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声乐教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声乐教育学
  • 余笃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 ISBN:978780751371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声乐艺术-音乐教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声乐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余笃刚1

第一章 声乐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从属1

第一节 声乐学与教育学2

一、声乐与声乐教育2

(一)声乐艺术的特性2

(二)声乐教育的概念3

二、声乐学与教育学4

第二节 声乐教育学与音乐教育学6

一、声乐教育学的依存性与独立性6

二、声乐教育学的功能性与社会性7

三、声乐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8

四、声乐教育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10

第三节 声乐教育学与相关学科15

一、教育哲学与艺术哲学15

二、生理学与心理学16

三、语言学与语音学18

四、艺术学与表演学19

五、社会学与文化学20

第四节 声乐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22

一、对声乐艺术实践的高度关注22

二、对声乐教学经验的深入总结23

三、对声乐文化现象的整体观照23

四、对声乐教育研究的科学把握24

五、对声乐理论建设的积极参与25

六、对声乐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25

本章思考题26

第二章 声乐教育的发展简况27

第一节 中国声乐教育27

一、中国古代的声乐教育27

(一)远古时期28

(二)秦汉时期29

(三)唐宋时期31

(四)元明清时期36

二、中国近现代的声乐教育43

(一)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形成和确立44

(二)“五四”运动后新式学校的建立45

(三)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的声乐教育活动46

(四)抗日根据地的声乐教育及其影响48

三、建国后的声乐教育及其成果49

(一)声乐教育体制的正规化开创49

(二)声乐教学在实践探索中的开拓52

(三)声乐表演在中外乐坛上的展示53

(四)声乐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建树54

第二节 西方声乐教育57

一、中世纪的声乐教育57

(一)中世纪主要的音乐教育机构是寺院57

(二)世界第一所歌唱学校和最早的声乐教本58

(三)歌唱审美观的朦胧阶段60

(四)声乐教学的理论见解61

二、美声歌唱早期的声乐教育62

(一)美声歌唱的含义及早期的美学原则62

(二)美声歌唱训练体系的初步形成63

(三)美声歌唱的“黄金时代”及阉人歌手的声乐训练64

(四)美声歌唱早期的教育家及其学说65

三、19世纪的声乐教育67

(一)精致高雅的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67

(二)19世纪声乐技术的重大突破69

(三)美声歌唱教学的发展和嗓音研究的新成果70

四、20世纪多元化音乐元素的声乐教育74

(一)人才辈出的美声歌唱大师74

(二)声乐教学的新发展78

(三)西方流行歌唱对世界的撞击82

(四)西方现代流行音乐教育简析89

本章思考题94

第三章 声乐与声乐教育的审美特征95

第一节 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96

一、声乐审美特征的整体理解96

(一)审美特征的概念97

(二)声乐的观念与认知98

(三)音乐美学的启示99

(四)声乐的审美范畴100

二、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102

(一)声乐文学的语言美103

(二)声乐曲调的旋律美103

(三)声乐演唱的声腔美104

(四)声乐伴奏的器乐美105

(五)声乐表演的形体美106

第二节 声乐教育的审美特征107

一、声乐审美教育的基本概念108

二、声乐教育的审美构成109

(一)声乐教育受众的广泛性109

(二)声乐教育思维的诗意性111

(三)声乐教育本体的主导性113

(四)声乐教育文化的民族性115

(五)声乐教育导向的规范性119

本章思考题120

第四章 声乐教育的施教结构与形式121

第一节 学校声乐教育121

一、学校声乐教育主体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教育类别121

(一)学校声乐教育主体系统的结构122

(二)学校声乐教育主体系统的学历层次122

二、非学历层次学校声乐教育的主要特点和作用123

(一)幼儿教育中的声乐教育123

(二)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的声乐教育124

