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凤阳花鼓全书·史论卷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凤阳花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纂;夏玉润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黄山书社
- ISBN:978754615523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44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590页
- 主题词:凤阳花鼓戏-戏曲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凤阳花鼓全书·史论卷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绪论1
第一节 “大凤阳”地区建置沿革与自然地理1
一、明代以前的建置沿革1
二、从临濠到“大凤阳”4
三、“大凤阳”地区自然环境变迁6
第二节 “凤阳花鼓”“凤阳歌”与“花鼓文化”7
一、“凤阳花鼓”的界定7
二、“凤阳歌”的界定9
三、“凤阳歌”与“凤阳民歌”11
四、凤阳花鼓艺术属性的多重性13
五、花鼓文化15
第三节 研究成果综述及本书基本内容、研究方法18
一、相关研究成果综述18
二、基本内容22
三、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23
第一章 凤阳花鼓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原因27
第一节 明以前凤阳历史文化背景28
一、涂山氏国的《候人歌》与《夏籥》九成28
二、能乐善舞的钟离国30
三、真假难辨的钟子期墓31
四、神乎其神的蓝采和《踏踏歌》33
五、明以前凤阳地区的文化特征33
第二节 朱元璋与帝乡凤阳35
一、帝乡凤阳的崛起35
二、明代凤阳大移民38
第三节 帝乡的衰落与苦难45
一、官衙如林,十羊九牧45
二、皇陵祭祀,民众逃亡48
三、文武乡试,无皮可剥50
四、京操漕运,屯荒士亡50
五、民众逃亡,花鼓卖唱53
第四节 哀鸿遍野的清代“大凤阳”60
一、行政区划、官府设置的萎缩60
二、清初临淮县的“包荒”之累60
三、一贫如洗的“大凤阳”61
四、清初皇帝对凤阳苦难的关注63
五、清初皇帝与官员对凤阳花鼓的态度65
第二章 凤阳花鼓的形成及两种流传形态69
第一节 凤阳花鼓的形成69
一、鼓锣探源及花鼓源流69
二、明代凤阳的文化艺术背景75
三、社祭、庙会、灯节、村田乐与花鼓82
四、凤阳花鼓伴奏乐器花鼓小锣的形制与演变87
第二节 清乾隆以前花鼓小锣的基本状况91
一、清乾隆以前的花鼓小锣92
二、民间花鼓小锣的基本情况105
第三节 清末至民国年间花鼓小锣的基本状况105
一、燃灯寺、金桥坝、朱元璋与花鼓小锣106
二、清末至民国年间花鼓小锣的基本状况110
第四节 从《红梅记·打花鼓》到《太古传宗·花鼓》116
一、《红梅记》中的“打花鼓”117
二、《太古传宗》中的曲本《花鼓》120
三、莆仙戏《裴俊卿》与《红梅记》《太古传宗·花鼓》之比较130
第五节 《缀白裘》“梆子腔”《花鼓》133
一、《缀白裘·花鼓》的产生133
二、《缀白裘·花鼓》概述135
三、《缀白裘·花鼓》剧情、段落介绍139
四、《缀白裘·花鼓》中的“凤阳歌”145
五、《缀白裘·花鼓》的舞台表演及角色体制147
第六节 清代至民国年间的昆、徽、京《打花鼓》149
一、昆曲本《纳书楹曲谱补遗·花鼓》149
二、嘉庆十二年手抄本《花鼓》150
三、《清车王府藏曲本·花鼓子》152
四、民国初年《戏考·打花鼓》《戏学汇考·打花鼓》155
五、徽剧《打花鼓》(过录本)167
第七节 清宫廷内的《花鼓》169
一、从戏曲《花鼓》到“万寿庆典”歌舞表演169
二、《穿戴题纲·花鼓》173
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花鼓》174
四、《杂曲·花鼓》192
