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对质权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对质权制度研究
  • 廖耘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9462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证人-司法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对质权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作为被告人基本权利的对质权1

一、概述1

二、术语和概念2

(一)对质的含义2

(二)对质权与交叉询问权11

三、对质权的核心要素12

(一)面对面13

(二)接受质询者的诚实义务14

(三)对抗性质询16

第二章 对质权的产生和发展20

一、罗马时代的对质权21

二、中世纪教会法中的对质权24

三、中世纪中后期的对质权27

四、在英国和美国的起源35

五、在国际上和欧洲大陆的发展移植43

第三章 对质权的正当根据、理论基础和诉讼价值46

一、对质权的正当根据46

(一)防止政府滥权46

(二)符合人类内心的公平道德情感,体现公平审判的象征意义52

(三)具有程序主体性原则的人本基础56

二、对质权在诉讼中的理论基础60

(一)对质权的主要理论基础及其简评60

(二)建立在对基本权利全面保障基础上的对质权理论66

三、对质权的诉讼价值75

(一)发现真实,防止错误定罪75

(二)平衡刑事诉讼中的政府权力与辩方权利,维持基本的程序公开、公正78

(三)维持并促进对抗审判制度,促进庭审实质化79

(四)有助于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和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81

第四章 对质权制度在欧洲人权法中的基本内容——以欧洲人权法院判例为中心83

一、《公约》有关刑事诉讼和证据的几个一般原则84

二、对质权在欧洲人权法上的基本内容87

(一)证人概念87

(二)对质的时机96

(三)对质的方式99

(四)对质权的范围和充分性101

(五)对质权的保障104

(六)对质权的补偿107

三、对质权的限制和例外109

(一)缺席证人111

(二)匿名证人119

(三)软弱证人129

第五章 对质权制度在美国的基本内容138

一、对质权的权利形态138

二、可以行使对质权的事实141

(一)对质权与法官根据个案情况裁量考虑因素的关系142

(二)对质权与法律明文保护之利益、秘密或特权之间的关系143

三、对质权的适用范围(与传闻规则之关系)152

(一)克劳福德案判决前的范围153

(二)克劳福德案判决后的范围177

四、证言性陈述的界定——戴维斯案判决188

(一)案件事实和州法院的判决190

(二)证言性陈述判断标准192

(三)对证言性陈述和非证言性陈述的总结196

五、权利行使的时机或阶段198

六、预防侵权规则202

(一)合并审判中的预防侵权202

(二)对抗诉讼程序开始后真人队列辨认中的律师帮助权206

七、侵权救济规则209

(一)排除证据210

(二)上诉212

八、对质权的丧失和放弃221

(一)不法行为失权221

(二)对质权的放弃228

九、对质条款适用范围的争论231

(一)对质条款的范围——通过可信性条件适用于所有传闻231

(二)对质条款的范围——只适用于出庭证人的证言及其功能等同物232

(三)对质条款的范围——只适用于证言性陈述或者说只适用于“证人”234

(四)对质条款的范围——通过两种规则适用于所有传闻244

十、罗伯茨规则的存废之争246

(一)赞成废除罗伯茨规则的意见248

(二)反对废除罗伯茨规则的意见252

十一、证言性陈述判断标准的争议和讨论256

(一)陈述者客观意图判断标准258

(二)官方介入判断标准261

(三)正式形式判断标准272

(四)主要目的判断标准277

(五)控诉性判断标准287

(六)相似性判断标准和“控诉加”判断标准294

第六章 美国和欧洲人权法对质权制度的比较分析300

一、美国对质权制度的简要总结300

二、欧洲人权公约法层面的对质权303

三、对两者的简要比较分析意见309

第七章 对质权与中国刑事诉讼313

一、对质权在我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中的现状和原因313

(一)对质权在我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中的现状313

(二)原因分析321

二、确立对质权制度的必要性327

(一)维护公平审判基本权利,防止公权力滥用的需要327

(二)促进庭审实质化335

(三)以公开促公正,维护和提高刑事司法公信力343

三、可行性分析345

(一)主要障碍345

(二)有利条件353

四、对质权制度在中国的初步构想354

(一)除被告人本人外其他人证的证据能力规则357

(二)对质权的放弃和丧失规则358

(三)对质权对传闻例外适用的影响360

(四)确立证据调查的交叉询问规则372

(五)关于共同被告人、共犯场域中的对质权373

(六)分离侦控机关的卷宗和法庭卷宗375

(七)调整权力结构,提供审前行使对质权的程序机会376

(八)证明力评价上的确证383

(九)特殊证人调查中的被告方有限参与385

主要参考文献387

后记3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