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弹性结构与传统乡村社会变迁 以1927-1937年江西农村革命与改良冲击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弹性结构与传统乡村社会变迁 以1927-1937年江西农村革命与改良冲击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1289561.jpg)
- 万振凡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80180879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变迁-研究-江西省-1927~193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弹性结构与传统乡村社会变迁 以1927-1937年江西农村革命与改良冲击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选题意义和价值1
二、研究现状述评及本书的创新点7
三、研究资料综述28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33
五、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41
第一章 革命前江西乡村社会及其弹性结构第一节 传统乡村社会及其结构44
一、传统乡村社会的一般含义44
二、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49
第二节 革命前江西农村社会:典型的传统社会53
一、江西区域自然环境特点53
二、变化极小的小农经济56
三、典型的宗族社会60
四、“金字塔型”的阶级结构64
五、传统的乡村政治结构66
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68
第三节 江西传统乡村社会的弹性结构71
一、传统乡村社会的结构要素及再生功能72
二、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系统的弹性空间77
三、传统乡村社会整体结构的弹性84
四、传统乡村社会弹性结构的运行机制88
第四节 近代江西社会的嬗变与苏维埃运动的兴起91
一、从动态角度看近代江西社会发展的特点92
二、革命与反革命力量在江西的消长96
三、全国苏维埃运动中心区域在江西的形成100
本章小结102
第二章 革命对传统乡村社会的冲击:变与不变之中第一节 毛泽东用革命方式改造农村社会的构想105
一、毛泽东关于农村改造的理论思考105
二、毛泽东关于农村改造具体措施的设想108
第二节 革命对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冲击109
一、阶级结构的“压缩”109
二、经济结构的重组115
三、对宗族势力的打击119
四、政治权力结构的改造121
五、思想文化结构的变革125
第三节 传统乡村社会结构对革命的反冲击130
一、传统社会组织结构对革命的“抵制”130
二、传统经济结构内核的保留134
三、传统阶级结构对革命的阻抗136
四、传统思想文化结构的“隐藏”139
第四节 革命后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反弹141
一、传统阶级结构的“伸展”141
二、传统经济结构的恢复143
三、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反弹145
四、传统思想文化结构的回复148
本章小结152
第三章 传统乡村社会对革命的回应:带负号的平衡和发展第一节 乡村社会生活的紧张与压力154
一、社会生活的紧张与贫穷154
二、你死我活的战争心理压力158
第二节 乡村社会资源的动员与枯竭163
一、扩红运动:超越人力资源可承受程度164
二、借谷运动:粮食资源的严重匮乏168
三、推销公债:农民现金资源的枯竭171
四、查田运动:经济资源的深度动员172
第三节 乡村社会“带负号的平衡和发展”175
一、农村社会精英的流失175
二、乡村社会财富的耗费178
三、现代性经济增长点的夭折183
四、乡村思想文化的变异188
五、“政府依赖”惰性的出现194
第四节 乡村社会的“抵制”与“反叛”196
一、农民的“抵制”与“反叛”196
二、从革命到改良199
本章小结202
第四章 传统乡村社会改良的困境:重建易与复兴难第一节 土地产权的恢复与重建205
一、以和平方式解决土地问题205
二、原苏区地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重建207
三、全省范围内的土地产权的整理209
第二节 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的重构212
一、政权组织系统的重构212
二、保甲制度的重建217
三、社会组织重建的影响221
第三节 农村思想文化结构的重塑224
一、在原苏区地区开展特种教育224
二、在全省范围内创办保学231
三、失却社会资源支撑的农村教育236
第四节 农村经济的“复兴”238
一、肩负“复兴”农村经济使命的农村合作运动238
二、江西农村合作运动发展历程239
三、农村经济“复兴”终成空话242
第五节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兴办248
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立248
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249
三、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252
本章小结255
第五章 乡村社会早期现代化探索的结局:现代化招之不来第一节 农村实验区对农村社会现代化出路的探索257
一、民国江西各地农村实验区的实验思路257
二、民国江西农村实验区的实验内容261
三、民国江西农村实验的成效与问题274
第二节 农村服务区对传统乡村社会现代化模式的探索278
一、江西农村服务区的建立及其事业的开展278
二、“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的特点280
三、“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与传统乡村社会变迁283
四、“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的三个死结286
第三节 江西省农业院对农业现代化的探索290
一、江西省农业院的建立及其历史变迁290
二、江西省农业院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297
三、江西省农业院科技兴农事业的历史命运307
第四节 农村现代化探索的总体效果:1936年江西农村社会310
一、农民素质现代化程度极低311
二、农业经济现代化为时尚远313
三、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趋势不明显317
本章小结320
第六章 弹性结构的解构与传统乡村社会现代化之路第一节 弹性结构的制约:乡村革命和改良失效的原因322
一、弹性结构对乡村革命嵌入的制约323
二、弹性之网对乡村改良绩效的消减328
第二节 弹性结构的解构:系统论分析336
一、系统论与弹性结构之解构336
二、弹性结构解构之关节点339
第三节 国共两党改造江西农村社会的经验教训340
一、革命与改良之争:关键是要拆除“弹性结构”340
二、传统与现代之链:弹性结构拆除的两难困境344
三、二元社会结构状态下:弹性结构的解构无解348
四、农村社会内部改造的教训:农村的出路在农村之外355
第四节 弹性结构解构:传统乡村社会现代化之路359
一、前提条件:内结构重组359
二、根本之途:外环境拆除364
本章小结372
结论374
一、“弹性结构”制约下传统乡村社会变迁的历史逻辑374
二、传统乡村社会现代化路径的重新认识380
三、构建本土化乡村社会变迁分析模型的努力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