五、《曹心泉正谱·花鼓》192
第八节 民国年间汉剧《打花鼓》194
一、民国年间的演出情况194
二、剧本分段情节196
三、唱腔歌舞205
四、艺术特点209
第九节 《打花鼓》的传承及现状214
一、相对稳定的剧本曲本结构214
二、昆、徽、京《打花鼓》的传承217
三、清代至民国年间《打花鼓》的演出218
四、新中国成立后《打花鼓》的演出227
第三章 从凤阳花鼓到上元灯会中的秧歌、花鼓、采茶、花灯238
第一节 花鼓与秧歌238
一、清乾隆以前,“秧歌”就是“凤阳花鼓”239
二、清代北京秧歌244
三、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北方秧歌253
四、清代至民国年间的东北秧歌268
五、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南方花鼓秧歌273
六、清代秧歌的禁忌279
七、清初至民国年间中国秧歌发展的脉络281
第二节 花鼓与采茶、花灯285
一、花鼓与采茶285
二、花鼓与花灯306
第三节 花鼓与花鼓戏315
一、花鼓的流传方式315
二、花鼓戏的产生年代321
三、花鼓戏的产生源于凤阳花鼓322
四、清代花鼓戏的演出323
五、清代花鼓戏的禁忌325
第四节 花鼓与滩簧327
一、滩簧概说328
二、滩簧与花鼓的关联329
三、芜湖滩簧(湖阴曲)与《花鼓》334
第四章 花鼓的流传339
第一节 凤阳花鼓在戏曲中的流传339
一、江浙沪地区339
二、皖赣两湖地区348
三、闽粤桂地区366
四、川云贵地区384
五、北方秧歌戏401
六、中国戏曲声腔中的凤阳花鼓概况407
第二节 凤阳花鼓在曲艺中的流传411
一、概述412
二、莲花落、十不闲与十不闲莲花落414
三、二人转425
四、连相431
五、三棒鼓439
六、扬州清曲444
七、琴书448
八、四平调459
九、阳调463
十、榆林小曲469
十一、福建阳歌、飏歌475
十二、云南花鼓477
第三节 凤阳花鼓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流传481
一、概述481
二、凤秧歌483
三、北方秧歌舞488
四、中东部的花鼓、花鼓灯499
五、中南部的采茶舞518
六、西南部的花灯舞522
第四节 花鼓的流变528
一、凤阳花鼓在其他领域中的流传528
二、花鼓的流变532
(下册)545
第五章 凤阳三花545
第一节 花鼓灯历史源流546
一、近年来对花鼓灯历史源流的考证概况547
二、历史源流的解读550
第二节 花鼓灯的表演形式556
一、花鼓灯表演形式556
二、花鼓灯的演出、组织与传承形式565
第三节 花鼓灯音乐568
一、锣鼓、凤阳锣鼓与花鼓灯锣鼓569
二、脍炙人口的花鼓歌581
第四节 凤阳花鼓戏与花鼓灯后场戏589
一、花鼓灯后场小戏590
二、从四句推子到推剧594
三、凤阳花鼓戏597
第五节 凤阳三花的艺术共性615
一、花鼓灯与凤阳花鼓同根同源615
二、花鼓灯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627
三、从凤阳移民文化角度看花鼓艺术635
第六节 花鼓灯与秧歌舞、采茶舞、花灯舞640
一、具有相同的“花鼓”艺术特性640
二、花鼓灯与秧歌类舞蹈之比较648
第七节 叉拉机与三跳、撒拉机656
一、叉拉机656
二、三跳658
三、撒拉机659
第六章 “凤阳歌”662
第一节 明清至民国年间“凤阳歌”概况662
一、清中叶以前民间歌曲的流传概况662
二、民国年间“时调”“俗曲”“民歌”三种称谓的基本状况681
三、“凤阳歌”概况690
第二节 清中叶以前的“凤阳歌”697
一、从[罗江怨]到《纱窗外》《二姑娘害相思》697
二、[寄生草]与《赌钱闹五更》707
第三节 以“唱词”为名的[凤阳歌]710
一、[凤阳歌]的由来710
二、戏曲《打花鼓》中的[凤阳歌]唱词与曲调713
三、安徽省凤阳县流传的[凤阳歌]719
第四节 [凤阳歌]的母体曲调:[秧歌调]725
一、[秧歌调]的曲调特征726
二、[秧歌调]的曲目728
三、[秧歌调]与戏曲曲牌[凤阳歌]732
四、[秧歌调]与《荀子·成相篇》734
五、[秧歌调]与“吴中《山歌》”“越之《采茶》”735
第五节 [凤阳歌]([秧歌调])宫、徵两种调式音乐的流传750
