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黑龙江屯垦史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爽,石方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2011036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屯垦-农业史-黑龙江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黑龙江屯垦史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农业与军垦的起步1
第一节 土地改革和支援解放战争1
一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
二 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5
三 黑龙江人民支援解放战争10
第二节 创建新型农垦事业的历史任务16
一 农业经济的恢复16
二 改变小农生产方式的尝试20
三 创办公营、国营农场的历史任务23
第三节 公营、国营农场的蓬勃兴起26
一 黑龙江地方县营农场26
二 黑龙江地方各省创办的农场31
三 荣誉军人与解放团对垦殖事业的贡献34
四 东北行政委员会创办的机械农场39
第二章 公营农场建设的巩固与发展43
第一节 公营农场的艰苦创业时期43
一 北疆荒原建场起家43
二 艰苦奋斗的开拓与科学管理的初步展开48
三 开荒生产与基本建设同步进行51
第二节 在总结摸索中求发展54
一 第一个公营农场管理机构的建立54
二 如何做好经营企业化、管理民主化55
三 提高农机管理水平与改进农业生产技术58
第三节 公营农场初创期的技术队伍建设60
一 技术队伍人员状况60
二 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及大学毕业生63
三 技术力量的不断增强及农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66
四 国营农场整体水平的提升68
第三章 农建二师开拓新垦区74
第一节 农建二师移垦黑龙江74
一 农建二师移垦的前期工作74
二 农建二师艰苦创业在完达山下77
三 英雄的“291团”与虎林“开国纪念林烈士陵园”81
第二节 农建二师的垦荒生产85
一 垦荒区域的分布85
二 农业开发与机械化生产87
三 垦荒创业的成就91
第三节 农建二师垦区转制95
一 官兵集体转业95
二 部队建制向农场转型97
三 难以割舍的军旅情结99
第四章 友谊农场创建与现代农业的起步102
第一节 苏联援助与友谊农场的建立102
一 友谊农场区位及自然地理概况102
二 苏联援助与国务院批准建立友谊农场103
三 场址勘测与农场的建立106
第二节 现代国营农场的崛起108
一 开荒生产与基本建设108
二 全国支援友谊农场建设111
三 农场初建时期的组织及宣传工作113
第三节 友谊农场的经验及影响115
一 友谊农场的影响及示范作用115
二 东北边疆的“农业鞍钢”116
三 为建设“北大仓”打下基础117
第五章 铁道兵农场的建立119
第一节 转战南北的铁道兵五师119
一 汤旺河林业铁路的建设者119
二 第一把荒火与三江平原选址123
三 王震《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的报告》127
第二节 铁道兵农垦局与“八”字头农场群建设131
一 国家农垦体制的调整131
二 转战垦区的铁道兵官兵136
三 “八”字头农场群的建设140
第三节 铁道兵农场初具规模146
一 铁道兵农场后期职工与人口构成146
二 农业机械化生产初具规模151
三 “一五”规划时期的基本建设155
第六章 黑龙江劳改农场的创建与发展161
第一节 劳改农场的创立161
一 劳改农场建立的背景与布局161
二 “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劳改方针165
三 劳改农场与国营农场的互补168
第二节 劳改农场的发展172
一 第二批劳改农场的建立172
二 劳改农场的管理176
三 劳改农场经济的壮大180
第三节 劳改农场的转制184
一 劳改农场的特殊贡献184
二 劳改农场向国营农场转型187
三 公安干警身份的转变190
第七章 十万转业官兵与垦区大开发195
第一节 成都会议与《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195
一 《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的历史背景195
二 十万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198
三 “五边”方针与新建农场群203
第二节 多方力量参与垦区大开发207
一 青年垦荒队与支边青年在北大荒207
二 科技人员对垦区现代农业的贡献213
三 “右派”与下放干部在垦区217
第三节 “北大荒”精神的初步形成220
一 亘古荒原上的宝贵精神财富220
二 北大荒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224
三 以复转官兵为主的北大荒精神践行者227
第八章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黑龙江垦区231
第一节 “大跃进”造成的大倒退231
一 极“左”思潮在垦区蔓延231
二 垦区的“第二次反右斗争”235
三 “左”倾错误的严重后果236
第二节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垦区240
一 垦区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与特点240
二 自然灾害对垦区农业经济的影响242
三 灾后重建与垦区抗灾能力的提升246
四 自然灾害时期垦区的独特贡献250
第三节 国营农场工作会议与贯彻“八字方针”251
一 “八字方针”的提出251
二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垦区建设的指示252
三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工作会议255
第九章 黑龙江垦区农业经济的恢复259
第一节 国营农场体制机制的调整259
一 黑龙江省农垦厅的成立259
二 农垦部直属东北农垦总局的成立262
三 市县国营农牧场调整263
四 统一管理体制的确立264
第二节 国营农场的快速发展268
一 制定七年发展规划268
二 农业机械设备大规模更新270
三 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大发展272
第三节 国营农场的丰硕成果275
一 国营农场的发展规模275
二 国营农场的经营成果277
三 国营农场对国家的巨大贡献281
第十章 科技文化促进垦区大发展284
第一节 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284
一 现代农业对科技的迫切需求284
二 耕种技术与农业机械的革新285
第二节 农业教学与科研机构的建立291
一 王震与“八一”农大的建立291
二 垦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发展298
三 农业科研机构的创建299
四 知识分子对北大荒科技的贡献305
第三节 北大荒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310
一 来到北大荒的文学艺术家310
二 北大荒作家群与北大荒文学315
三 独具特色的北大荒版画318
附录1 黑龙江国营农场(1947~1965年)323
附录2 黑龙江国营农场大事记(1947~1965年)330
后记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