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脱贫攻坚研究 以四川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脱贫攻坚研究 以四川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1328343.jpg)
- 郝儒杰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3369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扶贫-研究-四川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脱贫攻坚研究 以四川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3
1.2.1 有利于研究和认识中国贫困问题的特点3
1.2.2 有利于拓宽脱贫攻坚的理论研究视野4
1.2.3 有利于科学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的规律5
1.2.4 有利于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6
1.3 研究现状7
1.3.1 国内研究评述7
1.3.2 国外研究评述17
1.4 研究方法20
1.4.1 文献研究法20
1.4.2 调查研究法20
1.4.3 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法20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20
1.5.1 研究的重点、难点20
1.5.2 研究的创新点21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消灭贫困的论述23
2.1 马克思、恩格斯对消灭贫困理论的开创与批判23
2.1.1 基本原则23
2.1.2 基本内容24
2.1.3 理论贡献28
2.2 列宁对消灭贫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36
2.2.1 基本原则36
2.2.2 基本内容37
2.2.3 理论贡献38
3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消灭贫困的理论论述41
3.1 毛泽东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消灭贫困的理论根基42
3.1.1 基本原则42
3.1.2 基本内容45
3.1.3 理论贡献51
3.2 邓小平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消灭贫困的理论基石54
3.2.1 基本原则54
3.2.2 基本内容55
3.2.3 理论贡献59
3.3 江泽民进一步完善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消灭贫困的理论62
3.3.1 基本原则62
3.3.2 基本内容63
3.3.3 理论贡献65
3.4 胡锦涛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消灭贫困理论进行了重要补充66
3.4.1 基本原则66
3.4.2 基本内容67
3.4.3 理论贡献69
3.5 习近平开辟了新时代我们党消灭贫困理论的新视野70
3.5.1 基本原则71
3.5.2 基本内容73
3.5.3 理论贡献80
3.6 中国共产党人消灭贫困的理论贡献84
3.6.1 共性特征84
3.6.2 个性特征86
3.6.3 理论贡献90
4四川省脱贫攻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4
4.1 脱贫攻坚面临的机遇94
4.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95
4.1.2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稳健推进96
4.1.3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97
4.1.4 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稳步推进98
4.1.5 绿化全川行动全面推进99
4.2 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101
4.2.1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度较大102
4.2.2 劳动力大规模外流影响贫困地区发展104
4.2.3 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105
4.2.4 社会经济增速放缓,农村发展活力低下106
4.2.5 科技、人才等脱贫支撑力量不足108
5四川省脱贫攻坚的部署与特征110
5.1 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110
5.1.1 总体要求110
5.1.2 目标任务111
5.1.3 对象范围112
5.2 脱贫攻坚的总体特征113
5.2.1 以创新理念助力脱贫模式创新113
5.2.2 以协调理念助推脱贫资源整合114
5.2.3 以绿色理念促进生态脱贫发展114
5.2.4 以开放理念拓展帮扶平台建设115
5.2.5 以共享理念推进脱贫成果惠民116
6四川省脱贫攻坚的现状与问题118
6.1 帮扶队伍的现状分析118
6.1.1 个人家庭情况分析118
6.1.2 业务能力情况分析120
6.1.3 政策保障情况分析122
6.2 脱贫对象的现状分析124
6.2.1 自然地理因素分析124
6.2.2 脱贫动力因素分析125
6.3 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127
6.3.1 健全完善相关制度127
6.3.2 确保职责责任明确127
6.3.3 健全考核评价制度128
7四川省脱贫攻坚的重点与难点131
7.1 脱贫攻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131
7.1.1 科学看待脱贫攻坚的长期性131
7.1.2 辩证看待脱贫攻坚的艰巨性132
7.2 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133
7.2.1 重劳动力转移与轻地区自我发展的矛盾133
7.2.2 贫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134
7.2.3 绿色发展与脱贫的矛盾134
8四川省脱贫攻坚的方法与措施137
8.1 脱贫攻坚的方法137
8.1.1 “靶向式”攻坚法137
8.1.2 乡村干部例会法145
8.2 脱贫攻坚的措施149
8.2.1 干部扶贫149
8.2.2 生态扶贫150
8.2.3 “互联网+党建”扶贫151
8.2.4 易地搬迁152
8.2.5 开办“农民夜校”152
8.2.6 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153
8.2.7 产业扶贫154
8.2.8 医疗精准扶贫155
8.2.9 金融扶贫156
8.2.10 社会资本扶贫157
9四川省脱贫攻坚的效果与评价158
9.1 现阶段脱贫攻坚的效果分析158
9.1.1 “六个精准”落实成效显著158
9.1.2 “五个一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159
9.1.3 聚焦摘帽、精准帮扶,脱贫成效明显160
9.1.4 四大片区攻坚与面上攻坚整体推进161
9.1.5 企事业单位对口定点扶贫成效明显162
9.2 现阶段脱贫攻坚措施的初步评析163
9.2.1 集中力量解决影响贫困群众最迫切的问题163
9.2.2 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164
9.2.3 企事业单位倾力帮扶彰显行业特色165
10四川省脱贫攻坚的思考与展望168
10.1 脱贫攻坚的主体与客体168
10.1.1 脱贫攻坚的客体推进向度168
10.1.2 脱贫攻坚的主体推进向度170
10.1.3 主客体双重推进向度相统一171
10.2 脱贫攻坚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174
10.2.1 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关键174
10.2.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保证175
10.2.3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途径175
10.3 脱贫攻坚的几点展望176
10.3.1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实现精准帮扶176
10.3.2 脱贫攻坚还需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177
10.3.3 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共识177
参考文献180
附录186
附录一 第一书记情况登记表186
附录二 帮扶工作组情况表187
附录三 联系单位帮扶情况表188
附录四 贫困村情况表189
附录五 贫困户情况表190
附录六 领导联系情况表191
附录七 年度四川省脱贫攻坚验收考核抽查调查问卷表192
附录八 乡村干部例会工作开展登记表198
附录九 村级组织及群众困难诉求收集登记表199
附录十 未解决困难诉求汇总表200
附录十一 村级组织及群众困难诉求汇总表201
附录十二“农牧民星期天”活动开展情况登记表202
附录十三 考核过不过,群众说了算203
后记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