5.4.5 超高过渡方式135

5.4.6 超高过渡段长度136

5.4.7 横断面超高值计算138

5.4.8 超高设计图142

5.5 行车视距142

5.5.1 视距的类型142

5.5.2 视距的计算143

5.5.3 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146

5.5.4 行车视距的保证147

5.6 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150

5.6.1 道路建筑限界150

5.6.2 道路用地153

5.7 路基横断面设计及成果153

5.7.1 公路153

5.7.2 城市道路157

5.8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158

5.8.1 横断面面积计算158

5.8.2 土石方数量计算159

5.8.3 路基土石方调配160

小结及学习指导163

习题及思考题163

第6章 线形组合设计及安全性评价165

本章知识点165

6.1 概述165

6.2 线形组合设计及优化166

6.2.1 线形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166

6.2.2 线形组合设计形式及效果166

6.2.3 线形组合设计的一般要求168

6.2.4 线形组合设计优化方法171

6.2.5 线形与环境的协调174

6.3 公路安全性评价175

6.3.1 安全性评价概况175

6.3.2 公路安全性评价内容176

6.3.3 公路安全性评价依据178

6.3.4 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179

小结及学习指导186

习题及思考题186

第7章 道路选线188

本章知识点188

7.1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方法和步骤188

7.1.1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88

7.1.2 道路选线的方法和步骤189

7.2 路线总体设计及方案选择190

7.2.1 总体设计的基本理念190

7.2.2 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191

7.2.3 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194

7.2.4 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194

7.2.5 路线详细方案比较的内容195

7.2.6 路线方案选择示例196

7.3 平原区选线197

7.3.1 平原区路线特征198

7.3.2 平原区选线要点198

7.4 山岭区选线202

7.4.1 山岭区基本特征202

7.4.2 沿河(溪)线布线要点202

7.4.3 越岭线布线要点211

7.4.4 山脊线布线要点220

7.5 丘陵区选线223

7.6 新技术在公路选线中的应用226

7.6.1 遥感技术226

7.6.2 数字摄影测量227

7.6.3 数字地面模型228

小结及学习指导228

习题及思考题229

第8章 道路定线方法230

本章知识点230

8.1 纸上定线230

8.1.1 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231

8.1.2 山岭、重丘区定线步骤231

8.1.3 定线的计算方法234

8.2 实地定线244

8.3 实地放线249

小结及学习指导252

习题及思考题253

第9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254

本章知识点254

9.1 概述254

9.1.1 设置条件254

9.1.2 设置间距255

9.1.3 设计原则255

9.1.4 设计内容257

9.2 道路平面交叉的类型及其选择257

9.2.1 按相交道路条数分类257

9.2.2 按交通管理与组织方式分类257

9.2.3 按交通控制方式分类259

9.2.4 道路平面交叉的选型259

9.3 道路平面交叉线形设计261

9.3.1 设计速度261

9.3.2 公路平面交叉线形设计261

9.3.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线形设计264

9.4 道路平面交叉交通组织设计265

9.4.1 交通流线与交通特征点265

9.4.2 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266

9.4.3 专用车道设置267

9.4.4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析270

9.4.5 渠化交通273

9.4.6 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275

9.5 环形交叉口设计276

9.5.1 环形交叉口的组成、形式及适用条件276

9.5.2 中心岛设计276

9.5.3 环道设计278

9.6 交叉口竖向设计280

9.6.1 竖向设计的目的和原则280

9.6.2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形式281

9.6.3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与步骤282

9.6.4 交叉 口竖向设计示例286

9.7 道路与铁路、乡村道路及管线的交叉288

9.7.1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设计要点288

9.7.2 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设计要点290

9.7.3 公路与管线交叉设计要点291

小结及学习指导292

习题及思考题292

第10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294

本章知识点294

10.1 道路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选择294

10.1.1 立体交叉的组成294

10.1.2 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295

10.1.3 公路立体交叉选型301

10.1.4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选型302

10.2 互通式立体交叉线形设计303

10.2.1 主线线形设计303

10.2.2 匝道线形设计308

10.3 分离式立体交叉线形设计328

10.3.1 公路分离式立体交叉328

10.3.2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329

小结及学习指导332

习题及思考题332

第11章 道路沿线设施与道路景观334

本章知识点334

11.1 收费站广场334

11.1.1 收费站广场的类型334

11.1.2 收费站广场的设计要求335

11.2 服务区与停车区337

11.2.1 总体布置337

11.2.2 区域内主线线形指标338

11.3 客运汽车停靠站338

11.3.1 客运汽车停靠站范围的主线线形要求338

11.3.2 客运汽车停靠站的布置339

11.4 公共停车场340

11.4.1 机动车停车场设计340

11.4.2 非机动车停车场设计344

11.5 城市道路公交站点设计345

11.5.1 公交站点的种类和布置345

11.5.2 公交站台的布置方式346

11.6 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347

11.6.1 设置条件347

11.6.2 净宽设计348

11.6.3 净高设计348

11.7 道路绿化与景观349

11.7.1 道路绿化349

11.7.2 道路景观352

小结及学习指导355

习题及思考题356

参考文献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