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民经济管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民经济管理学
  • 厉以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4995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国民经济管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民经济管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总论5

第一章 国民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5

一、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5

二、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投资者7

三、政府是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者9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形成与分配12

一、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12

二、国民收入的形成13

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3

四、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4

五、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16

第三节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18

一、微观经济单位的活力18

二、微观经济活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0

三、宏观经济研究与微观经济研究之间的关系2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分析2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流量分析23

一、封闭条件下三个市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23

二、封闭条件下五个市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26

三、开放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流量—存量分析3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分析中的收入流量和财富存量3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综合分析3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二元机制42

第一节 二元机制: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并存42

一、二元机制的含义42

二、市场调节的作用43

三、市场调节作用的局限性45

四、对政府调节的理解46

第二节 政府调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47

一、企业、消费者与市场的关系47

二、政府调节同企业、消费者、市场之间的关系51

三、政府的调节措施56

第三节 资源配置的搅拌机假设60

一、搅拌机假设的提出60

二、搅拌机比喻的局限性61

三、搅拌机的管理和搅拌机本身的运转62

四、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节奏性的认识63

五、市场作为一个大型搅拌机的动力问题64

第四章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指导思想65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范围65

一、国民经济管理的含义65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总量分析65

三、国民经济管理的结构分析67

第二节 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指导思想68

一、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68

二、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70

第三节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指导思想71

一、中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71

二、中期国民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72

第四节 长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指导思想73

一、长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73

二、长期国民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75

第二部分 近期国民经济管理79

第五章 投资需求管理79

第一节 投资需求膨胀与对策79

一、判断投资需求形势的依据79

二、投资需求膨胀的原因81

三、投资的合理规模86

四、投资规模的控制方式87

五、一般情况下,对投资需求膨胀的调节88

第二节 投资资金的管理92

一、投资资金管理中财政与银行之间关系的分析92

二、中央银行与投资资金管理97

三、货币供应量正常与否的标志100

四、社会集资与投资资金管理102

第六章 消费需求管理104

第一节 消费需求的调节104

一、判断消费需求形势的依据104

二、消费需求膨胀的原因105

三、消费的合理规模108

四、消费规模的控制方式111

五、一般情况下调节消费需求的措施114

第二节 消费基金的管理117

一、消费基金的含义117

二、从个人财富存量的角度来考察消费基金118

三、个人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119

四、“早熟消费”与对策123

第七章 国际收支管理127

第一节 国际收支形势分析127

一、判断国际收支形势的依据127

二、国际收支紧张的原因128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管理132

一、出口商品结构调整132

二、进口管理133

三、外贸补贴134

四、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的差距问题135

第三节 外资的管理137

一、利用外资的基本策略137

二、国际资金市场的利用138

三、外资引进和国内市场承受的压力139

第四节 汇率的管理140

一、汇率的调节作用140

二、汇率管理的目标142

三、汇率水平的确定143

四、汇率稳定与外汇储备管理144

第八章 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协调145

第一节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际收支方面的“并发症”145

一、从经济运行的过程看“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145

二、调节重点的选择146

三、单个领域的不平衡问题149

第二节 近期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协调问题的初步分析151

一、内外经济政策协调的重要性151

二、投资、消费、国际收支领域内“并发症”的进一步分类152

三、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内同方向不平衡的对策152

四、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内反方向不平衡的对策156

五、投资领域和国际收支领域内不平衡的对策157

六、消费领域和国际收支领域内不平衡的对策160

七、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内同方向不平衡条件下三个领域内不平衡的对策161

八、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内反方向不平衡条件下三个领域内不平衡的对策163

九、调节手段体系164

第三节 近期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协调问题的进一步分析165

一、近期内外经济政策协调的难点165

二、投资领域内的调节与消费领域内的调节的协调165

三、国际收支领域内的调节与投资或消费领域内的调节的协调168

第三部分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173

第九章 产业结构调整173

第一节 产业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173

一、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协调的标准173

二、产业之间比例不协调的原因174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176

一、新兴部门与传统部门之间的更替176

二、产业政策的制定179

三、关于军需品的生产问题180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进一步探讨182

一、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182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资金流动187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流动188

