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闻史新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新闻史新修
  • 吴廷俊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6146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94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638页
  • 主题词:新闻事业史-中国-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新闻史新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方汉奇1

绪论 突破“中体西用”:论中国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1

上编 八面来风:帝国晚期的新闻事业3

第一章 回溯: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3

本章概要3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溯源4

一、史官的新闻传播活动4

二、乐官的新闻传播活动4

三、古代报纸的出现6

第二节 朝廷官报8

一、官报是封建帝国集权政治的需要8

二、官报的历史沿革9

三、官报的编发与管理14

第三节 非法民报16

一、非法民报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16

二、非法民报的历史沿革17

三、非法民报的主要特征19

四、非法民报对新闻史的意义20

第四节 合法民报21

一、合法民报的产生与盛行21

二、合法民报的主要特征22

本章简论:古代报纸是政治的需要24

第二章 西力东渐与在华外报27

本章概要27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在华外报的出现28

一、传教士和教会的办报活动28

二、商人和政客的办报活动33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网的形成35

一、有新变化的教会报刊35

二、有新发展的外商报刊39

第三节 在华外报的报刊业务与办报思想46

一、采编业务与印刷技术46

二、报刊理念与办报思想48

本章简论:在华外报是西力东渐的产物50

第三章 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轫53

本章概要53

第一节 从译报开始54

一、林则徐与《澳门新闻纸》54

二、其他译报活动55

三、魏源的“夷情备采”译报思想56

第二节 洪仁玕对太平天国新闻事业的构想57

一、洪仁玕与《资政新篇》57

二、《资政新篇》中关于新闻事业的构想58

三、巩固中央集权是洪仁玕新闻思想的出发点59

第三节 早期的民间办报活动及其遭遇59

一、汉口的《昭文新报》59

二、上海的《汇报》与《新报》60

三、广州的《述报》与《广报》60

第四节 王韬与《循环日报》61

一、在学习西方过程中裂变61

二、创办并主持《循环日报》62

三、首创中国报刊政论文体64

四、提出“立言”的办报主张65

本章简论:爱国主义推动国人办报发轫66

第四章 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办报开端69

本章概要69

第一节 康有为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70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70

二、卓有成效的办报活动71

三、“设报达聪”思想的提出72

第二节 梁启超维新时期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73

一、关心国事的梁启超73

二、维新时期的报刊活动74

三、时务文体问世78

四、“耳目喉舌”论的提出79

第三节 严复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81

一、严复的报刊活动81

二、严复的报刊思想83

第四节 唐才常、谭嗣同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84

一、唐才常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84

二、谭嗣同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85

第五节 卓越的报刊事业家汪康年87

一、汪康年的报刊活动87

二、汪康年的办报主张及报纸改革实践88

第六节 清末的新式官报89

一、被迫的进步89

二、从地方到中央的新式官报90

本章简论:“有益于国事”是早期政治家办报的初衷93

第五章 革命改良双重奏与政党报刊斗争95

本章概要95

第一节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96

一、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的报刊活动96

二、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的报刊思想99

第二节 改良派其他的报刊活动102

一、在美洲与南洋的报刊活动102

二、在港澳及内地的报刊活动103

第三节 同盟会成立前革命派的报刊活动105

一、早期宣传活动与《中国日报》创办105

二、在日本的报刊活动108

三、在国内的报刊活动109

第四节 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111

一、同盟会成立与《民报》创刊111

二、《民报》与《新民丛报》的大论战112

第五节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办报活动114

一、于右任等在上海的报刊活动114

二、詹大悲等在武汉的报刊活动117

三、在其他地区的报刊活动120

第六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121

一、基本要点121

二、主要局限123

本章简论:国人的办报高潮实质是政党的斗争高潮124

中编 五方杂处: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129

第六章 民初混乱与新闻事业的被动进步129

本章概要129

第一节 民初新闻事业无序发展130

一、“咸与共和”与报纸暂时繁荣130

二、“政党政治”与政党报纸蜂起132

三、“复辟帝制”与报纸遭殃135

第二节 新闻时代的开拓者黄远生138

一、黄远生的新闻生涯138

二、黄远生的新闻思想139

三、《远生遗著》与“远生通讯”141

第三节 近代中国的一代名记者邵飘萍144

一、邵飘萍的新闻生涯144

二、邵飘萍的新闻思想146

三、邵飘萍的采访艺术147

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新闻记者群及其代表人物149

一、刘少少149

二、林白水150

三、徐凌霄152

第五节 报纸副刊的发展与变化154

本章简论:报纸的本位转换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种进步156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报刊160

