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读国学用国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读国学用国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254351.jpg)
- 祝和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 ISBN:978751040172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国学-中国-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读国学用国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易经》与中国人的“阴阳”,思维3
卷首语3
第1讲 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揭开《周易》的神秘面纱3
《周易》就是用来算卦的吗?3
无字天书和有字天书—从《易经》说到《易传》5
六十四卦中的奥秘7
海洋文明VS黄色文明9
谁是神奇的造物主?11
第2讲 一阴一阳谓之道—透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13
看不见的,才是最重要的13
平行线会不会相交?—“阴阳”思维VS线形思维(之一)15
智慧哪里有固定的模式—“阴阳”思维VS线形思维(之二)17
没有谁是天下第一20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21
永远都走不出的圆圈23
务“实”不如务“时”26
第3讲 以德配天的阴阳五行说—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看重“运数”循环往复的“五行”28
“五行”中的系统论和整体观31
邹衍及其“五德终始”的历史哲学33
“阴阳”和“五行”的会通35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何如此封闭38
第4讲 表里双解,攻补兼施—从中医看自然领域的“阴阳”思维41
思维模式的“霸权”41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43
不知易者不知中医44
显微镜下的肉体器官—西医眼中的“肉体”46
看不见的经络脉象—中医眼中的“身体”48
中医算不算科学—取消中医的背后50
第5讲 阴阳不测谓之神—从谋略、兵法看社会领域内的“阴阳”观念52
医术和战术—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52
《孙子兵法》的冷酷面孔(之一)55
《孙子兵法》的冷酷面孔(之二)57
诡道大全之《三十六计》59
潜谋于无形的《鬼谷子》61
朝秦暮楚的“无道之术”63
第6讲 中国人为什么不需要上帝—“阴阳”思维与中国人的信仰67
西方人为什么信上帝67
敬鬼神而远之70
乘物以游心72
从“天人感应”到“天人合一”75
第7讲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阴阳”思维与中国人的人生法则77
人生如何不是科学的77
“阴阳”思维与太极人生80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82
人生进退的辩证法84
中国人的“相时顺势”86
第8讲 迂回与进入—“阴阳”思维与中国人的处世之道89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89
极高明而道中庸91
不平衡中的平衡术94
上善若水,贵柔守雌96
两点间最短的不是直线98
承担不起的“内耗”100
第二卷 儒家的内圣外王之路105
卷首语105
第9讲 中国人的图腾—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血缘亲情105
远古人类的“图腾崇拜”105
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108
天命神学的坍塌111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114
血缘和权力的联姻116
第10讲 黎明前的黑暗—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120
惟名与器,不可假于人120
个个都是假面孔123
巫婆是中国第一批思想家125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127
第11讲 儒家的内圣外王之路—从血缘情感到社会秩序129
孔子的选择129
儒家的崛起132
“仁”和“礼”的互动134
从礼仪规范到国家秩序136
名不正则言不顺137
第12讲 儒家与《周易》的结缘—《易经》、《易象》和《易传》141
孔子和《易》的不解之缘141
孔子在《周易》里发现了什么?144
《周易》是不是还有一个版本?146
孔子的“演德”之路148
《易传》是否出自圣人手笔?150
《易传》眼中的《易经》153
第13讲 和合为美的“中庸之道”—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156
和则生物,同则不继156
有杂音未必是坏事158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61
君子和而不同163
个人价值与社会角色166
从“和而不同”到“三纲五常”169
第14讲 儒家的心性之学—平凡人生的超越情怀172
血浓于水的人生价值172
快乐原来如此简单175
“孔颜乐处”在何方178
学无止境生无所息180
“慎独”的功夫和境界183
第15讲 儒家的性与天道—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186
天是中国人的生存境遇186
黄色文明的“土地”情结189
圣人何曾向我们隐瞒192
孔子相信鬼神存在吗?195
当场构成之诚197
天行有常,或隐或显199
第三卷 道家与中国的阴柔文化205
卷首语205
第16讲 道家文化的“恋母情结”—从“生殖崇拜”到“母性崇拜”205
“私生子”何以无比荣耀?205
天地之大德曰生208
道家的“恋母情结”210
道家思想与女性的解放(一)213
道家思想与女性的解放(二)215
第17讲 道家对《易》的发挥和引申—“负阴抱阳”的辩证法219
殷道亲亲周道尊尊219
道家眼中的理想社会222
“主静”、“居后”的示弱哲学224
从辩证法到诡辩论(一)227
从辩证法到诡辩论(二)229
第18讲 孤独而深刻的叛逆者—道家何以偏激地反文明232
人类的文明和人的异化232
道可道,非常道235
知者不言,言者无知237
为学日久,为道益损239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242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244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246
第19讲 走向“道”的澄明之境—“无为”中的至高智慧250
专气致柔如婴儿250
有机械者,必有机心253
功利对诗意的剥夺256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260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263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66
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269
第20讲 逍遥背后的阴谋—“无为而无不为”的君人南面之术272
老子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272
《道德经》是一部“兵书”?275
《道德经》与《孙子兵法》278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281
“无为”中的管理智慧284
治大国若烹小鲜287
第四卷 浪沙淘尽的诸子百家293
卷首语293
第21讲 道术将为天下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293
狼性生存的战国年代293
变态的杀人机器296
民间知识分子“士”的崛起299
无法超越的“轴心时代”301
百家争鸣的焦点303
永远都走不出的先秦时代308
第22讲 性善论和性恶论—王道与霸道之争311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311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313
性恶善伪316
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318
王道和霸道之争(之一)320
王道和霸道之争(之二)323
第23讲 成也法家,败也法家—法家思想和一个短命的王朝326
由“礼”到“法”的蜕化326
野蛮与文明的较量329
文明的重负331
无知者无畏333
漫谈商鞅变法(之一)336
漫谈商鞅变法(之二)339
善“谋国”,不善“谋身”341
成也法家,败也法家344
第24讲 墨家的现实实用主义—一个在思想史上失踪的学派347
一个另类的学派347
儒墨之争(之一)350
儒墨之争(之二)352
“天志、明鬼”的宗教情结355
非礼、非乐、非命358
身体力行的神秘组织361
死灰复燃的墨家363
第25讲 战国时期的名辨之学—一场纯思辨的语言游戏366
语言与世界366
“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的“两可之说”369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371
白马非马论373
“胜人之口”与“服人之心”376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思辨的兴趣378
第26讲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政治与思想的一场交易381
是历史选择了孔子381
中央集权的形成383
集权是一种必然38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87
儒学是如何变成国学的389
政治与思想的交易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