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
  • 何振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627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现实意义1

一 电子政务及其信息资源建设成为当今各国抢占网络经济的制高点1

二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接轨必须发展电子政务,从而促进政务公开3

三 电子政务及其信息资源共享是我国当代信息化决策的重要内容4

四 我国电子政务及其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亟待加强相关问题研究7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8

一 相关论文检索情况8

二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10

(一)注重政府服务改革层次上的研究10

(二)注重应用技术层次上的研究11

(三)注重法制政策层次上的研究12

(四)注重信息管理与获取层次上的研究13

三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14

(一)研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势头好14

(二)注重对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的研究15

(三)注重对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改革问题的研究16

(四)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的直接研究不够系统深入17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9

一 研究思路19

二 研究内容19

三 研究方法20

(一)跨学科协同与移植研究的方法20

(二)系统分析与控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1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1

(四)文献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2

第二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理论基础23

第一节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内涵与特点23

一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内涵23

二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特点26

(一)多维性27

(二)交互性28

(三)集成性28

(四)虚拟性29

(五)开放性30

(六)不安全性31

第二节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沿革与实质32

一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发展沿革32

二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实质与层次37

(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实质分析37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层次分析39

第三节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2

一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必要性42

(一)这是适应电子政务建设内在要求的需要42

(二)这是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的需要43

(三)这是推进我国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45

(四)这是适应我国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的需要46

二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可行性46

(一)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提供了统一的领导和强大的推动力46

(二)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及其应用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47

(三)二十多年的信息立法实践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提供了法律保障49

(四)人才储备及其观念革新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提供了动力源泉50

第四节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理论依据51

一 信息流程理论51

二 新时空理论53

(一)人的信息器官功能需求及其扩展与延伸53

(二)新时空观——电脑网络化空间55

三 公共物品理论56

(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是一种准公共物品56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经济特性57

(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作为准公共物品共享的成本效益分析58

第三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制约“瓶颈”60

第一节 对制约“瓶颈”的宏观审视60

一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库藏环境因素60

(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在共建共享中的地位60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客观状况61

(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对共建共享的影响63

(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对共建共享提出的新要求64

二 政务公开的公民知情权与政府秘密问题——法制环境因素67

(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知情权的实现67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政府秘密、隐私权的冲突68