本章概要160

第一节 启蒙报坛“三剑客”162

一、启蒙报刊首创者及主将陈独秀162

二、文学革命的“首举义旗者”胡适163

三、启蒙报刊革命精神提升者李大钊166

第二节 启蒙报刊的旗舰《新青年》168

一、《新青年》的创办与出版168

二、前期《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169

三、《新青年》的民主、科学办报态度172

第三节 《每周评论》创办与报刊新阵线形成174

一、《每周评论》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174

二、报刊新阵线形成与思想领域的报刊论战175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报刊业务改革184

一、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在报刊上广泛应用184

二、副刊改革185

三、报刊文体创新189

第五节 中国新闻教育发端和新闻学研究发轫190

一、中国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的拓荒者蔡元培190

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191

三、徐宝璜与他的《新闻学》193

本章简论:新文化运动使新闻事业从“新”起航194

第八章 大革命推动新闻事业黄金发展197

本章概要197

第一节 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报刊诞生199

一、《新青年》改组与《共产党》月刊创办199

二、《向导》周报与中共早期报刊201

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报刊204

四、工人报刊的发展208

第二节 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瞿秋白209

一、瞿秋白及其新闻活动经历209

二、瞿秋白对中共党报理论的贡献212

第三节 国共合作时期国共报刊新发展与新变化213

一、共产党报刊的新发展213

二、国民党报刊的新变化214

第四节 私营企业性报纸的进一步发展216

一、《申报》、《新闻报》及上海企业性报纸的发展217

二、《世界日报》及北京企业性报纸的发展221

三、《大公报》续刊与天津企业性报纸的发展224

第五节 中国无线电广播事业的诞生228

一、外国商人把无线电广播舶来中国228

二、国人自办无线电广播电台的开始229

三、中国早期无线电广播的管理229

第六节 中国通讯社事业的发展230

一、中国早期通讯社230

二、中国通讯社在20世纪20年代的发展230

第七节 中国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的发展231

一、新闻学研究的发展231

二、早期新闻教育的发展232

本章简论:思想政治领域大革命推动新闻事业黄金发展234

第九章 两极政治环境下的新闻事业237

本章概要237

第一节 国民党的新闻事业与新闻统制240

一、国民党新闻系统形成与新闻机构改组240

二、国民党的新闻统制与业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246

第二节 共产党与人民的新闻事业艰难生存249

一、国统区内共产党报刊秘密出版与左翼新闻活动249

二、中华苏维埃的崭新新闻事业253

第三节 私营企业性报纸的分化与发展257

一、史量才进步与《申报》改革258

二、《大公报》对蒋介石“小骂大帮忙”262

三、罗隆基北上与《益世报》的抗日救亡倾向265

四、成舍我新办报主张与《立报》创办266

五、张竹平异军突起与“四社”成立269

第四节 在救亡中奋进的爱国新闻人士270

一、伟大的人民新闻出版事业家邹韬奋270

二、现代中国的一代名记者范长江275

三、想“为国家尽一点点力”的胡适280

第五节 新闻教育新发展与新闻学研究新成果287

一、新闻教育新发展287

二、新闻学研究新成果292

本章简论:两极政治环境下新闻业发展三亮点294

第十章 抗战烽火中的新闻事业299

本章概要299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中心内迁与重建301

一、国民党新闻中心内迁及趋势301

二、国民党新闻机构的抗战态度303

三、国民党的新闻政策305

第二节 共产党和革命新闻机构在国统区合法运行307

一、《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创办与刊行307

二、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成立312

三、国际新闻社的成立314

第三节 联合办报好315

一、《救亡日报》的创办与宣传315

二、《重庆各报联合版》的创办与刊行319

第四节 民族气节天平上的私营企业性报纸320

一、《新民报》与《大公报》:转徒迁播,决不投降320

二、《新闻报》与《申报》:心存幻想,一脚踏上不归路324

第五节 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改革327

一、边区首府延安的新闻事业327

二、各抗日根据地报刊的整顿与发展331

三、抗日根据地新闻界的整风与中共党报理论的形成334

第六节 沦陷区的新闻界342

一、敌伪新闻机构342

二、爱国进步报刊344

第七节 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活动347

一、埃德加·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347

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与《人类的五分之一》350

三、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与《伟大的道路》351

本章简论:民族正气推动新闻事业新发展352

第十一章 两极对决中的新闻事业355