四、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增长190

五、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宏观经济环境191

六、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避免投资决策失误193

第十章 技术结构调整196

第一节 技术结构状况分析196

一、技术结构的含义196

二、技术结构调整的含义197

三、技术结构不协调的标志与原因198

第二节 技术结构调整的对策199

一、技术政策的原则199

二、技术结构调整中的设备更新问题200

三、技术选择和技术结构的合理化201

四、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出路202

五、军工企业向民用企业的技术扩散203

第三节 技术结构调整问题的进一步探讨207

一、关于技术发展的跳跃性207

二、技术结构调整中的技术市场208

三、技术结构调整中的新式小型企业210

四、技术结构调整中的内在制约因素210

第十一章 地区经济结构调整214

第一节 地区经济结构状况的分析214

一、地区经济结构的含义214

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含义216

三、地区经济结构不协调的标志217

四、地区经济结构不协调的原因218

第二节 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219

一、地区实际经济优势的确定219

二、地区投资方向和规模的选择221

三、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221

第三节 中心辐射战略与梯度推进战略的比较222

一、中心辐射战略与梯度推进战略的含义222

二、中心辐射战略与梯度推进战略的结合223

三、中心城市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226

四、中心城市联网辐射与缩小贫困地区227

五、待开发地区的资金供求问题228

第十二章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的综合分析232

第一节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与各种经济调节手段的配合使用232

一、供给管理的特点232

二、供给与需求管理中的反方向调节233

三、供给与需求管理中反方向调节的结构分析233

四、供给与需求管理中不同调节手段的互补235

第二节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供给问题238

一、增加供给与资金来源238

二、政府投资与经济的持续增长239

三、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财政收支平衡问题240

第三节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和国际收支动态平衡241

一、经济外向化趋势和对国际分工的认识241

二、贸易保护的界限242

三、对外资的有效利用246

四、外债偿还问题的动态考察251

第四部分 长期国民经济管理257

第十三章 个人收入的管理257

第一节 职工工资的管理257

一、工资管理的基本原则257

二、脑力劳动者的工资标准258

三、职工的兼职和兼职收入260

第二节 居民的实际收入262

一、物价逐渐上涨对居民收入的影响262

二、物价逐渐上涨对居民个人财产的影响264

三、工资收入指数化264

四、利率和租金率的指数化268

第三节 对个人收入的调节269

一、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的原因269

二、贫困户概念270

三、对低收入家庭的补助271

四、对经营收入的调节272

五、市场在个人收入调节方面的局限性273

六、个人收入调节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274

第四节 收入增长与适度消费276

一、收入增长过程中储蓄、投资、消费的相互转化276

二、摆脱“低收入—低消费”的不良循环278

三、适度消费与政府的指导作用279

第十四章 社会生活质量的管理281

第一节 社会生活质量管理的内容281

一、社会生活质量的范围281

二、政府部门对社会生活质量的管理282

第二节 社会保障284

一、社会保障在改善社会生活质量中的作用284

二、政府对社会保险的管理285

三、政府对社会福利的管理286

四、政府对社会救济的管理287

第三节 住房问题288

一、对住房供求的价格调节288

二、住房郊区化和分期付款购房制度289

三、关于家庭负债问题的分析290

第四节 闲暇的利用292

一、闲暇研究的意义292

二、闲暇的利用与社会生活质量的改善293

第十五章 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95

第一节 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生活质量295

一、环境、资源保护对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的意义295

二、市场在环境和资源保护中的作用296

三、政府在环境和资源保护中的作用297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299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99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01

三、环保产业的发展302

四、“先发展、后治理”模式的弊端303

五、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304

第三节 环境保护收益与资源存量均衡308

一、环境保护收益308

二、资源存量均衡310

三、资源存量均衡分析对国民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312

第十六章 社会心理的协调314

第一节 市场、法制与道德建设314

一、对市场与竞争的认识314

二、市场交易的规则315

三、对市场的依法管理316

四、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317

第二节 市场与观念更新319

一、对社会流动的认识319

二、同社会变动的适应321

三、关于小生产者意识323

四、平均主义与保守主义324

五、关于居民的相对福利感325

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管理与社会主义经济周期32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假设328

一、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分类328

二、影响短周期的主要因素330

三、影响中周期的主要因素332

四、影响长周期的主要因素336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与经济周期的“淡化”338

一、对经济周期“淡化”的理解338

二、短周期的“淡化”338

三、中周期的“淡化”339

四、长周期的“淡化”342

五、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一种正常现象343

六、对经济均衡增长率的理解345

第三节 政府行为的非理想化和国民经济管理的局限性347

一、政府行为的非理想化347

二、微观经济单位对策的性质348

三、对国民经济管理局限性的认识349

结束语352

后记357

厉以宁有关国民经济管理问题的著作目录(1980—1997年)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