(三)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的声乐教育126

(四)高中阶段的声乐教育127

三、学校声乐教育的课程设置132

(一)“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声乐课程设置132

(二)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144

(三)学校声乐教学的教材建设157

四、学校声乐教育的课型体现162

(一)声乐个别课162

(二)声乐小组课164

(三)声乐理论课166

(四)声乐表演课168

(五)声乐艺术实践(活动)课169

第二节 社会声乐教育170

一、社会声乐教育的客体系统和主要机构171

(一)电视台172

(二)群众艺术馆172

(三)文化宫173

二、社会声乐教育的参与形式174

(一)电视媒体的栏目设置175

(二)各级声乐竞赛的活动设置176

(三)促进声乐学习的考级设置180

(四)各种辅导活动的培训设置189

本章思考题192

第五章 声乐施教系统的审美关系与导向193

第一节 声乐施教系统的审美教育194

一、学校与社会声乐审美教育的创造结构194

(一)声乐审美教育结构的基本属性194

(二)声乐审美教育的创造196

二、审美本能与学校和社会声乐教育的互动199

(一)审美本能是人的天性199

(二)教育的互动如何适应审美本能200

三、歌唱“对话”方式—是实现审美教育的最佳途径203

(一)歌唱的“对话”与交流203

(二)声乐作品—实现“对话”的主导方向206

(三)歌唱家—歌唱“对话”的施教者208

(四)声乐歌集、CD、VCD—歌唱“对话”的启蒙教师210

(五)广播电视—歌唱“对话”的重要传播者212

(六)网络传媒—歌唱“对话”的巨大网络213

四、审美理想—声乐施教的终极目标215

(一)声乐艺术的审美理想216

(二)声乐施教的审美追求217

第二节 声乐施教系统的教育职责219

一、国家审美教育的政策导向219

(一)声乐文化的消费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219

(二)声乐文化消费领域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产生的问题220

(三)整体认识声乐文化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221

二、国家声乐传媒的审美控制223

(一)文化世俗化是转型时期的重要特征223

(二)精英和高雅文化的发展在于实现大众化224

(三)主导文化只能进一步强化226

三、国家声乐教育的审美监督227

(一)主旋律和民族声乐文化产品优先进入文化市场228

(二)音乐审美教育应纳入教学评价范畴228

(三)加强网络音乐管理,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229

本章思考题230

第六章 声乐教育内容的宏观体系231

第一节 声乐教育内容的本体范畴232

一、声乐生理学教育232

(一)声乐的发声理论232

(二)声乐的呼吸理论233

(三)声乐的共鸣理论234

(四)声乐生理学教育的作用与意义235

二、声乐语言学教育236

(一)声乐语言的教学性质236

(二)声乐语言的教学任务237

(三)声乐语言的教学意义238

三、声乐心理学教育238

(一)歌唱的心理感受238

(二)歌唱的心理体验239

(三)歌唱的心理想象240

(四)歌唱的心理调控241

四、声乐表演学教育242

(一)声乐表演的基本特点242

(二)声乐表演的基本类型243

(三)声乐表演学的教学意义与作用245

五、声乐教育学教育245

(一)声乐教育学的基本内容245

(二)声乐教育学的基本特点246

(三)声乐教育学的教学意义与作用248

第二节 声乐教育内容的相关范畴249

一、声乐文学教育249

(一)声乐文学的内涵界定249

(二)声乐文学的形式与特点249

(三)声乐文学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250

二、声乐曲作学教育250

(一)声乐曲作学的内涵界定250

(二)声乐曲作学的特征251

(三)声乐曲作学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252

三、声乐文化学教育252

(一)声乐文化学的内涵界定252

(二)声乐艺术的文化构成253

(三)声乐文化学的教育意义253

四、声乐美学教育254

(一)声乐美学的内涵界定254

(二)声乐美学教育的作用与意义255

五、声乐史学教育256

(一)声乐史学的内涵界定256

(二)声乐史学研究的内容256

(三)声乐史学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256

第三节 声乐教育内容的素质范畴256

一、声乐教育中的德育257

(一)声乐教育中的德育概念257

(二)声乐教育中的德育内容258

(三)声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259

二、声乐教育中的智育260

(一)声乐教育中的智育概念260

(二)声乐教育中的智育内容261

(三)声乐教育中的智育功能261

三、声乐教育中的美育264

(一)声乐教育中的美育概念264

(二)声乐教育中的美育内容265

(三)声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267

