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IPV6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IPV6](https://www.shukui.net/cover/5/31336440.jpg)
- 夏士雄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4321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79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190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PDF下载
下载说明
IPV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计算机网络1
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
1.3 下一代网络与下一代互联网3
1.3.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和特征3
1.3.2 下一代互联网概述4
1.3.3 支撑下一代互联网的主要技术5
1.4 下一代互联网与IPv68
第2章 IPv6概述10
2.1 引言10
2.2 IPv6的诞生过程11
2.2.1 发展IPv6的动机11
2.2.2 IPv6的标准化历程12
2.3 IPv6的特点13
2.4 IPv6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4
第3章 IPv6报头17
3.1 IPv6数据报的一般格式17
3.2 IPv6的基本报头17
3.2.1 IPv4报头与IPv6基本报头的分析比较17
3.2.2 IPv6基本报头的含义21
3.3 IPv6的扩展报头23
3.3.1 从选项到扩展报头23
3.3.2 扩展报头的顺序25
3.3.3 扩展报头的选项27
3.4 跳到跳选项报头29
3.5 信宿选项报头30
3.6 路由报头31
3.7 分段报头34
3.8 认证报头37
3.9 封装安全载荷报头39
3.10 无下一个报头的情况41
第4章 IPv6寻址42
4.1 引言42
4.2 IPv6的地址方案43
4.2.1 IPv6的地址空间43
4.2.2 地址的文本表示方式44
4.2.3 地址类型45
4.3 单播(unicast)地址47
4.3.1 全局可聚类单播地址49
4.3.2 未指定的地址52
4.3.3 本地回返地址52
4.3.4 嵌入IPv4地址的IPv6地址52
4.3.5 本地使用的IPv6单播地址52
4.4 组播(multicast)地址53
4.4.1 组播技术53
4.4.2 组播的地址格式55
4.4.3 已定义的Multicast地址56
4.4.4 组播地址分配57
4.5 任播(anycast)地址60
4.5.1 泛播地址的分配及其格式60
4.5.2 泛播选路61
4.6 IPv6地址分配61
4.6.1 IPv6的地址分配方式61
4.6.2 一台IPv6主机拥有的地址62
4.6.3 一台IPv6路由器拥有的地址62
4.7 IPv6地址自动配置63
4.7.1 状态自动配置63
4.7.2 无状态自动配置64
第5章 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67
5.1 引言67
5.2 ICMPv6报文格式68
5.2.1 校验和69
5.2.2 报文信源地址的确定70
5.2.3 ICMPv6报文处理的规范70
5.3 ICMPv6错误消息71
5.3.1 目的不可达71
5.3.2 数据报文过大72
5.3.3 超时73
5.3.4 参数错误74
5.4 ICMPv6信息消息75
5.5 邻居发现76
5.5.1 邻居发现的功能实现76
5.5.2 邻居发现协议中的信息类型77
5.5.3 邻居发现的实现78
5.5.4 地址自动配置88
5.6 组成员资格消息89
第6章 IPv6路由91
6.1 引言91
6.2 新一代路由器91
6.3 IPv6的路由93
6.3.1 IPv6路由器简介93
6.3.2 IPv6路由技术93
6.3.3 向IPv6过渡对路由器提出的新要求95
6.4 IPv6的路由协议96
6.4.1 路由协议96
6.4.2 路由信息协议96
6.4.3 开发最短路径优先协议101
6.4.4 域间路由协议105
第7章 IPv6的域名系统107
7.1 引言107
7.2 DNS系统107
7.3 IPv6的地址层次与DNS110
7.3.1 正向地址解析110
7.3.2 反向地址解析111
7.4 IPv6的即插即用特性与DNS112
7.5 IPv6的移动性与DNS113
7.6 IPv6过渡阶段与DNS113
第8章 移动IPv6115
8.1 移动IP概述115
8.1.1 移动IP的概念115
8.1.2 移动IP的工作原理116
8.1.3 移动IP的工作过程119
8.2 移动IPv6119
8.2.1 IPv6的移动性119
8.2.2 移动IPv4与移动IPv6的比较120
8.3 移动IPv6的工作机制124
8.4 移动IPv6的实现126
8.5 基本IPv6的切换方案128
8.5.1 快速切换128
8.5.2 平滑切换129
第9章 IPv6与QoS130
9.1 引言130
9.2 IP QoS的含义131
9.3 IPv6的QoS机制131
9.4 通信流类型132
9.4.1 IPv4服务类型132
9.4.2 “优先级”字段的取值133
9.4.3 “通信类型”字段的设置134
9.4.4 “通信类型”字段的使用要求134
9.5 IPv6流标号134
9.5.1 流标号特征135
9.5.2 流标号的使用135
9.5.3 流标号的结构定义136
9.6 IPv6流标号设计方案137
9.6.1 面向流的流标号设计137
9.6.2 面向资源的流标号设计139
9.6.3 一种综合的IPv6流标号设计方案139
9.6.4 应用流标号的相关问题143
9.7 跳到跳选项报头的QoS应用145
9.7.1 使用类型—长度—值(TLV)选项实现QoS145
9.7.2 用于IntScrv模型的TLV145
9.7.3 非数据流的管理146
9.7.4 QoS服务的获取过程147
9.7.5 确保服务和控制负载服务的定义147
第10章 IPv6的安全性149
10.1 引言149
10.2 现行IP网络的安全性149
10.3 IPv6的安全体系结构150
10.3.1 安全关联151
10.3.2 认证152
10.3.3 加密155
10.4 IPv6的安全机制对现行网络安全体系的新挑战157
10.4.1 防火墙的设计158
10.4.2 入侵检测系统(IDS)的设计158
10.4.3 取证159
10.4.4 其他159
第11章 IPv4向IPv6的过渡160
11.1 引言160
11.2 IPv4/IPv6过渡的内容160
11.3 过渡策略的主要目标161
11.4 基本过渡策略162
11.4.1 隧道方式162
11.4.2 双协议栈164
11.4.3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166
11.5 隧道技术168
11.5.1 6to4168
11.5.2 ISATAP171
11.5.3 Teredo171
11.5.4 6over4172
11.5.5 DSTM172
11.5.6 Tunnel Broker172
11.6 基于SOCKS的IPv4向IPv6过渡技术172
11.6.1 BIA技术172
11.6.2 SOCKS64技术174
11.6.3 技术比较与分析175
参考文献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