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证研究 2004-2014 以中部H省为分析样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证研究 2004-2014 以中部H省为分析样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1377662.jpg)
- 廖永安,刘方勇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6052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陪审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证研究 2004-2014 以中部H省为分析样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个案实证篇3
第一章 H省东部L市人民陪审3
一、L市及其法院概貌3
二、样本解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3
(一)遴选:广泛性还是精英化4
(二)参审:实质性还是虚无化8
(三)管理:业余性还是职业化20
三、现象解读:理想为何难以照进现实22
(一)为什么不当陪审员22
(二)为什么不选择陪审25
(三)为什么“陪而不审”27
(四)为什么被法官化31
四、路径解析:忠于理想还需面对现实32
(一)让我们忠于理想——相关主体认知的力量与启示32
(二)让我们面对现实——突破现实瓶颈以实现理想价值37
第二章 H省省会R区人民陪审43
一、R区及其法院概貌43
二、陪审员概况43
三、选任机制44
(一)选任标准44
(二)产生方式48
四、参审机制50
(一)人民陪审员程序的启动50
(二)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程度及其影响54
五、管理机制59
(一)培训情况59
(二)人民陪审员的考核情况63
第三章 H省中部A县人民陪审67
一、A县及其法院概貌67
二、陪审员概况67
三、陪审案件的范围与类型69
四、陪审的程序启动及合议庭组成71
(一)陪审程序的启动71
(二)陪审合议庭的确定方式77
(三)陪审合议庭的组成80
(四)小结83
五、参审方式83
(一)庭前阅卷84
(二)庭中发问86
(三)庭后合议90
(四)小结97
六、参审效果97
(一)参与裁判的效果98
(二)参与调解的效果101
(三)专家陪审的效果105
(四)陪审的监督效果107
(五)小结111
七、影响参审效果的因素分析111
(一)主观因素111
(二)客观因素118
第四章 H省南部Y县人民陪审122
一、Y-县及其法院概貌122
二、Y县人民陪审概况122
(一)Y县陪审员基本情况122
(二)陪审案件情况125
三、选任机制126
(一)选任方式126
(二)选任程序127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27
四、参审机制131
(一)陪审员参审情况131
(二)陪审合议庭的组成模式132
(三)参审过程133
(四)参审效果141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47
五、管理机制151
(一)陪审员的培训151
(二)陪审员的考核152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53
第五章 H省西北部T县人民陪审155
一、T县及其法院概貌155
二、选任机制155
(一)陪审员概况155
(二)选任方式及程序156
三、参审情况158
(一)参审案件类型分析158
(二)参审率159
(三)陪审程序的启动160
(四)人民陪审员的选定161
(五)陪审合议庭的组成163
(六)人民陪审员参审权的行使164
四、管理制度172
(一)管理主体172
(二)人事管理173
(三)日常管理173
五、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80
(一)选任机制存在的问题180
(二)参审机制存在的问题183
(三)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186
第六章 H省西部F县人民陪审188
一、F县及其法院概貌188
二、选任机制188
(一)选任条件188
(二)选任方式考察194
三、参审机制196
(一)参审案件概况196
(二)陪审员程序的启动196
(三)陪审员参与审判的过程202
四、管理机制209
(一)陪审员的管理209
(二)陪审员的培训211
(三)陪审员的考核214
第七章 H省西南部X县人民陪审218
一、X县及其法院概貌218
二、选任机制218
(一)人民陪审员来源结构219
(二)选任方式221
(三)选任程序223
(四)存在的问题225
三、参审机制227
(一)陪审员参审概况227
(二)陪审程序的启动与陪审员的选定229
(三)陪审员参审流程232
(四)存在的问题236
四、管理机制238
(一)管理内容238
(二)存在的问题241
第二篇 专题实证篇247
第八章 人民陪审员遴选机制实证考察247
一、遴选机制沿革247
(一)制度沿革247
(二)遴选沿革248
二、实践中的陪审员249
(一)职业分布状况249
(二)年龄和学历结构251
(三)性别、民族和党派情况252
三、遴选依据、条件及名额253
(一)遴选依据253
(二)遴选条件254
(三)名额确定254
(四)存在的问题255
四、遴选方式258
(一)实践样态258
(二)存在的问题259
五、遴选主体260
(一)实践中的遴选者260
(二)存在的问题262
六、遴选程序264
(一)遴选程序的实践运作264
(二)存在的问题266
第九章 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实证考察269
一、陪审程序的启动269
(一)考察方式及情况269
(二)原因分析270
二、陪审员的选定271
(一)基本情况271
(二)随机抽取比例不高的原因273
(三)小结275
三、参与审判的过程276
(一)参审准备——审前阅卷277
(二)参与庭审——审中发问279
(三)参与审判——审后合议287
(四)小结292
四、参与审判的效果292
(一)两种评价292
(二)整体评估295
第十章 人民陪审员培训机制实证考察301
一、培训的责任主体301
(一)立法规定301
(二)实践状况302
(三)评价302
二、培训的内容303
(一)立法规定303
(二)实践状况303
(三)评价305
三、培训的方式306
(一)立法规定306
(二)实践状况306
(三)评价309
四、培训的效果310
(一)效果调查310
(二)效果评价314
五、培训机制的整体反思及其问题318
(一)立法缺陷318
(二)法院重视不足320
(三)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321
(四)陪审员的认知亟待提高321
(五)相关配套制度欠缺322
第十一章 人民陪审员的自我认知324
一、人民陪审员对陪审制度的认知概述324
(一)陪审员认知的概念325
(二)陪审员认知的特征325
(三)陪审员认知的内容326
二、人民陪审员认知的现状描述327
(一)对我国陪审制规范体系的认知情况328
(二)对陪审制运行现状的认知330
(三)对其他参与主体的认知——以职业法官为主339
(四)自我认知342
(五)评价344
三、影响人民陪审员认知的因素剖析345
(一)自我内在因素345
(二)外在环境因素346
(三)法院(法官)因素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