本章思考题268

第七章 声乐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269

第一节 声乐教育的教学原则269

一、针对与量力相区别的原则271

二、声音与情感相统一的原则272

三、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274

四、学习和表演相辅助的原则276

五、群体与个体相兼顾的原则277

六、理论和实践相一致的原则278

第二节 声乐教学方法281

一、讲解分析法283

(一)叙述法283

(二)讲解法283

(三)朗读法284

二、明理范唱法284

三、以动辅唱法285

四、交流对比法286

五、情境引导法287

六、观摩听赏法288

七、表演体验法289

八、理解实践法290

第三节 声乐的唱法与教法291

一、唱法的构成属性与特征292

(一)唱法的语言性特征293

(二)唱法的民族性特征294

(三)唱法的风格性特征295

(四)唱法的科学性特征296

(五)唱法的承传性特征300

二、教法的构成属性与特征301

(一)教法与唱法的共性与个性特征301

(二)教法与唱法的对应性与适应性特征302

(三)教法与唱法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特征302

(四)教法与唱法的创造性与独创性特征303

本章思考题304

第八章 声乐教育的教学评价305

第一节 声乐教育评价概述305

一、声乐教育评价的概念305

二、声乐教学评价的意义306

(一)声乐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307

(二)声乐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鉴定和规范作用308

(三)声乐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改进作用308

三、声乐教育评价的模式309

第二节 声乐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310

一、声乐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310

(一)声乐教学评价的范围311

(二)声乐教学评价的角度311

(三)声乐教学评价的基准311

(四)声乐教学评价的主体312

二、声乐教学评价的方法312

(一)教学整体与阶段的评价312

(二)教学技术与艺术的评价314

(三)教学实践与理论的评价316

第三节 教师与学生的评价317

一、声乐教育的教师评价317

二、声乐教育的学生评价318

(一)考查、考试318

(二)表演实践319

(三)教育实习319

(四)专业写作319

本章思考题320

第九章 声乐教师的整体素质321

第一节 声乐教师提高整体素质的意义322

一、声乐教师是全面素质教育系统的执教者323

二、声乐教师是声乐审美文化的传播者326

三、声乐教师是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者330

四、声乐教师是声乐教育理论的建设者331

第二节 声乐教师的整体素质结构332

一、执教的思想素质332

二、完美的专业素质333

三、表演的示范素质334

四、审美的判断素质335

五、全面的文化素质337

本章思考题339

第十章 声乐教育的科学化展望340

第一节 声乐教育理念的文化自觉展望340

一、声乐艺术的感性体验特性呼唤声乐教育课程的生活化341

(一)注重声乐教育的感性体验特性341

(二)未来声乐教育从传统学校教学情景向生活化情景的转变343

二、声乐艺术的情感凝结特性要求声乐教育模式的综合化345

(一)注重声乐艺术的情感凝结特性345

(二)未来声乐教育从传统分析性为主模式向综合性模式的演进346

第二节 声乐教育内容的层级性展望349

一、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客观上限定了声乐教育内容的心理层面349

(一)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决定声乐教育的层次性349

(二)学生年龄心理差异要求声乐教育的多向性350

(三)声乐教育内容的层级性表现350

二、声乐艺术的审美特性主观上构成了声乐教育内容的美学层面354

(一)当代声乐教育与音乐艺术存在错位的学术语境354

(二)错位学术语境下声乐教育的五种观念354

(三)声乐教育感性回归的元美学路径355

三、未来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声乐教育内容的人文素养层面357

(一)人文素养之于声乐教育的本质特征358

(二)人文素养对声乐教育内容倾向的影响358

第三节 声乐教育技术的直观化展望360

一、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化改变了传统声乐教育的特性360

(一)多媒体技术对声乐教育主体特征的改变360

(二)多媒体技术对声乐教育模式的改变361

二、脑机制研究的直接性拓展了未来声乐教育的范畴363

(一)音乐脑机制研究的最新成果综述363

(二)音乐认知脑机制的研究成果对声乐教育的启示369

本章思考题372

主要参考书目、论文374

后记3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