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环境与生态安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壤环境与生态安全](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1282248.jpg)
- 骆永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4444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土壤环境-关系-生态环境-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壤环境与生态安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2
前言2
上篇2
1 绪论2
1.1 土壤环境系统及其问题3
1.1.1 以系统观点认识土壤环境3
1.1.2 土壤环境系统问题4
1.2 土壤环境系统研究态势5
1.3 土壤环境系统与生态安全的研究和发展方向7
参考文献9
2 设施农业土壤环境和植物响应机制与农产品安全10
2.1 设施土壤养分和盐分积累特征及其关键因子分析10
2.2 设施土壤条件下氮素去向及其环境效应12
2.3 设施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16
2.4 植物对设施土壤的适应机制及其促进磷库利用的生物技术途径21
2.4.1 土壤化学逆境胁迫下番茄根14-3-3蛋白基因家族的表达谱21
2.4.2 转TF77拟南芥耐盐胁迫的分子生理机制25
2.4.3 转APX拟南芥和转TFT7拟南芥对氮磷钾贫瘠胁迫的耐性31
2.4.4 转APX拟南芥耐重金属锌胁迫的分子生理机制32
2.4.5 调控分子在促进植物利用土壤磷库中的作用36
参考文献37
3 亚热带地区酸性土壤氮素转化规律及其环境效应41
3.1 亚热带酸性土壤的硝化作用41
3.1.1 亚热带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特点42
3.1.2 亚热带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44
3.1.3 农业利用对亚热带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46
3.2 亚热带酸性土壤的反硝化作用47
3.2.1 亚热带酸性土壤反硝化作用特点47
3.2.2 亚热带酸性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50
3.2.3 土地利用方式对亚热带酸性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51
3.3 亚热带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生态环境效应54
3.3.1 亚热带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与土壤酸化54
3.3.2 亚热带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与硝态氮淋溶56
3.3.3 亚热带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与氧化亚氮排放59
参考文献60
4 酸性土壤中植物对铝的积累及胡枝子耐铝毒机制63
4.1 酸性土壤中植物对铝的积累63
4.1.1 中国南方红壤酸度现状与铝形态分级63
4.1.2 酸性土壤中植物铝积累状况64
4.1.3 植物果实/种子铝积累与人类健康66
4.2 酸性土壤先锋植物―胡枝子的耐铝机理及对酸性土壤的协调适应68
4.2.1 胡枝子对铝的耐性68
4.2.2 胡枝子耐铝的外部排斥机理―根系有机酸与酚的分泌70
4.2.3 胡枝子对酸性土壤的协调适应73
参考文献75
5 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的模型预测80
5.1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预测81
5.1.1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表征与评价81
5.1.2 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84
5.1.3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模型预测86
5.1.4 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积累预测87
5.1.5 土壤中重金属的蚯蚓积累预测90
5.2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预测96
参考文献106
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土壤环境化学行为与农产品安全113
6.1 苏南地区农田土壤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残留现状114
6.1.1 土壤中的总有机氯农药残留114
6.1.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115
6.1.3 不同年代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116
6.1.4 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降解117
6.2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稻土中的还原脱氯降解与产物的生物有效性119
6.2.1 滴滴涕在水稻土中的还原脱氯降解119
6.2.2 土壤中老化态和新鲜态滴滴涕和滴滴伊对水稻的生物有效性122
6.3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老化行为及生物有效性126
6.3.1 典型氯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老化规律126
6.3.2 典型氯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蚯蚓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127
6.4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作物体内的富集规律128
6.4.1 菠菜叶片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吸收规律129
6.4.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叶菜上的消减规律131
6.4.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菠菜叶片上的残留特征132
6.4.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蔬菜块根(胡萝卜)内的生物富集规律133
6.5 结论136
参考文献137
7 土壤复合污染特征、风险评估与生物修复141
7.1 典型污染区土壤复合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源解析141
7.1.1 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141
7.1.2 土壤重金属空间特异值识别及其空间成因判断142
7.1.3 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铅稳定同位素分析144
7.1.4 土壤重金属来源的多元统计方法定性识别144
7.1.5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空间变异特征及源解析145
7.2 典型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微生物和动物多样性变化145
7.2.1 微生物多样性变化145
7.2.2 动物多样性变化147
7.3 典型污染区土壤-作物系统中污染物的积累与预测148
7.3.1 土壤中重金属的固液分配经验模型148
7.3.2 土壤中重金属的固液分配表面吸附模型149
7.3.3 土壤-水稻系统中污染物的吸收预测149
7.3.4 土壤-蔬菜系统中污染物的吸收预测150
7.4 典型污染区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空间预测150
7.4.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150
7.4.2 基于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的土壤调研值制定151
7.4.3 基于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调研值制定151
7.5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153
7.5.1 铜污染土壤的海州香薷修复153
7.5.2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鳌合诱导植物修复154
7.5.3 镉与锌污染土壤的景天植物修复155
7.5.4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农艺调控修复155
7.5.5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能源植物稳定修复156
7.6 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157
7.6.1 细菌修复157
7.6.2 真菌修复157
7.6.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158
7.6.4 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159
7.7 展望160
参考文献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