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字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秦建文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205567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汉字-文字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字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 汉语与汉字2
第一节 语言与汉语2
什么是语言2
语言是怎么产生的4
语言的基本特性5
语言的类型6
汉语言8
第二节 文字与汉字9
壹 文字的词源9
贰 文字的定义12
叁 汉字的性质13
肆 汉字形音义的辩证17
第三节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20
壹 汉字与汉语的音节形成天然的对应关系20
贰 汉字对汉语的影响21
叁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受到汉语的制约和推动22
第四节 汉字学及其源流23
壹 汉字学的定义23
贰 汉字学研究的源流26
第一章 汉字发展的旅程32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与形成32
壹 汉字的起源32
贰 汉字产生的传说39
[一]仓颉造字说39
[二]八卦造字说41
叁 汉字产生的历程42
[一]实物记事42
[二]图画记事49
第二节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64
壹 甲骨文:与神灵交流的文字64
贰 青铜铭文:表现强权尊位的文字68
叁 六国古文字:走下神坛的文字70
[一]石刻文字71
[二]玉石文字74
[三]简帛文字75
[四]货币文字76
[五]玺印文字77
[六]陶文字77
肆 篆文:皇帝的文字79
伍 隶书以后的文字:大众化的文字83
[一]隶书和“隶变”83
[二]草书的演绎84
[三]楷书的楷模化84
[四]行书的个性化85
[五]现代汉字的字体86
第二章 汉字的结构规律90
第一节 “六书”及《说文解字》90
壹 “六书”理论的确立90
[一]出现了一批研究“六书”的专家90
[二]弄清了“六书”的性质90
[三]拟定了“六书”的细目和次序91
[四]对“六书”本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92
贰 许慎及《说文解字》92
第二节 “六书”详解95
壹 六书中的“四体”96
[一]象形96
[二]指事100
[三]会意102
[四]形声109
[五]关于“四体”的小结115
贰 六书中的“二用”116
[一]转注116
[二]假借118
叁 “三书”说123
[一]唐兰的“三书说”123
[二]陈梦家的“三书说”124
[三]裘锡圭的“三书说”125
第三章 汉字使用状况128
第一节 汉字的字数问题128
壹 汉字字数的发展情况128
[一]已经统计的古代文献用字数128
[二]现代汉字的情况129
贰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的汉字应用统计情况131
[一]汉字使用情况132
[二]汉字覆盖率情况133
[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用字总表》中的前1000个高频字134
叁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的汉字应用统计情况140
第二节 汉字的分化孳乳142
壹 古今字143
[一]古今字的来源144
[二]古今字中采用本字和重造今字的原则148
[三]古字演变为今字形体的方式148
[四]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关系问题149
贰 异体字151
[一]什么是异体字151
[二]异体字的形体差异152
[三]识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152
叁 繁简字153
[一]汉字简化的内容154
[二]几种需要关注的问题155
[三]繁体字简化的方式157
肆 通假字157
[一]用字通假的条件158
[二]通假与假借的区别159
[三]通借字与本字的关系160
[四]通假字的辨识160
第三节 汉字的音变情况161
壹 字形所记词义的变化引起的变音162
[一]一字多音产生的原因162
[二]一字多音的复杂性164
[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66
贰 时代不同和方言差异引起的变音167
叁 同音字问题168
第四节 变体字、合音字、两声字170
壹 变体字170
[一]异体变体字170
[二]借体变体字172
贰 合音字174
[一]有意义的合音字174
[二]纯标音的合音字175
叁 两声字175
第四章 汉字文化178
第一节 无意的辉煌178
壹 汉字是文化化石178
贰 文字崇拜意识182
[一]圣人创造文字184
[二]文字构成的理据被视为真理标准185
[三]字的书写成为文化程度的标准186
[四]帝王造字187
[五]文字的神圣在汉民族中表现为一种自发的公众意识189
第二节 字里乾坤190
壹 社会生活190
[一]渔猎190
[二]火的使用192
[三]畜牧192
[四]农耕193
[五]手工业194
贰 社会制度197
[一]生育197
[二]社会结构199
[三]道德风尚202
[四]宗教迷信203
第三节 斯文存古道205
壹 汉字体现的生殖崇拜205
[一]生殖崇拜的起因205
[二]女性生殖崇拜与相关汉字构形208
[三]男性生殖崇拜与相关汉字构形211
贰 “女”字意象浅析213
[一]记录了母系氏族时代的孑遗——“姓氏”从女的来源213
[二]保留了远古时期婚姻制度的习俗216
叁 “义”字的文化阐释220
[一]“义”与古代的祭祀活动紧密相关221
[二]“义”在甲骨文、金文中的使用情况224
[三]“义”是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226
肆 从“美”字看我国古代的审美取向227
[一]“美”字体现了我国古代以“味”为“美”的审美取向228
[二]“美”字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形体美的追求230
[三]“美”字体现了我国古代追求优良素质和长寿的人生观231
伍 从青铜器铭文看商周的祭祀活动232
[一]敬天事地祭233
[二]尊祖祭240
陆 金文“扬”字形义考244
第五章 汉字审美250
第一节 从汉字的构形看先民的美学意识250
壹 汉文字的构形思维,来源于人类先天的审美要求250
贰 汉文字的构形方式,是人类后天美感形成的必然252
叁 汉字构形的观物取象,体现了审美活动本体生成的特征256
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审美特征261
壹 图形性262
贰 隐喻性264
叁 联想性266
第三节 汉字形体美的泛化269
壹 块体构形的图画美270
贰 线条运动的质感美274
叁 书为心画的意象美275
第四节 汉字形体的装饰277
壹 古代纹饰形成的书体277
贰 汉字书法与汉字图案的分道扬镳283
叁 瓦当、钱币、匾牌、剪纸等形式的汉字图案284
[一]瓦当装饰285
[二]钱币装饰285
[三]民间织绣285
[四]剪纸、家具等288
第六章 汉字与汉字教学292
第一节 我国汉字教学的历史传统292
壹 汉字教学的起源292
贰 科学的童蒙识字课本293
叁 对识字方法的研究和探讨294
第二节 我国当前的汉字教学297
壹 汉字字种研究是汉字教学的基础297
贰 汉字教学的方法298
[一]集中识字299
[二]分散识字300
[三]注音识字300
[四]字族文识字300
[五]字理识字301
[六]双脑识字302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模式的建构303
壹 汉字的表意文字性质,在学习思维上对学习第二语言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305
贰 视觉认知是学习汉字的主要途径306
叁 关于汉字教学模式建构的思考307
[一]第二语言的学习特征307
[二]汉字教学的始教时间308
[三]汉字教学的不同方式308
[四]汉字教学的词汇量309
[五]汉字理据教学310
参考文选312
后记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