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131098.jpg)
- 黄家驹等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26265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6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邓小平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绪言1
第一章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兴起24
第一节 我国政治体制的沿革25
一、我国政治体制的建立25
二、政治体制的高度集权化日趋严重28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体制的恢复和完善33
第二节 邓小平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5
一、提出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相区别的观点,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前提35
二、对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弊端的深刻剖析,阐明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38
三、系统阐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42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47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50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50
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6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65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66
一、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66
二、计划经济的政治体制向市场经济的政治体制转变的必要性70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市场经济发展81
一、转变政府同企业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81
二、正确处理政府同市场关系,明确政府在市场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86
三、转变政府宏观管理和宏观调控职能89
第三节 排除各种障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96
一、从广东实践看政府职能转变已取得初步成效96
二、改变滞后状况,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102
第三章 科学规范国家职能 适度行使国家权力107
第一节 邓小平的国家职能理论108
一、邓小平对我国国家职能的科学界定108
二、邓小平国家职能理论的特点121
三、邓小平科学国家职能理论形成的条件124
四、邓小平国家职能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30
第二节 邓小平论适度行使国家权力136
一、邓小平论我国国家权力行使的适度问题136
二、国家权力行使的制约因素140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家权力行使适度的探讨147
第四章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151
第一节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观151
一、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与我国建国以来民主实践的历史经验151
二、邓小平政治民主理论的特色和基本内容158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170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70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75
三、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若干问题的思考179
第三节 正确处理政治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稳定的关系191
一、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191
二、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的有机结合193
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必须以政治稳定为前提195
第五章 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9
第一节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探索与早期实践200
一、我国政党制度的初步确立200
二、我国政党制度的早期实践及其经验教训202
第二节 邓小平为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新探索及历史贡献207
一、从革命到建设:多党合作政治基础的转换207
二、邓小平为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新探索及历史贡献209
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政党理论218
四、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220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226
一、邓小平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紧迫性的论述226
二、邓小平对“党的领导”的科学界定231
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实现途径233
第四节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244
一、民主党派的特点及优势244
二、民主党派参政基本点的确定245
三、民主党派发挥政治职能的体制保障245
第六章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实行依法治国251
第一节 邓小平的法治法制观252
一、邓小平法治法制观产生的历史条件252
二、邓小平法治与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254
第二节 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70
一、人治与法治的历史考察27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277
第三节 依法治国——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逐步实现280
一、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步骤280
二、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285
三、依法治国在广东的实践289
第七章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295
第一节 邓小平论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296
一、邓小平论我国机构改革的必要性296
二、机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关系301
三、我国的机构改革刻不容缓304
第二节 我国机构改革的回顾与思考308
一、我国历次机构改革的概况308
二、我国机构改革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的原因探析310
三、我国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与启示313
第三节 当前我国机构改革的若干问题317
一、机构改革的目标和原则317
二、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319
三、机构改革的措施和方法321
四、机构改革的难点和对策322
第八章 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328
第一节 我国的腐败现象及其根源329
一、腐败的内涵及其历史考察329
二、我国腐败现象滋生的体制原因及其表现形式333
第二节 反腐败斗争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338
一、反腐败是实现我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339
二、反腐败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340
三、反腐败是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措施341
四、反腐败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342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防止腐败344
一、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344
二、实现反腐倡廉的基本举措345
第九章 发展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参与机制350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351
一、西方学者的政治参与观351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参与观353
三、政治参与的基本功能357
四、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及其制约因素358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364
一、政治参与的基本渠道及其运行状况364
二、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380
三、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381
第三节 关于完善我国政治参与的几点思考484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现代公民文化485
二、进一步提高政治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390
三、创造条件,发展和完善人民的直接参与397
第十章 建立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401
第一节 邓小平的政治稳定观402
一、“安定团结”是邓小平对政治稳定的基本要求402
二、“稳定压倒一切”是邓小平的治乱韬略405
三、“加快改革和发展”是邓小平为政治稳定确立的重要思路407
四、“长治久安”是邓小平对政治稳定的追求目标409
第二节 政治稳定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410
一、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面临的共同难题410
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政治困扰413
三、政治不稳定的基本原因414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与不稳定因素418
一、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418
二、改革开放中的诸种不稳定因素422
三、中国产生政治不稳定因素的特殊原因431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政治稳定的保障机制434
一、根本前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434
二、关键还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435
三、加强和完善政治调控机制436
四、及时适当地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439
五、努力营造有利于国内稳定的国际环境441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与政治体制改革443
第一节 “一国两制”——邓小平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444
一、“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政治胆略和政治智慧的凝结444
二、“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依据448
第二节 “一国两制”为政治体制增添新内容454
一、“一国两制”是全新的政治思想454
二、“一国两制”的实施增添了我国政治体制的新内容458
后记463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