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美学全史 第5卷 现当代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祁志祥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5215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593页
- 主题词:美学史-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美学全史 第5卷 现当代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七编 现代:美学学科的诞生与演变2
总论2
第一章 “五四”前后:美学学科的诞生3
概述3
一、“五四”前后:有美有学的美学学科的引进4
1.蔡元培:美学学科诞生的助产士4
2.萧公弼:现代美学学科体系的奠基人15
3.吕澂《美学概论》:“价值一生命”美学学说的建构25
4.范寿康《美学概论》:价值美学的重申与发展32
5.陈望道《美学概论》:美的哲学探讨39
6.李石岑等人《美育之原理》:美育原理的初步建设44
二、艺术哲学:美学学科的文艺学建设45
1.黄忏华《美术概论》:空间艺术概论46
2.徐庆誉《美的哲学》:美的艺术哲学48
3.徐蔚南:“艺术哲学”概念的提出52
4.本时期《文学概论》概述53
三、“五四”文学革命巩固的新价值取向59
1.陈独秀:“新道德”与“文学革命”59
2.胡适:文学形式的改良与内容的革命60
3.周作人:“人的文学”与“个性的文学”68
4.鲁迅早期:文学的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75
第二章 1928年至1948年:从主观论美学走向客观论美学80
一、从价值论到经验论:美学研究的主观论倾向81
1.李安宅《美学》:价值论美学的重申和建设81
2.朱光潜:美感经验和美本质分析84
3.黎舒里:美是一种“动人力量”“表意形式”94
4.宗白华“意境”说:对朱光潜“意象”说的继承与改造97
5.傅统先《美学纲要》:朱光潜美学的发挥102
二、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价值转向104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105
2.从“资产阶级革命,,到“无产阶级革命”109
3.从“人道主义”到“马克思主义”112
4.从“人性论”到“阶级论”,从“人的文学”到“无产文学”114
5.从“唯心论”到“唯物论”,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117
6.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从“个性文学”到“人民文学”119
7.从“自由”到“遵命”,从“艺术自律”论到“革命工具”论122
三、新美学学说的崛起:以唯物主义美学为代表125
1.柯仲平的《革命与艺术》:“革命”美学旗帜的树立126
2.后期鲁迅:“无产文学”与“革命文学”的倡导130
3.胡秋原:“革命美学”学说的完善和“唯物史观美学”观的提出133
4.金公亮的《美学原论》:客观主义美学的先声140
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界新的美学纲领144
6.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宣传与发展150
7.蔡仪《新艺术论》与《新美学》:美在客观典型说的提出153
四、艺术哲学的建设160
1.钱歌川《文艺概论》:文艺基本特征及其门类艺术特征认识的深化160
2.俞寄凡《艺术概论》:客观的狭义的造形艺术美论及人体美论161
3.向培良《艺术通论》:“艺术是情绪之物质底形式”164
4.梁实秋《文学的美》:美在文学中的地位165
5.本时期的《文学概论》:以艺术自律为他律服务168
第八编 当代:中国化美学原理的建构、解构与重构178
总论178
第一章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化美学学派的诞生和马克思主义美学主导地位的确立181
概述181
一、美学大讨论的铺垫和展开182
1.前奏: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5月,批判朱光潜的唯心主义美学182
2.爆发:1956年5月至60年代初,美学大讨论的具体过程187
二、美学大讨论中产生的美学五派190
1.朱光潜:主客观合一派191
2.蔡仪:美在客观派197
3.吕荧:唯物论的主观派美学202
4.高尔太:唯心论的主观派美学208
5.李泽厚:实践美学派213
6.继先、杨黎夫:价值论美学225
三、文学的人学论争与文艺理论体系的建设228
1.钱谷融:“文学是人学”的提出及其引发的批判228
2.苏联文论模式的影响230
3.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原理的建设231
第二章 八九十年代:实践美学原理的定型与突破239
概述239
一、实践美学原理的系统化240
1.三部美学教材的编写241
2.周来祥论“美是和谐”:实践美学的独特阐释251
3.李泽厚《美学四讲》:实践美学原理的纲领259
4.蒋孔阳《美学新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271
5.实践美学理论的得失评估289
二、方法论热中涌现的美学新说292
1.黄海澄:系统论控制论美学原理的建构292
2.汪济生:一元论三部类三层次美论体系305
3.王明居:模糊美学原理的探索323
三、心理学热中的美感研究成果332
1.滕守尧:应用格式塔美学成果对审美经验的个性化探索333
2.彭立勋:美感心理的辩证唯物论研究340
3.金开诚: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三环论”原理344
四、新时期文艺美学的价值转向352
1.承前启后的过渡:80年代初的三部文论教材354
2.徐中玉:新时期倡导的文学价值观365
3.王元化:艺术之美源于生命378
4.刘再复: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393
5.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407
6.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420
7.胡经之:“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438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美学的解构与重构452
概述452
一、杨春时:存在论超越美学体系的重建453
1.早期以“实践”为本体的“主体性超越美学”454
2.中期以“生存”为本体的“意义论超越美学”465
3.后期以“存在”为本体的“主体间性超越美学”471
二、朱立元: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探索474
1.对传统美学本质论、实体论、现成论、方法论的解构475
2.用“实践”为标记的“存在论美学”超越传统的“认识论美学”483
3.审美活动:实践存在论美学建构的逻辑起点489
4.“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逻辑构架及主要观点494
三、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的倡导500
1.“生态美学”的内涵剖析500
2.自然美学、环境美学、城市美学、文艺美学506
3.生态美学研究的历程及其历史地位510
四、陈伯海:生命体验论美学的创构512
1.方法论自觉:“后形而上学视野中的‘形上之思”513
2.审美活动的涵义与特征:生命、体验、超越520
3.审美活动的要素构成与结构系统523
4.美的存在方式及其本原:“生命本真境界向人的开显”526
5.作为“审美传达”的艺术活动分析530
五、叶朗:以“美在意象”为标志的“意象美学”建构534
1.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535
2.“美是什么”问题的重申与“美在意象”命题的提出541
3.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550
4.艺术美论:“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552
六、陈望衡:境界本体论美学554
1.审美意义论556
2.审美潜能论557
3.审美境界论560
七、“乐感美学”:中国特色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562
1.“乐感美学”的由来及释名563
2.“重构”:“建设性后现代”的方法论565
3.美学的学科概念、“美”的统一性及“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571
4.关于美的存在的现象考察576
5.美感的本质与特征、心理元素、基本方法、结构与机制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