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技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技术学
  • 何克抗,李文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06328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技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1

1.1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2

1.1.1 AECT’94教育技术定义2

1.1.2 AECT的’05定义和’94定义的比较7

1.1.3教育技术学定义10

1.1.4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及发展11

1.1.5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14

1.2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8

1.2.1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18

1.2.2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22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36

2.1教育技术发展鸟瞰37

2.1.1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37

2.1.2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39

2.2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42

2.2.1媒体教学技术——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43

2.2.2个别化教学技术51

2.2.3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56

2.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58

2.3.1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58

2.3.2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62

2.3.3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65

2.4教育技术理论的新进展67

2.4.1对作为教育技术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的建构主义的反思68

2.4.2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69

2.4.3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71

2.4.4教学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72

第三章 教学资源73

3.1教学资源概述74

3.1.1教学资源的含义74

3.1.2教学资源的类型75

3.2媒体资源79

3.2.1教学媒体的含义79

3.2.2教学媒体的分类80

3.2.3教学媒体的特性81

3.2.4几种新型教学媒体82

3.2.5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特性比较84

3.2.6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85

3.3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87

3.3.1因特网上的学习资源87

3.3.2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分类87

3.3.3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特点91

3.4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92

3.4.1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概述92

3.4.2网络教育系统体系结构93

3.4.3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95

第四章 教学过程97

4.1学习过程98

4.1.1学习的含义98

4.1.2学习目标的分类99

4.1.3学习过程模型105

4.1.4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109

4.2教学过程113

4.2.1教学过程的含义及构成要素113

4.2.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14

4.2.3教学的组织形式124

4.2.4教学规律126

4.2.5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127

4.2.6教学结构128

4.2.7小结133

第五章 教学系统设计135

5.1教学系统设计概述136

5.1.1教学系统的概念和结构模式136

5.1.2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及本质138

5.1.3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演变140

5.1.4影响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141

5.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模式147

5.2.1影响教学系统设计的变量147

5.2.2几种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148

5.2.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154

5.3“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155

5.3.1两种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155

5.3.2“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分析159

5.4“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167

5.4.1“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原则168

5.4.2“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168

5.5教学系统设计的进展172

5.5.1教学系统设计的新理论框架——活动理论172

5.5.2教学系统设计新模式的建构——“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177

5.5.3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新思路与新方式——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179

5.5.4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深化——学科教学设计183

5.5.5教学系统设计的新观念——宏观设计论183

第六章 教学系统开发185

6.1教学系统开发概述186

6.1.1教学系统开发的含义186

6.1.2教学系统开发技术188

6.1.3教学系统开发模式198

6.2现代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203

6.2.1现代教学媒体材料开发概述203

6.2.2电视教材的开发203

6.2.3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207

6.3网络课程的开发214

6.3.1网络课程的含义及特点214

6.3.2网络课程的类型215

6.3.3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218

6.4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222

6.4.1智能导师系统的开发222

6.4.2智能代理教学系统的开发224

6.4.3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的开发227

6.5集成化教学系统的开发233

6.5.1积件库234

6.5.2积件组合平台的开发235

6.5.3集成化学习环境的开发235

6.5.4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236

6.5.5网络教学与管理支撑平台的开发238

第七章 教育技术运用241

7.1教育技术运用概述242

7.1.1教育技术运用的内涵242

7.1.2教育技术运用各子范畴之间的关系247

7.1.3影响教育技术运用的因素247

7.2教学资源的应用248

7.2.1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249

7.2.2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250

7.2.3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应用252

7.2.4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256

7.3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260

7.3.1基于Web的教学系统的基本组成260

7.3.2基于Web的自适应学习系统263

7.3.3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264

7.4信息化教学应用270

7.4.1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应用分类270

7.4.2各种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应用概述271

7.4.3信息化集成教学系统的应用279

7.5绩效技术——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284

7.5.1绩效技术的含义及特征285

7.5.2绩效技术的历史起源287

7.5.3绩效技术的应用方法289

第八章 教育技术管理293

8.1教学资源管理294

8.1.1硬件资源的管理294

8.1.2软件资源的管理298

8.1.3教学资源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301

8.2教学过程管理301

8.2.1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302

8.2.2学校综合信息管理303

8.2.3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过程管理及系统管理306

8.3项目管理307

8.3.1网络资源库建设项目的计划307

8.3.2网络资源库建设项目的开发过程管理312

8.3.3网络资源库建设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313

8.3.4质量管理314

8.3.5风险管理314

8.4知识管理314

8.4.1知识与知识管理概述315

8.4.2知识管理工具317

8.4.3知识管理对网络学习的作用318

第九章 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322

9.1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概述323

9.1.1关于教育评价323

9.1.2教育技术评价范畴的内容324

9.2教学资源的评价326

9.2.1教学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326

9.2.2教学产品的几种评价类型327

9.2.3教学资源的评价流程328

9.3教学过程的评价335

9.3.1教学过程评价的类型335

9.3.2面向教学过程评价的测验评价标准337

9.3.3教学过程评价的新方法338

9.4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的进展340

9.4.1网络教学评价340

9.4.2计算机辅助评价研究的新进展——技能性非客观题的测评350

第十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355

10.1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356

10.1.1 2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精神356

10.1.2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要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357

10.1.3现代教育技术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359

10.2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363

10.2.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其发展364

10.2.2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途径366

10.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373

10.3.1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373

10.3.2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创建新型教学结构377

10.3.3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378

参考文献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