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法评论:第23卷(200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法评论:第23卷(2008)](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278473.jpg)
- 陈兴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612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71页
- 文件大小:162MB
- 文件页数:585页
- 主题词:刑法-法的理论-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法评论:第23卷(200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1
[刑法知识论研究]1
刑法学知识的引入与运用—以违法性认识的研究为例&刘孝敏1
一、导言1
二、刑法学知识的引入2
三、刑法学知识的运用之一6
四、刑法学知识的运用之二10
五、结语16
社区矫正研究的实证分析&崔会如17
一、社区矫正研究的现状分析17
二、社区矫正研究状况的原因分析23
三、社区矫正研究的前景设想36
[理论前沿]46
社会学视野下的刑罚:刑罚社会学研究&江溯46
一、引论46
二、刑罚研究的三种路径47
三、社会团结、集体意识与刑罚:涂尔干的刑罚社会学54
四、政治经济学、阶级斗争与刑罚:马克思主义刑罚社会学64
五、权力的技术与刑罚:福柯的刑罚社会学73
六、刑罚的理性化:马克斯·韦伯的刑罚社会学85
七、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刑罚:大卫·加兰德的刑罚社会学91
八、结论:迈向多元化的刑罚社会学106
论刑法适用的言外语境—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为例&王政勋112
一、导论112
二、样本及研究方法116
三、样本分析之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政治任务与法院任务123
四、样本分析之二:报告中提及的政治领袖、政治术语130
五、样本分析之三:对审判经验特别是刑事审判经验的总结134
六、样本分析之四:队伍建设的措施及内容140
七、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146
论刑法的真善美&马荣春150
一、问题的提出150
二、刑法之真151
三、刑法之善154
四、刑法之美158
五、结语166
[刑事程序研究]169
对抗式刑事审判考&李昌盛169
一、决斗式审判—原始的对抗式审判169
二、陪审团审判的诞生—抵制纠问制入侵的堡垒171
三、英国近代早期的争吵式审判:无律师的被告人“说话式审判”174
四、1696年《叛国罪审判法》:辩护律师在叛国罪审判中的出现178
五、18世纪初期控诉制度的变化:辩护律师在重罪审判中的出现180
六、对抗式刑事审判的全面确立183
七、对抗式刑事审判确立的历史条件196
论禁止重复追诉的机理&谢进杰200
一、禁止重复追诉的理路200
二、禁止重复追诉的限度203
三、禁止重复追诉的再审视206
[域外传译]219
故意犯的客观和主观归责&〔德〕沃斯·金德霍伊泽尔 文 樊文 译219
一、导论219
二、客观归责的目标和追求221
三、关于所谓的不容许的风险224
四、回溯禁止(Regressverbot)226
五、风险联系(Risikozusammenhang)227
六、风险联系和主观归责230
七、总结231
刑事诉讼的四种模式&〔加〕肯特·罗奇 文 陈虎 译232
一、导论232
二、帕克的刑事司法二模式说235
三、帕克模式学说的时代背景240
四、对帕克模式学说之批评243
五、被害人权利的新模式理论251
六、结论259
[域外视野]262
死刑在印度&蔡桂生262
一、破题:研究印度死刑的必要性263
二、取经:印度死刑制度的法律架构266
三、探索:印度死刑观的理论基础292
四、认识:关于印度死刑的两个调查及分析303
五、视野:日薄西山的死刑309
附录一 废除和保留死刑国家/地区的人口比重311
附录二 死刑存留国—美国各州死刑存废情况314
附录三 “印度死刑的中国公众认识”的调查问卷315
德国刑事庭审询问方式改革:司法对立法的背反及启示&肖晋318
一、交叉询问和一般发问:《德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复合式询问方式318
二、轮流询问的兴起:德国诉讼实践对立法的背反319
三、德国轮流询问兴起的原因321
四、德国刑事庭审方式的流变对我国的启示326
美国场域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论争:理论立场与改革取向—他域话语资源的反思性解读&林喜芬330
一、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立场:质疑与赞成330
二、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取向:废弃与修订335
三、构筑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知识储备:一个反思性解读346
[专题研究]351
论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司法诠释的标准与方法&王昭振351
一、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司法诠释的标准351
二、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司法诠释的规则354
三、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司法诠释的原则限制368
论结果防止行为的程度要求&吴大伟371
一、因果关系与可归责性371
二、机会开启说373
三、最佳行为说376
四、介于机会开启说和最佳行为说之间的观点380
五、我国的理论与实践状况384
六、本文的观点387
监督过失理论研究&李蕤宏392
一、监督过失的界定393
二、监督过失与一般过失理论403
三、监督过失的构成要件410
四、监督过失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421
共犯处罚根据论&陈洪兵433
一、理论清理433
二、必要的共犯的可罚性探讨443
三、共犯的处罚根据与共犯与身份的处理454
四、总结462
刑法法条竞合理论的比较研究&吕英杰464
一、法条竞合的基本理论464
二、法条竞合类型的比较分析472
三、结论:我国刑法“法条一罪”理论的应然状态485
我国死刑制度发展走向分析—以人权为视角的观察&刘芹487
一、我国当前死刑制度概况487
二、人权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对死刑制度变迁的参与491
三、我国死刑制度存废的人权分析493
四、我国死刑制度限制的人权分析500
五、结论:人权与死刑的中国命运504
犯罪化的整体思考&何庆仁506
一、犯罪化的理论思考506
二、犯罪化的立法思考511
三、犯罪化的司法思考521
四、结语525
论刑事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汪明亮526
一、引言526
二、刑事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527
三、治理、善治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启示530
四、犯罪预防中的公民参与534
五、刑法适用中的公民参与537
六、拓展刑事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措施540
论侦查认识活动的本质&杨立云550
一、侦查认识的对象550
二、侦查认识活动实际上是什么活动555
三、侦查认识活动和其他认识活动的区别564
四、结语569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