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科普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科普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252690.jpg)
- 杨文志,吴国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ISBN:711005932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科学普及-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科普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科普概论2
第一章 科普历史沿革与发展态势2
第一节 我国科普发展概况2
一、古代科普的萌芽2
二、近代科普的发展5
三、当代科普的发展8
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10
第二节 国外科普发展概况11
一、科学教育11
二、公众理解科学19
三、非正规教育21
第三节 现代科普发展态势27
一、现代科技与科普发展27
二、经济全球化与科普发展30
三、信息化与科普发展32
四、现代文化与科普发展35
第二章 现代科普的基本问题37
第一节 科普的基本概念37
一、科普是发展中的概念37
二、科普的基本定义38
三、科普是一个系统过程40
四、科普是一门科学41
第二节 科普的理论基础43
一、社会学与科普43
二、教育学与科普46
三、传播学与科普49
四、心理学与科普53
五、系统科学与科普55
六、科普研究方法57
第三节 科普发展的主要观点59
一、大科普的观点59
二、科普即科普活动的观点61
三、科普即公众科学教育的观点61
四、科普即公众科学传播的观点62
第二编 科普理论66
第三章 科普的基本特点66
第一节 科普的公益性66
一、科普的公共性66
二、科普的普惠性67
三、科普的非营利性67
第二节 科普的全民性68
一、科普对象的全民性68
二、科普组织的群众性69
三、科普主体的公众性70
第三节 科普的社会性71
一、科普文化的本土性71
二、科普责任的共同性72
三、科普活动的互动性73
四、科普发展的时代性74
第四节 科普的经常性75
一、科普工作的长期性75
二、科普教育的终身性75
三、科普事业的持续性76
第四章 科普的基本功能77
第一节 科普的文化功能77
一、科普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77
二、科普是激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法宝78
三、科普是塑造科学价值观的途径79
四、科普是消除愚昧的锐利武器79
五、科普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桥梁80
六、科普是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的手段82
第二节 科普的教育功能82
一、科普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82
二、科普是高素质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83
三、科普是建立公众现代生活方式的导向84
四、科普是公众终身教育的平台85
第三节 科普的社会功能86
一、科普是社会民主化的客观要求86
二、科普是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87
三、科普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建设88
第四节 科普的经济功能89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0
二、科普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途径91
三、科普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91
第五章 科普的基本目标94
第一节 现代科普目标的多重性94
一、科普的直接目标94
二、科普的间接目标96
三、科普的基本目标97
第二节 科学文化素质的内涵和结构98
一、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概念98
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要素105
三、科学文化素质的层次性107
第三节 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地位和作用111
一、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是个人全面发展之基111
二、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是兴国安邦之本112
三、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类社会文明之源113
第六章 科普的基本对象116
第一节 青少年116
一、青少年科普的重要性116
二、青少年科普的基本特点122
三、青少年科普的主要形式125
第二节 农村居民128
一、农村居民科普的重要性129
二、农村居民科普的基本特点130
三、农村居民科普的主要形式134
第三节 城市居民137
一、城市居民科普的重要性137
二、城市居民科普的基本特点139
三、城市居民科普的主要形式141
第四节 领导干部144
一、领导干部科普的重要性144
二、领导干部科普的基本特点146
三、领导干部科普的主要形式148
第五节 其他科普对象150
一、科教人员150
二、企业员工154
三、部队官兵156
第七章 科普的基本任务160
第一节 传播科学技术知识160
一、科学技术知识的基本概念160
二、科学技术知识的类型161
三、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性164
第二节 倡导科学方法165
一、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165
二、科学方法的基本内容166
三、倡导科学方法的重要性169
四、科学方法的传播特点169
第三节 传播科学思想171
一、科学思想的基本概念171
二、传播科学思想的重要性172
三、科学思想传播的特点174
第四节 弘扬科学精神175
一、科学精神的基本概念175
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177
三、弘扬科学精神崇尚科学理性178
第五节 让公众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182
一、让公众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82
二、让公众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84
三、让公众参与科技政策的讨论190
第八章 科普的形式和载体192
第一节 科普的形式192
一、科普形式的基本概念192
二、科普的教育形式195
三、科普的传播形式201
四、科普形式的选择205
第二节 科普载体207
一、科普载体的基本概念207
二、科普图书和科普报刊208
三、科普声像和科普影视210
四、科普文艺和科普戏曲211
五、科普游戏和科普多媒体212
六、科普展品和科普教具212
第三节 科普创作214
一、科普创作的基本概念214
二、科普创作者的基本素养218
三、现代科普创作的基本理念222
第三编 科普实践230
第九章 科普法规230
第一节 科普法概述230
一、科普法的基本内容230
二、科普主体、公民的科普权利和义务234
三、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235
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235
第二节 科普的组织管理236
一、政府领导科普工作的职责236
二、国务院科技行政部门的职责237
三、科协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237
第三节 科普的社会责任238
一、教育机构238
二、科学研究机构239
三、大众媒体239
四、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240
五、社会团体240
六、企业单位240
七、农村基层组织241
八、城镇基层组织和社区242
九、经营性公共场所242
第四节 科普的保障措施243
一、科普经费投入243
二、科普税收优惠和捐助244
三、科普激励247
第五节 科普的法律责任247
一、不允许用科普名义从事违法活动247
二、科普财物不得侵犯248
三、国家工作人员失职必究249
第十章 科普管理250
第一节 科普公共行政管理250
一、科普公共行政管理的必要性250
二、科普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方式251
三、科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252
第二节 科普组织与科协256
一、科技团体在科普中的地位和作用256
二、科协的科普职责257
三、科普组织的能力建设258
第三节 科普的社会动员260
一、科普社会动员机制260
二、科普志愿者的动员262
三、科普对社会的回馈269
第四节 科普项目管理271
一、科普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271
二、科普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274
三、科普项目设计和管理程序275
第十一章 科普评估280
第一节 科普评估的基本概念280
一、科普评估的概念及意义280
二、科普评估的基本特点281
三、科普系统的影响因素282
第二节 科普评估的基本原理288
一、科普评估的度量原理288
二、科普评估的基本原则291
三、科普评估的基本方法292
四、科普评估的程序293
第三节 科普评估案例分析298
案例一: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298
案例二:首批全国科普示范县验收评估320
主要参考文献325