一、宫调式[凤阳歌]的流传概况750
二、徵调式[凤阳歌]的流传概况755
三、“花鼓秧歌类”徵调式[凤阳歌]778
四、《尼姑思凡》780
五、《梳妆台》、“唱春”与《孟姜女调》783
六、徵调式[凤阳歌]流传演变脉络791
第六节 [凤阳歌]的发展:诞生于上海的《新凤阳歌》《凤阳花鼓》799
一、清末至民国年间新兴的上海文化799
二、清中叶以来凤阳花鼓在上海的流传概述801
三、电影《大路》中黎莉莉演唱的《新凤阳歌》806
四、金嗓子周璇演唱的《凤阳花鼓》816
五、《新凤阳歌》《凤阳花鼓》的流传829
第七节 [凤阳调]与[剪靛花]834
一、[剪靛花]概述834
二、“凤阳歌”中的[剪靛花]:[凤阳调]839
三、[凤阳调]与《姐在房里调》842
四、其他调式的[凤阳调]([剪靛花])852
第八节 [花鼓曲]、[鲜花调]、[茉莉花]856
一、《缀白裘·花鼓》中的[花鼓曲]857
二、[花鼓曲]的流传状况863
三、戏曲《花鼓·鲜花调》曲调881
四、民间流传的[鲜花调]曲调887
五、诞生于英国的[茉莉花]893
六、西传[茉莉花]来自粤曲[仙花调]900
七、通过“学堂乐歌”东返中国的[茉莉花]904
八、《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等音乐集成中的[鲜花调]、[茉莉花]914
九、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台湾地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唱响中国大地915
第九节 “凤阳歌”的流变及其特点917
一、其他“凤阳歌”——以[十杯酒]为例917
二、“凤阳歌”流变的特点926
第七章 流传港台地区、海外的凤阳花鼓934
第一节 流传港台地区的凤阳花鼓934
一、流传台湾地区的花鼓934
二、流传香港地区的花鼓942
第二节 流传日本的凤阳花鼓945
一、清乐中的“凤阳歌”945
二、琉球《打花鼓》950
第三节 流传欧美的凤阳花鼓954
一、流传欧美的《茉莉花》954
二、清末欧美人眼中的“凤阳歌”958
三、克莱斯勒与《中国花鼓》962
四、姚锦新与《花鼓及其他中国歌曲》963
五、黎锦扬与《花鼓歌》967
六、当今美国最流行的中国歌曲:《凤阳歌》972
第八章 从“花鼓小锣”到“双条鼓”976
第一节 双条鼓《王三姐赶集》976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凤阳歌”976
二、《双条鼓》产生的过程980
三、毛泽东主席观看《双条鼓》983
四、与时俱进的《王三姐赶集》987
五、由《王三姐赶集》开创的双条鼓98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双条鼓、花鼓小锣的历程989
一、《双条鼓儿敲起来》989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双条鼓993
三、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花鼓小锣999
四、大包干与凤阳花鼓1001
结论1003
一、观点和创新点1003
(一)凤阳花鼓的形成与朱元璋的关联1003
(二)凤阳花鼓、[凤阳歌]的产生年代1004
(三)凤阳花鼓传统流传体系的充实1005
(四)凤阳花鼓与上元灯会艺术系统1006
(五)对花鼓、秧歌、采茶、花灯等艺术属性的界定1008
(六)凤阳三花的正名以及凤阳锣鼓与花鼓灯锣鼓的关联1009
(七)“凤阳歌”与明清小曲1010
二、凤阳花鼓的传承与保护1013
(一)花鼓小锣与双条鼓的保护工作1013
(二)花鼓小锣保护工作的几个理念与技术性的问题1014
附表1016
1.清乾隆年间凤阳灾情赈恤表1016
2.清代以来“花鼓淫戏”情况表1023
3.与凤阳花鼓有关联的各地舞种表1025
4.《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等音乐集成中[茉莉花]的基本状况表1046
后记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