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校体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校体育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131766.jpg)
- 潘绍伟,于可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4000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学校体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校体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学校体育基本问题3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3
第一节 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5
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5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6
三、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10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2
一、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12
二、自然体育学说的传人及其影响14
三、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15
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16
一、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16
二、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17
三、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19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23
第一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26
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26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28
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29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30
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30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31
三、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33
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34
一、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34
二、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35
三、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36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38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40
一、运动教育40
二、健康教育41
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42
第二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43
一、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43
二、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44
第三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45
一、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45
二、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47
三、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49
第四节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49
一、我国学校体育目的49
二、学校体育目标50
第五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52
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52
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53
第二篇 体育课程与教学61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61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特点63
一、课程的含义63
二、体育课程的概念64
三、体育课程的特点64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65
一、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65
二、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66
三、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67
四、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67
五、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68
第三节 体育课程的编制68
一、体育课程设计阶段68
二、体育课程实施阶段69
三、体育课程评价阶段69
第四节 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69
一、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70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71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76
第一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79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79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79
第二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80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80
二、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81
三、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82
第三节 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83
一、正确处理体育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83
二、提高人们的参与积极性85
第六章 体育教学88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90
一、体育教学过程与特征90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90
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92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92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92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96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96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97
第四节 体育教学方法99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99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00
三、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102
四、现代体育教学方法107
第五节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113
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113
二、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114
三、体育课组织与管理115
第六节 体育教学设计118
一、体育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118
二、水平教学计划的制定120
三、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122
四、体育课教案设计124
第七节 体育学习评价129
一、体育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129
二、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131
三、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施134
第七章 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138
第一节 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141
一、学习的含义141
二、体育学习的含义141
三、体育学习的特征141
四、体育学习的过程143
第二节 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146
一、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构成与特点146
二、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149
第三节 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150
一、指导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150
二、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152
第八章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55
第一节 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158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158
二、体育课程资源分类159
第二节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61
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161
二、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162
三、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163
第三节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64
一、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64
二、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65
第四节 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166
一、体育教师166
二、学生166
三、其他人力资源167
第三篇 课外体育171
第九章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171
第一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173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173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175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176
一、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176
二、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176
三、俱乐部活动177
四、小团体活动177
五、个人锻炼活动177
第三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178
一、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178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180
第十章 学校课佘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183
第一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185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185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187
第二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189
一、学校运动队189
二、基层训练点190
三、体育特长班190
四、体育俱乐部191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191
一、运动队的组建191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194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200
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204
五、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207
第十一章 课佘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211
第一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213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213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213
第二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215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215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217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218
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规程218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224
第四篇 体育教师231
第十二章 理想的体育教师231
第一节 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233
一、性格233
二、专业知识236
三、专业能力238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240
一、课堂管理的内容及其过程240
二、双向互动的课堂管理245
第三节 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250
一、体育教师的工作250
二、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254
第十三章 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257
第一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259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259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260
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意义261
第二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261
一、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261
二、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262
第三节 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267
一、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267
二、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268
三、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机构268
四、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269
五、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课程设置270
第四节 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271
一、终身学习的概念与特征271
二、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272
三、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