本章概要355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新闻界356

一、国民党及国统区新闻事业的膨胀356

二、共产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358

三、民营新闻事业的恢复与发展360

第二节 全面内战爆发后的新闻界361

一、国民党新闻事业发展到顶峰361

二、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暂时收缩与艰苦斗争362

三、民主报刊的斗争365

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中的新闻界368

一、《观察》破产与自由主义报刊的幻灭368

二、《大公报》新生与民营报刊的最后抉择380

三、中国新闻事业的除旧布新383

第四节 共产党新闻事业向全国拓展386

一、对旧有新闻事业的处理386

二、共产党全国新闻事业网的加速布局387

本章简论:各类新闻媒介消长均在两极对决大局中388

下编 定于一尊:共和国时代的新闻事业393

第十二章 新中国成立与新闻事业一元格局形成393

本章概要3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一元党报体制建立394

一、对私营新闻事业的改造394

二、公营新闻事业体系的形成397

第二节 新中国发展新闻事业新举措401

一、新闻总署成立与新闻法规制定401

二、两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与新闻工作改进403

第三节 建国初新闻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406

一、在三次思想文化大批判运动中“一边倒”406

二、在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中的教条主义410

第四节 1956年的新闻改革411

一、改革的酝酿411

二、改革的实施414

三、改革的意义420

本章简论:新中国新闻体制应从“非常态”转换到“常态”421

第十三章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与新闻事业曲折发展424

本章概要424

第一节 “鸣放”中的新闻界与新闻界的反右派斗争425

一、宣传“双百”,动员“鸣放”425

二、毛泽东对1956年新闻改革的否定430

三、反右派斗争中的新闻界432

四、新闻界的反右派斗争434

第二节 “大跃进”中的新闻界与新闻界的“大跃进”438

一、“大跃进”中反科学的新闻宣传439

二、新闻界的“大跃进”444

三、“反右倾”中的新闻界447

第三节 惯性向“左”难刹车450

一、新闻界的短期调整与发展450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新闻界454

三、批判《海瑞罢官》点燃“文革”导火索458

本章简论:应正确理解“政治家办报”460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与黑暗新闻业464

本章概要464

第一节 新闻媒体煽动全国动乱465

一、全国起动乱,媒体当吹鼓手465

二、“助纣为虐”的新闻媒体467

第二节 新闻界成为“文革”重灾区481

一、被摧残的新闻界481

二、畸形的新闻格局483

三、扭曲的新闻理论485

四、新闻教育的灾难487

第三节 “文革小报”的泛滥489

一、“文革小报”的兴起与衰亡489

二、“文革小报”与派性斗争494

本章简论:“革命新闻体制”弊端的总暴露496

第十五章 走进新时期与新闻事业新篇章499

本章概要499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与新闻界拨乱反正500

一、新闻界自身的拨乱反正500

二、新闻界为全国范围拨乱反正而努力506

三、新闻教育重新发展509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新闻工作全面改革510

一、新闻观念的转变511

二、新闻业务的改革514

三、管理体制的演变516

四、新闻教育的发展518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新闻事业快速发展520

一、媒介产业化进程520

二、媒介功能的多面发挥525

三、第四媒体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526

四、传播新技术发展与新闻媒介融合530

五、新闻人才新要求与新闻教育新变革531

第四节 加入WTO与新闻事业新的变化533

一、新闻媒介生态的新变化534

二、新闻传播观念的新变化540

三、新闻媒体发展的新变化543

四、新闻传播法制建设548

五、新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551

本章简论:新闻制度层面的改革尚需加大力度553

补编559

第十六章 1949年后台、港、澳的新闻传播事业559

本章概要559

第一节 台湾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561

一、“戒严”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561

二、“解禁”后新闻传播事业的竞争与发展564

第二节 香港新闻传播事业的演进576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传播事业577

二、回归后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580

第三节 澳门新闻传播事业的变化585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传播事业585

二、回归后新闻传播事业的新变化587

本章简论:享受新闻自由与遵守职业操守590

后记5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