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华夷中西 中华哲学史上“批评格式”变迁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耀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17724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703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7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华夷中西 中华哲学史上“批评格式”变迁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哲学批评、哲学批评学及哲学批评史1
一、哲学批评与哲学批评学2
二、中华哲学批评史9
三、欧西哲学批评史20
第一篇 原创文化期:“效用优先”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27
第一章 对于儒家之批评27
一、《墨子·非儒》对于“孔某”及“儒家”之批评28
二、《韩非子》对于孔子与儒家之批评30
三、《礼记·经解》对于“六经”之批评42
四、《盐铁论·论儒》对于“儒学”之批评44
五、扬雄《扬子法言·五百》对于儒家之批评46
第二章 对于道家与墨家之批评50
一、《韩非子·解老》对于《老子》之批评50
二、《韩非子·喻老》对于《老子》之批评54
三、《孟子·滕文公》之“辟杨墨”61
四、《韩非子·显学》对于墨家之批评64
第三章 对于诸子百家之批评68
一、《庄子·天下》对于“一曲之士”之批评68
二、《荀子·非十二子》等对于诸子之批评73
三、《吕氏春秋·慎势》等对于百家之批评77
四、《淮南子·要略》对于“诸子之学”之批评79
五、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对于“六家”之批评82
六、《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对于“诸子之学”之批评84
七、《白虎通义》对于“五经”、“五行”等之批评89
八、“效用优先”格式之检讨95
第二篇 佛禅兴盛期:“智慧优先”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103
第一章 佛禅兴盛期与“智慧优先”格式103
一、“智慧优先”格式之起点103
二、“三教论争”中批评格式之乖戾106
三、隋唐以降“智慧优先”格式居强势107
第二章 对于儒家之批评112
一、王充《论衡·问孔》对于孔子及孔门之批评113
二、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对于儒者之批评121
三、李翱《复性书》对于儒学之批评124
四、智旭《周易禅解》等对于儒典之批评128
第三章 对于道家之批评145
一、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对于庄子之批评145
二、宗密《原人论》对于儒、道之批评155
三、王雱《老子注》及《南华真经新传》对于老、庄之批评159
四、林希逸《庄子鬳斋口义》对于庄子之批评169
第四章 对于释家之批评188
一、牟子《理惑论》对于佛教之批评189
二、“判教”之格式195
三、圜悟克勤《碧岩录》对于“智慧优先”格式之强化201
第五章 对于人物与诗之批评220
一、刘劭《人物志》对于人物之批评220
二、人物品评之格式的转换225
三、严羽《沧浪诗话》之“以顿悟喻诗”228
第六章 对于学术史之批评243
一、朱熹《伊洛渊源录》论宋代理学源流243
二、周汝登《圣学宗传》论儒、佛原本不二246
三、黄宗羲《明儒学案》以阳明“心学”为中心251
四、孙奇逢《理学宗传》以程朱、陆王“两大派”为中心258
五、“智慧优先”格式之局限262
第三篇 西学兴盛期:“本体优先”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265
第一章 西学兴盛期与“本体优先”格式265
一、“本体优先”格式之起点266
二、“本体优先”格式之内涵270
三、“本体优先”格式之最早使用者272
四、利玛窦《记法》(1595)对欧西哲学之介绍276
五、高一志《童幼教育》(1620)对欧西哲学之介绍278
六、艾儒略《西学凡》(1623)对欧西哲学之介绍283
七、毕方济《灵言蠡勺》(1624)对欧西哲学之介绍289
八、晚清以降中华哲学批评与“本体优先”格式297
九、“尚强尚力”格式之输入与歧变303
十、哲学批评之三期与社会发展之三段315
第二章 对于儒家与儒学之批评317
一、利玛窦《天主实义》(1595)中之“儒西之争”317
二、利玛窦《畸人十篇》(1608)中之“儒西之争”325
三、孙璋《性理真诠》(1753)中之“儒西之争”329
四、吴虞著述中之反孔非儒332
五、冯友兰《新理学》对于“理学”之批评334
六、张东荪《知识与文化》等对于“理学”之批评340
七、“冯氏释读”与“张氏释读”之对决345
第三章 对于中华“三教”之批评353
一、利玛窦《天主实义》中“本体优先”格式之运用353
二、利玛窦《天主实义》对于儒释道之批评359
三、艾儒略《三山论学纪》(1627)对于儒释道之批评370
四、艾儒略《万物真原》(1628)对于中华“好道之士”之批评377
五、汤若望《主制群征》(1629)中“本体优先”格式之运用383
第四章 中华“三教”对于“西学”之批评388
一、杨廷筠《代疑篇》(1621)对于“西学”之质疑与答疑389
二、徐昌治《破邪集》(1639)对于晚明哲学批评格式之评估398
三、许大受《圣朝佐辟》(1639)十辟“西学”403
四、陈侯光《辨学蒭言》(1639)五辨“西学”412
五、黄贞《尊儒亟镜》(1639)七说“西学”417
六、虞淳熙《天主实义弑生辨》(1639)等对于“西学”之批评422
七、智旭《辟邪集》(1643)二十七驳“西学”425
第五章 近百年“哲学史”著述中“本体优先”格式之运用433
一、谢著《中国哲学史》锁定“本体优先”格式433
二、胡著《中国哲学史大纲》重申“本体”义437
三、冯著《中国哲学史》再续“本体”义438
四、蔡著《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所总结者439
五、郭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所总结者441
六、贺著《当代中国哲学》所总结者442
第六章 走出“本体优先”格式之尝试444
一、以“欧西哲学资源”为路径者444
二、以“知识论居先”为路径者447
三、以“知识社会学”为路径者455
第四篇 华学复兴期:“全盘化西”格式之生成与未来哲学批评481
第一章 明清间:甲申(1644)前后“以中化西”之努力481
一、“自西徂东”问题481
二、“中西并置”:初级应对格式491
三、“以中化西”:高级应对格式496
第二章 清民间:辛亥(1911)前后“以中化西”之努力508
一、“中国文化西来说”之提出及中国学者之附和508
二、“中西并置”:初级应对格式523
三、“西学中源”:高级应对格式533
第三章 一阳复始:“以中化西”之作为“晚年定论”558
一、康有为之“晚年定论”:以佛、耶、回为儒之三环节559
二、章太炎之“晚年定论”:中华无神教“远胜欧洲神教”565
三、梁启超之“晚年定论”:“儒家哲学比西方哲学阔大得多”593
第四章 贞下起元:庚辰(2000)前后“以中化西”之尝试610
一、张世英等:重点深化“中西并置”格式610
二、“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之讨论:“中西并置”621
三、四位学者之开创性工作:“以中化西”之尝试626
四、确立“中式眼光”之尝试633
第五章 “否极泰来”:“大者优先”格式指导下之哲学批评640
一、中华儒释道三教中之“大者优先”642
二、“大者优先”之第一义:“大和”优先649
三、“大者优先”之第二义:“大义”优先661
四、“大者优先”之第三义:“第三极”优先670
五、“大者优先”格式之目标:“以中化西”与“全盘化西”676
主要参考文献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