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本思潮与人生哲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人本思潮与人生哲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279463.jpg)
- 乔长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410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人本主义-中国-文集;人生哲学-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人本思潮与人生哲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戴逸1
前言1
人本思潮篇3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以人为本思潮的兴起3
一、春秋战国时期以人为本思潮的出现3
二、管仲是以人为本思潮的思想先驱7
三、以人为本思潮与先秦文化奇迹的创造12
四、以人为本思潮的时代意义16
第二章 作为世界哲学史开创者的管仲20
一、关于《管子·水地》篇20
二、《管子·水地》的基本思想到底归谁所有22
三、《管子·水地》哲学思想的特点26
四、管仲的封建主义启蒙思想31
第三章 孔子是先秦以人为本思潮的杰出代表36
一、孔子的爱人思想提供了高尚的执政美德36
二、孔子力图突破传统天神观念束缚的宇宙观倾向46
三、孔子是保存和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巨人49
第四章 墨翟是先秦以人为本思潮中的又一杰出代表55
一、墨翟和《墨子》55
二、爱人思想使墨子也进入先秦以人为本思潮56
三、墨子的天志、鬼神观中的唯物主义内容65
第五章 孟轲在先秦以人为本思潮中的杰出贡献72
一、爱人精神使孟子融入以人为本思潮72
二、孟子的重大发现——人类天生具有对他人的同情心80
三、在孟轲的思想中保存并弘扬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85
四、孟轲的天命观与求实精神97
第六章 杨朱学派也理应纳入以人为本思潮105
一、为什么杨朱学派会融入以人为本思潮105
二、杨朱自己早已否定了对自己作“一毛不拔”的评价113
第七章 老聃是先秦以人为本思潮中涌现出的杰出哲学家116
一、关于老子的年代116
二、老子的爱人精神使其进入以人为本思潮119
三、老子理想的执政理念128
四、老子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观137
五、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143
第八章 庄周是先秦以人为本思潮中涌现出的又一伟大哲学家153
一、庄周与《庄子》153
二、庄子也在爱人精神指引下,涌入以人为本思潮159
三、庄子早年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164
四、庄子晚年以辩证法对早年相对主义的自我批判176
第九章 荀况是先秦以人为本思潮中涌现的最后一位伟大思想家186
一、爱人的执政理念使荀子成为先秦以人为本思潮中的重要成员186
二、荀子以人为本的天人关系论200
三、“解蔽”——荀子反对认识中的片面性207
四、荀子性恶论中的合理内容212
第十章 韩非为什么会与先秦以人为本思潮擦肩而过221
一、韩非为什么不能融入以人为本思潮222
二、韩非思想中对后人有启迪作用的合理内容232
人生哲理篇253
第十一章 既为人杰,又是鬼雄253
一、曹操“志在千里”的人生价值观253
二、曹操“惟才是举”的用人之道257
三、曹操“雅性节俭”的处世哲学264
四、“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的残暴与虐杀268
第十二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81
一、从刘备托孤,看诸葛亮的人生价值观282
二、诸葛亮从严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哲学291
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与其辩证施政302
第十三章 魏晋玄学中的人生哲学思想307
一、魏晋玄学的兴起307
二、为避祸,玄学家们与老、庄哲学结缘309
三、弃官、纵酒、竹林——玄学家们用以逃避遇害的种种途径313
四、抗争,玄学家们拿起批判的武器317
五、在养生、教子中求解脱318
第十四章 佛教的人生哲学思想322
一、佛教的人生价值观323
二、佛教的处世哲学与引人向善330
三、佛教的理想人生境界观345
第十五章 柳宗元人生哲学中的儒家风范353
一、爱人353
二、惜才355
三、正直356
四、求实358
第十六章 李贽是儒教的叛徒吗361
一、李贽对儒学的基本态度与其独创精神361
二、李贽的道家思想367
三、李贽的出家与信佛370
四、作为一个人的李卓吾374
主要参考书目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