(三)公民知情权与政府秘密、隐私权的协调70

三 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与数字鸿沟问题——技术环境因素73

(一)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问题73

(二)信息化建设中的数字鸿沟问题76

(三)信息孤岛与数字鸿沟的消除79

第二节 对制约“瓶颈”的深层解读82

一 信息的充分与流畅问题是各制约因素中的核心所在82

(一)辩证地看待信息的充分、流畅与信息充分共享的关系83

(二)要从信息充分与流畅的角度来开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84

二 政府权力的意志与落实问题是各制约因素中的关键所在85

(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对政府权力的意志与落实产生影响86

(二)要设法促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政府权力意志的良性互动88

三 利益的分配与均衡问题是各制约因素中的焦点所在89

(一)利益的分配与均衡问题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表现90

(二)要加快形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益分配与均衡机制92

第四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模式构建97

第一节 垂直型模式97

一 垂直型模式的提出97

二 集中式模式的运行机制与优缺点100

(一)集中式模式的运行机制100

(二)集中式模式的优缺点101

三 分阶段模式的运行机制与优缺点103

(一)分阶段模式的运行机制103

(二)分阶段模式的优缺点105

四 两种模式的内在联系107

(一)两种模式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107

(二)两种模式是可以整合的107

第二节 水平型模式109

一 水平型模式的提出109

二 分地域模式的运行机制与优缺点111

(一)分地域模式的运行机制111

(二)分地域模式的优缺点113

三 分行业模式的运行机制与优缺点118

(一)分行业模式的运行机制118

(二)分行业模式的优缺点119

四 两种模式的内在联系121

第三节 交叉型模式122

一 交叉型模式的提出122

二 微观模式——面向政府机关内部的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125

(一)微观模式的理论基础125

(二)微观模式的主要内容126

(三)微观模式的实践运用128

三 中观模式——面向政府系统的信息资源计算机一体化管理129

(一)中观模式的运行机制129

(二)中观模式的实践应用130

四 宏观模式——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公共信息网建设133

(一)建立宏观模式的意义133

(二)宏观模式的运行机制135

(三)宏观模式的实践运用136

五 三种模式的内在联系140

第四节 共建共享模式的整合与优化141

一 共建共享模式的整合141

(一)整合过程设计141

(二)整合模式的实证分析145

二 共建共享模式的优化148

(一)柔性化原则148

(二)制度化原则150

(三)扁平化原则151

(四)协同化原则152

(五)兼容化原则154

(六)信息激活与畅流原则155

第五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绩效评估158

第一节 共建与共享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与功能分析158

一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的内涵158

二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160

(一)支柱要素160

(二)实体要素161

(三)目标要素161

(四)人员要素162

三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162

(一)公众满意取向163

(二)社会效益取向164

(三)社会公平取向164

(四)法治取向165

四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的功能166

(一)强化政府绩效意识166

(二)提高政府管理效能167

(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168

(四)改善和融洽政民关系169

五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的基本条件170

(一)政府部门给予高度重视170

(二)政府绩效评估提供理论借鉴171

(三)信息化指标体系作为重要参考172

第二节 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的模式与实施173

一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可能模式的探讨173

(一)关注全社会网络绩效模式173

(二)关注政府网站绩效模式173

(三)关注基础设施技术指标模式174

(四)关注实施技术、信息流动与满足需求等方面绩效的综合模式174

二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175

(一)基于相关基础理论的共建共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175

(二)共建共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77

(三)共建共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178

三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的程序182

四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标准的构建184

五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方法186

(一)等级评估法187

(二)比较法188

(三)加权优序法188

(四)模糊综合评估法192

第三节 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的现状与对策194

一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的现状195

(一)共建共享绩效评估基础理论取得一定成绩195

(二)共建共享绩效评估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绩196

二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的问题197

三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的对策198

(一)共建共享绩效评估主体机制优化199

(二)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管理体制优化200

(三)共建共享绩效评估信息管理制度优化202

(四)共建共享绩效评估结果运用过程优化203

(五)共建共享绩效评估责任监督机制优化204

第六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保障维护205

第一节 保障维护的实质与构件205

一 保障维护的实质205

(一)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根本205

(二)信息标准化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石207

(三)信息各方利益的均衡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210

二 保障维护的构件212

(一)技术支持212

(二)信息立法214

(三)人才培养218

(四)资金投入219

(五)规范管制220

第二节 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与策略分析221

一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信息安全问题的挑战221

(一)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221

(二)网络信息的侵权问题223

(三)信息资源的污染问题223

(四)信息资源的保密问题225

二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信息安全策略226

(一)加强安全技术的研发,提高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226

(二)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227

(三)加大相关立法力度,强化对“网贼”的法制制裁227

(四)加强有关方面的合作,关注共享系统的环境建设228

第三节 信息标准化问题与对策分析229

一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信息标准化问题229

(一)缺乏对信息标准化的理性认识229

(二)缺少对信息标准化的合理规划230

(三)忽略了信息管理方面的标准建设231

(四)割裂了现代标准与传统标准的关系232

二 政务信息标准化应遵循的原则232

(一)效益优先原则232

(二)系统优化原则233

(三)协商一致原则233

(四)实验验证原则233

(五)动态发展原则233

三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信息标准化对策233

(一)要充分利用法制的约束作用234

(二)要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234

(三)要积极整合社会的各方力量235

(四)要尽快建立业内的标准化联盟235

(五)要加快完善信息的标准体系236

(六)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236

第四节 利益维护及其效率分析240

一 利益维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40

(一)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240

(二)成本收益均衡原则242

(三)有益共享不得损害信息所有者利益的原则242

二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效率分析243

(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效率的内涵243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效率模型分析245

(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效率的实现条件分析246

(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效率的改善247

结论249

参考文献254

后记2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